据报道,2025年6月2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宣布,美国决定立即停止与加拿大的所有贸易谈判,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在国际贸易舞台上激起了千层浪。而引发这场风波的直接原因,是加拿大对美国科技公司征收的“数字服务税”。
加拿大财政部长商鹏飞于6月26日宣布,不会推迟向科技公司征收数字服务税的计划,该税项自6月30日起正式生效。根据计划,加拿大政府将对科技公司向加拿大用户提供数字服务或出售加拿大用户数据的收入征收3%的税,并追溯至相关公司2022年的收入。此税种适用于全球年收入达到7.5亿欧元(约合8.33亿美元)且在加拿大的数字服务收入达到2000万加元(约合1430万美元)的纳税人,这意味着亚马逊、苹果、谷歌等美国科技巨头都将受到影响。
事实上,这一税种并非卡尼政府的创新之举。早在2021年,特鲁多担任加拿大总理时就已提出,2024年宣布生效并定于2025年6月30日执行,卡尼政府不过是“萧规曹随”。据加拿大2024年联邦预算案估计,自2024至2025年起,该税项将在五年内为加拿大政府带来超过59亿加元的收入。
特朗普对加拿大的这一举措反应强烈,他不仅宣布停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还放言美国将在7日内告知加拿大与美国开展贸易所适用的关税税率。他甚至指责加拿大“在犯傻”,“在拿我们国家当目标,进行直接又明目张胆的攻击”,并认为加拿大是在向欧盟学习。
特朗普的这一系列举动,被视为对加拿大的极限施压。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张家栋分析认为,特朗普此时利用这一议题施压,可能是因为最近美国在关税谈判的一些方向上取得了一定进展,让他觉得自己的谈判筹码增加了。同时,他也指出,从先例来看,如果特朗普真的想停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可能就不会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而是会直接采取行动。因此,在观察美国外交政策时,或许特朗普的内阁成员是更稳定的观察对象。
面对美国的施压,加拿大方面也做出了回应。加拿大总理卡尼表示,加拿大政府将继续与美国政府就贸易问题进行谈判,并要求美国“尽快取消对加拿大实施的非法且不合理的关税”。加拿大外长安妮塔·阿南德则强调,加拿大将确保供应链多元化,使加拿大不再80%依赖于某个特定经济体。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省长戴维·伊比更是呼吁,“让我们在全球发展多元关系,结交新朋友吧!”
事实上,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并非只针对加拿大。近期,他还炮轰欧盟贸易政策“令人恶心”,称加拿大的谈判策略“愚蠢至极”。在美欧贸易争端中,特朗普列举了一系列数据:欧盟每年向美国出口价值820亿美元的汽车,而美国对欧汽车出口仅150亿美元;在农产品领域,美国牛肉因激素问题被欧盟拒之门外,欧洲奶酪却在美国超市长驱直入。他还指责欧盟通过政府谈判压低药价,让美国纳税人补贴欧洲患者。
为了在贸易谈判中占据优势,特朗普采取了“分而治之”的战术。面对欧盟27国的集体谈判,美国对德国汽车业加征关税,对法国葡萄酒课税,却对急需美国支持的东欧国家网开一面。这种策略已经初见成效,欧盟内部出现了裂痕,意大利经济部长公开呼吁对美妥协,匈牙利更私下寻求关键产业豁免。与此同时,特朗普还抛出“能源换顺差”方案,要求欧洲大量采购美国页岩油气以平衡贸易逆差。
在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中,特朗普的强硬态度也显露无遗。当加拿大试图保护本国农业利益时,竟被贴上“愚蠢”的标签。这暴露出美国对盟友的谈判策略已从“利益交换”退化为“武力胁迫”。
特朗普的这些举措,正在全球范围内引发连锁反应。大众汽车宣布暂缓在美投资,宝马将部分生产线迁至中国,空客股价因潜在报复性关税暴跌。更重要的是,他的行为彻底撕下了国际贸易的文明面纱,将经济博弈还原成了赤裸裸的实力较量。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所警告的:“当规则让位于强权,世界将重回弱肉强食的黑暗时代。”
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上世纪30年代,美国《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引发全球贸易混战,最终将世界拖入经济大萧条。在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各国经济早已紧密相连,没有谁能在贸易战中独善其身。特朗普的极限施压策略,或许能在短期内为美国争取到一些利益,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无疑是饮鸩止渴,不仅会损害美国与盟友的关系,还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严重冲击。
在这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各国更应该秉持平等、尊重、合作的原则,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而不是动辄挥舞关税大棒,进行极限施压。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全球贸易体系的稳定,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