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双降”与行业地位危机
2025年第一季度,北京银行呈递出一份令人堪忧的成绩单。其总资产成功突破4.47万亿元,同比实现5.87%的增长。然而,营收与净利润却同比分别下滑3.18%和2.44%,创下近15年来的首次“双降”局面。这一现象深刻折射出银行核心盈利能力的疲软态势。尽管银行规模持续扩张,但其净息差已从2019年的1.95%降至2024年的1.47%,与同期江苏银行1.86%的净息差水平相比,差距显著。
更为严峻的是,江苏银行、宁波银行等竞争对手已然实现反超。2024年,北京银行净利润仅为江苏银行的78.4%,而宁波银行净利润更是首次超越北京银行,北京银行的行业地位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内忧外患:罚单频发与合规隐忧
除业绩压力之外,北京银行近年来频繁遭遇监管处罚。2025年上半年,其南昌分行、乌鲁木齐分行便因贷款管理违规、反洗钱疏漏等问题,累计被处以426.5万元罚款。回溯至2020年,该行单笔罚单金额高达4290万元,占据当年城商行罚款总额近三成。
更为棘手的是“康得新案”的后续影响。北京银行因资金托管业务存在瑕疵,被列为连带赔偿责任方,这一事件暴露出其内控与合规体系存在的深层漏洞,使得银行面临着内忧外患的艰难处境。
新管理层与转型突围
2025年5月,戴炜正式履新行长之职。这位拥有30年银行业丰富经验的“老将”,提出了“五大转型”战略,着重布局科创金融与数字化转型领域。北京银行亦积极尝试差异化竞争策略,例如推出儿童金融产品“京萤计划”,该计划已吸纳40亿元压岁资金,为170万家庭提供服务。
然而,这些举措尚未能扭转息差收窄的总体趋势。戴炜所面临的挑战,不仅是实现短期业绩的反弹,更重要的是重构盈利模式,实现从依赖规模扩张向价值驱动的转变,同时重塑内控体系,以摘掉“罚单之王”这一不光彩的标签。
城商行时代的缩影
北京银行所面临的困境,恰是区域性银行的普遍缩影。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推进,极大地压缩了银行的利润空间,传统的粗放式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
新任管理层能否以“换脑”而非“换帅”的果敢魄力,推动实质性变革,将决定这家资产规模达4万亿的金融巨舰,是能够重登行业王座,还是会在行业转型的汹涌洪流中沉没。(来源/商讯杂志 编辑冯国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