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安
(识局微信公共账号zhijuzk)
一
最近老刘明显感觉到,自己正慢慢被边缘化。
具体表现是,有事三楼也不找老刘了,直接找他的副职;单位里的攻坚“先锋队”也不用他了,全换成了小年轻。
这不好事吗?有人会说。要知道,老刘之前可是单位的核心中层,三楼离不开他,各种“先锋队”里必然有他的身影。
累吗?当然累。老刘为此多次吐槽,但“被需要”的感觉还是挺好的,而且体制内“被需要”不就代表着提拔的前兆吗?
二
老刘也知道自己已不年轻,但心气颇高的他还是选择拼一拼。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自己偶然的抱怨被三楼听到了,又或者是因为家有老小请过几次假?但他从未想过自己的能力是否落伍,老刘就是这么自信。
不管怎样,职场的遇冷让老刘心生怨气。凭借着资历,他开始有意无意忽视分管,甚至故意不参加重要会议。
渐渐地,老刘成了单位里不受欢迎的那一个,就像他新入职时遇到的那些固执的老干部一样,他也成了其中的一员。
三
在某次不愉快之后,老刘主动申请调到边缘部门。不同于以往的拒绝,三楼这次很快同意了。
这基本宣布了老刘职业生涯的结束,于是他开启了提前内退模式。
新部门负责人比他小十几岁,虽年龄不大,却还算有些情商。他只给老刘安排了非常轻松的工作,还一口一个“刘哥”叫着,动不动就请老刘在单位附近吃面。
之前因为是竞争关系,老刘自然对年轻干部怀有一定敌意。但看来不是所有的年轻干部都不懂规矩啊,他想。
四
毕竟是单位的老中层,老刘经验丰富,他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给这位年轻的负责人提些意见和建议。尤其是给领导汇报的重点、工作节奏的把控、重点任务的分解等等。
在老刘的“神助攻”下,短短一年时间,年轻的负责人就从边缘人员逐渐成长为三楼眼中的优秀年轻干部。
“我们有些老同志主动以老带新,给局里培养了后备力量,值得表扬!”某次会议上,三楼不点名表扬了老刘。
五
这次表扬后,老刘感觉自己内心实现了某种和解。
此后,在享受提前内退状态的同时,老刘也更喜欢坐在自己的工位上了。
或与老伙计们吹牛调侃,或与年轻干部交流谈心,或干脆喝茶看报。不同的是,老刘内心平和了很多,或许不再存在竞争关系,他还成了很多年轻干部的好朋友。
对了,老刘还成了局里攻坚“先锋队”顾问。自然是不需要他冲在一线的,但遇到难题,三楼总会询问他的意见建议。老同志别的不说,解决难题这一块绝对是一流的。
某天,老刘还迎来了意外之喜——他获得了职级晋升,享受到了更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