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伯虎财经(bohuFN)
作者 |刘萍
周五傍晚的广州琶洲,下班不久的白领李薇走进盒马门店,点了一份冷鲜花泥猛鱼和白蚬子,过了一会儿,工作人员把做好的食物端上桌,李薇美美地享受了晚餐。
“不用自己回家折腾做饭,且盒马的份量刚刚好,一顿吃完,不用纠结剩菜,也不用担心食材不新鲜。”李薇是个忙碌的上班族,每天下班累得根本不想动,可又不愿点外卖凑合,所以对于她来说,盒马简直是打工人的福音。
李薇代表了年轻人的新消费观念,他们的嘴更挑,更注重健康,抗拒预制菜,将新鲜与品质挂钩,愈发愿意为美好的生活体验买单。
年轻人在社交平台晒出的盒马购物清单中,写满了对品质生活的追求。有人反复购买招牌波士顿龙虾,评价其“鲜活度高,肉质鲜美,适合煮、蒸、烤等多种烹饪方式”。有人偏爱有机蔬菜,认为盒马提供的种类多、新鲜、认证严格,吃得放心……
盒马能把年轻人的胃伺候得服服帖帖,背后是对“生鲜电商”的十年坚持,并主动融入消费者的生活,以产品和服务定义“生活方式提案者”,让“新鲜”不只是口号,而是能被感知、被分享的生活态度。
01 从“生鲜超市”到“生活解决方案”
“来盒马买菜,就是看中品质过硬,能闭眼买”。这是李薇逛盒马的理由,也是广大年轻人走进盒马门店的因素。
在零售业,“新鲜”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消费者提起“新鲜”,盒马是他们首先想到的少数品牌之一”。从一杯牛奶,就能窥见盒马对新鲜的定义。
清晨7 点,北京朝阳公园附近的盒马门店,低温奶货架完成补货,包装的生产日期与上市日期完全一致,且标签醒目标注“只卖24 小时”。晚上8 点,未售罄的牛奶将被统一处理。
保质期同样是7天,在传统商超中,牛奶往往从第3天开始打折促销,最终损耗率有20%~30%。而盒马的日日鲜牛奶,让消费者省去了仔细查看生产日期的功夫,颠覆了传统商超的牛奶销售逻辑,损耗率低至2%。
民以食为天,食以鲜为天。人们的消费理性,并非以牺牲品质为前提。盒马深以为然,其最初的标签就是“生鲜电商”,通过重构零售的“人、货、场”的逻辑,建立用户对“新鲜”的绝对信任。
盒马的“日日鲜”系列的起点是蔬菜,2017年推出时明确标注“只售当日”,很快便成为消费者放心购买的产品,2018年延伸至牛奶。如今在盒马的商品体系中,“新鲜”是贯穿全品类的标准。蔬菜水果要带露水,海鲜水产要活蹦乱跳,肉类要标注宰杀时间。
数据显示,部分“日日鲜”产品复购率是普通生鲜的2倍、“日日鲜”牛奶年销量持续增长,牛奶从工厂到货架仅需3小时。
盒马的海鲜区是门店人流最密集的区域之一,经常还得排队,是许多人的打卡地,许多家长甚至把这里当作“水族馆”。
苏琪有个5岁的女儿,是盒马海鲜区的常客,能亲眼看到食材的处理过程,让她觉得安心。“带孩子逛盒马,既能认识海鲜,又能直接吃到做好的,比去餐厅划算,比在家做饭省事。”
购买即食、新鲜平价,这是盒马一直以来的优势,海鲜区是最佳体现。在盒马门店,海鲜池常年保持着至少30 种活鲜的供应,从波士顿龙虾、帝王蟹到皮皮虾、鲍鱼,消费者常常会在现场扫码选择做法,纠结选蒜蓉还是芝士。
尤其是即买即食的便捷体验,直接击中了年轻人的痛点。一方面,消费者能直观看到食材的新鲜状态,消除冷链运输导致品质下降的顾虑。另一方面,加工服务解决了“买得回来做不好”、或者“累得做不动了”的难题。
大家忙碌一天后,无需回家自己动手烹饪,只需在门店干净整洁的海鲜池边挑选心仪的海鲜,交给厨师加工,不久一顿美味的海鲜餐就摆在面前,契合当代年轻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对于盒马来说,海鲜区的热闹既是难得的流量入口,也是加强用户忠诚度的粘合剂。体验式消费让生鲜从单纯的“功能性商品”,转变为“场景化服务”,完成从“卖产品”到“卖生活解决方案”的跨越。
02 新鲜不是口号,而是效率的战争
消费者看到的是海鲜池里的活蹦乱跳,看不到的是跨越千里的供应链网络。盒马的“新鲜”,是供应链的环环相扣。
湖北以莲藕闻名,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爱吃。2018年开始,盒马就将新鲜出水的湖北藕带、红菜薹等地方特色,源源不断输送到全国其他城市的餐桌。
为了让外省市的消费者吃上“日日鲜”的脆嫩藕带,“盒马村”藕带的采摘时间提前到凌晨4点,一出水就以最快速度清理打包,简直是争分夺秒。
盒马对品质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是新鲜的黄白色,长度要达到40—45厘米,且是不分叉的“单笔尖”藕带。“在整个产地,‘单笔尖’的藕带产量占比仅10%,口感是最嫩最好吃的。”盒马生鲜采购负责人曾介绍道。
在运送过程中,全链路保鲜在15摄氏度左右,与藕带水下环境保持一致,相当于还在水下生长般,最大程度保持藕带的新鲜和脆嫩口感。
从采摘到上架,全程不超过24 小时。即使是距离湖北盒马村较远的一些城市,上架的时间均严格控制在48小时内。
多年来,盒马打造了数以百计的基地和盒马村,覆盖蔬菜、水果、肉类等核心品类,保证了餐桌上的美食是新鲜高品质的。而生鲜产品基地直采,减少了采购中间环节,降低采购价格,从而让利给消费者。
在盒马供应链的第一门功课,就是选品,做到比本地人还懂本地胃。每个城市的门店,商品结构必须贴合当地饮食习惯。
作为阿里孵化出来的新消费品牌,盒马天然拥有大数据积累和分析优势。通过精准捕捉各城市的饮食偏好,每个城市的商品团队会自主开发相应的区域专属SKU。
众所周知,在上海,醉蟹和鲜肉月饼是街头巷尾的传统味道。与此同时,这里还聚集了大批年轻打工人,独居的比例也在增加,对“一人食”商品的需求不断增加。于是,盒马推出“半只醉蟹”“2 个装鲜肉月饼”等小份量产品,让年轻人花更少的钱,就能品尝到合适份量的美食。
当本地食材满足了日常所需,盒马将目光投向了全球。对于追求品质的消费者而言,如果能不出国就吃到各国美食,就再好不过了。
曾几何时,想吃在海外产出的帝王蟹,只能去高级海鲜餐厅。盒马率先将其引入门店,并把价格打了下来。多少年轻人的第一顿帝王蟹大餐,就是在盒马实现的。
在春夏交际,榴莲就成了水果界的“顶流”。由于榴莲果肉被厚壳包裹,打开前无法确定果肉的品质和数量,这种“拆盲盒”般的体验感让年轻人觉得非常有趣,成为一种新的社交货币。
每年4-5 月榴莲成熟季,盒马的直采团队会驻场泰国东部的榴莲产区,筛选达到糖度标准的金枕榴莲,通过全程冷链空运至中国,48小时内出现在北上广深的门店。
同样的逻辑适用于挪威三文鱼。盒马与当地渔业公司合作,三文鱼从挪威海域到中国门店的时间压缩至72 小时,且全程保持 - 18℃冷链,抵达门店后再进行现场分割,确保消费者买到的是“冰鲜而非冷冻”产品。
目前,盒马与全球超过60家海外零售商和品牌商达成战略合作,涵盖进口水果、乳制品、海鲜、肉禽等多个品类,让消费者在家门口轻松享受到世界各地的新鲜美食。
03 “鲜美”不只是生活,也是一种社交货币
在小红书上,“盒马打卡”相关笔记超过数以万计。有人晒出波士顿龙虾的加工过程,有人分享在熟食区吃到撑的快乐,还有人拍下排队等电梯的长队,配文“盒马的周末比菜市场还热闹”。
这些看似零散的分享,实则勾勒出一个新的消费图景。盒马早已跳出“传统超市”的框架,成为年轻人心中兼具购物功能、体验场景与社交属性的 “生活空间综合体”。
“逛盒马”是再平常不过的社交活动,忙碌的上班族在周末叫上朋友,一起去看看盒马上新了什么产品,去发现新的生活拼图。闺蜜团点上一份海鲜拼盘、几杯特调饮品,边吃边聊,把超市变成了社交场。
事实上,盒马在门店设计时就融入了“社交基因”。海鲜区旁边设置堂食区,配备餐桌、餐具和充电口,年轻人想小聚时,知道总有一个不贵又舒服的地方。
盒马在部分门店增设“盒马夜肆”酒吧区,提供诸如冰镇啤酒配现烤生蚝、果酒搭卤味拼盘等“微醺套餐”,直击年轻人 “下班后想小聚却嫌酒吧贵” 的痛点。这里比酒吧更接地气,比家里更有氛围。
在盒马的消费逻辑里,“情绪价值”与 “功能价值”不分主次。因为年轻人不仅关注“买什么”,也在意“分享后别人怎么看我”有着强烈的的分享欲与身份认同感。
场景是骨架,产品是血肉。盒马时刻关注年轻人的喜好和需求,刺激年轻人愿意“为分享而消费”,这种关注藏在产品的设计逻辑里。
这届打工人,纷纷提前了养生的时间点,顺势捧红了0糖0脂气泡水和无糖茶两大网红单品。随着中式养生水的爆火,洞察到这一趋势后,盒马推出了苹果黄芪水、红豆薏米水、无花果亚麻籽轻养水等多款养生水,主打简单又干净的配料,吸引了众多消费者购买,并在社交平台分享喝后感、测评文案。
小仓每次去盒马,都会买红豆薏米水,“雨下不停湿气重,又老爱在空调房里呆着,真的无法离开红豆薏米水。”
盒马在做的,表面是关于“吃“,内核一直是对生活方式的重新定义,核心是 “连接”——用场景和产品连接人与商品、人与人、人与生活方式。
在盒马,消费者买到的不只是新鲜,更是对美好生活的确定感。“盒马有没有”,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品质标准,让消费者在购买、分享、互动中,自然传递“懂生活、有品味”的社交形象,最终实现品牌价值与用户社交需求的双向满足。
注:文中李薇、苏琪、小仓均为化名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