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姑娘:被优绩主义困住的人,无法好好吃饭
创始人
2025-07-17 19:23:31

田螺姑娘,曾是人们心中美好勤劳的象征。然而,在现代社会中,却仿佛被优绩主义所困住。她整日忙碌于各种任务,为了追求所谓的“优秀”,忘记了停下脚步去享受一顿简单的饭菜。她在工作的漩涡中旋转,却忽略了舌尖上的滋味。那一双曾经灵巧的手,如今只是机械地准备着食物,却无法用心去品味。她就像许多被优绩主义裹挟的人一样,在追逐成绩和成就的道路上,失去了对生活最基本的享受——好好吃饭的能力,那一份宁静与满足在忙碌中渐渐消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简单心理


电影《朱莉与朱莉娅》里,30岁的朱莉是纽约一名普通的公司职员,因为对工作日益厌倦,她决定用一年时间复刻美国名厨茱莉亚·柴尔德的524道菜谱,并写博客记录每日进展。


2014年的北京,一位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在和朱莉差不多的年纪里,也陷入了职业倦怠,她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类似的纾解方式。


那个时候的北京,雾霾比现在严重,生活和天气一样阴沉。她每天6点半起床,为自己做一顿丰盛的早饭,并拍照发在微博上。


这一看似无用之举为当时的生活撕开一个口子,2016年,她出版了第一本菜谱书,继而离开职场,纵身一跃,跳进食物的世界。


这是陈宇慧成为美食作家之前的故事。


大多数朋友更熟悉的可能是她的网名@田螺姑娘,她在互联网上活跃了十几年,写的菜谱细致而严谨,很多读者会照着这些菜谱给她「交作业」。


近年来,在菜谱之外,陈宇慧开始分享更多对食物的想法,她的播客《厨此以外》在小宇宙上有8万多人的订阅。


这个盛夏,她出了一本散文集:《谁来决定吃什么》,关注当下社会里那些常被忽视的,人与食物之间微妙而真实的关系。



借这本书上市之际,我在一家咖啡馆见到了陈宇慧。她留着利落的短发,刚开始表情有些紧张。但当我们聊起食物,她明显松弛下来。


这不是一个女人与食物的传统温情故事,这个故事更现代、也更新。


日复一日,一餐又一餐,做饭不再是「闲事」,也不再只是「劳作」,而是串联起乐趣、朋友、事业,以及一个更好的自己。


▼以下是陈宇慧的自述:


01、我能掌控的只有一顿早餐


我2014年就开始在网上写东西了,那会儿我30岁左右,还在互联网公司上班,已经工作好几年了,进入到一种非常挣扎的、不上不下的状态里。


上过班的人应该都能体会那种带着虚无的痛苦感,有些事情你觉得没意义,却不得不做,有太多东西控制不了。随着年龄增长,也难免会对未来产生焦虑,现在的职位和收入是还不错,但职业生涯还有没有上升空间?这个工作能不能干一辈子?


那段时间北京的雾霾比现在更严重,天常常是深灰色的。我决定做点什么,来打破这种沉闷的节奏。


我从小就挺喜欢做饭的,比身边人更愿意在食物上花时间。在我看来,做饭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一线城市的工作打乱了这种生活节奏,我想把它拧回来。


午餐、晚餐都没时间做,那就从早餐下手吧。


我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经常把早餐当正餐来做——比如早上就吃个牛排配意面。因为一天只能做这一顿,就把所有的做饭热情投射到早餐里。


做完之后,还会拍照发到微博上,证明这一天分出一些精力好好生活了。


2014年,陈宇慧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早餐。


图源:微博@田螺姑娘_hhhaze


但当时的实际情况并没有那么美好。


六点半起床本来就很困很累,厨房里叮叮哐哐的声音还会吵到伴侣休息。做好的早餐看起来很美好,吃起来就不一定了——起太早了,过于丰盛的早餐反而没胃口吃下去。


而且早餐越丰盛,越觉得和现实生活存在一种脱节。


电影《朱莉和朱莉娅》有一幕让我印象特别深,朱莉做红酒烩牛肉失败了,跟丈夫大吵一架,最后躺在厨房地板上哭。我当时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刻,只是没有写下来,总希望自己在社交网络上是正面的。


沮丧的朱莉


图源:《朱莉与朱莉亚》


有人觉得不就是一顿早餐吗,没做好就没做好,大不了不吃了。其实那种压力在于,做早餐几乎是当时的我唯一可以掌控的事。我对它的期待太高了,如果这个时候连早餐也不如预期,就会非常崩溃。


(采访的)前一天我还特地去翻了之前的照片,除了那些「正餐」,还有一些现在看着很离谱的搭配,比如黄油炒包菜。家里有什么食材都想拿来试一试,像玩儿一样,不讲章法。


可最大的乐趣也正在这里,那种做饭的节奏是很自由的。可以自己决定吃什么、怎么做,早早就盘算好了明天要做这个,后天会吃那个,也会让人有一些掌控感,多些期待。


其实工作跟生活是很难平衡的,但当时我不这么想,觉得如果工作和生活兼顾不好,一定是因为自己能力不够,所以逼着自己日复一日地做早餐、拍照、发微博、再去上班。


这种节奏一直坚持到了2016年,终于身心俱疲,我意识到必须得在工作和爱好里面二选一了,这才决定辞职。


当时自媒体还不是一个很成熟的行业,收入并不稳定,辞职的压力很大,父母不太理解我的选择,还为此跟他们吵过架。


所以你说那几年非要早起做一顿不像早餐的早餐,究竟意味着什么?


它可能意味着,我不想走那条按部就班的人生道路了。


02、在记忆里捕捉妈妈炒青菜的画面


我一直觉得,从小就接触厨房的孩子,即使长大后很晚才真正开始做饭,也往往能迅速追上父母的烹饪水平。


因为ta知道哪里出了错:肉炒老了,盐放多了,排骨炖煮的时间不够,都能立刻意识到,然后询问父母怎么做才对。这种天然的纠错机制,就是从小耳濡目染的积累。


从我记事起,我们家一直是一天三顿都在家吃。但要说那是对食物的热情吗?也不一定。日复一日地做同一件事肯定很辛苦,不见得会有很多乐趣。


在餐桌上,我们也很少夸奖今天的菜色——可能昨天刚吃过,上周也吃过两次。隔三差五轮换上桌的菜色,反而可能会磨掉人对食物的期待。


但对小孩子来说,那些反复出现的家常菜,恰好固定成为了一种味觉模板。


当他们哪天突发奇想准备自己下厨的时候,就有了一个可以模仿的对象。我连炒完莴笋出锅时,习惯性地敲两下锅铲,把粘在锅铲上的莴笋片敲落到碗里的动作都很像我妈。


后来写菜谱的时候我才发现,很多厨房小白特别害怕炒青菜,因为容易溅油。我也一直在想,当初我是怎么克服这个问题的,我就一直不怕溅油吗?好像也不是,只是我能在记忆里捕捉到我妈炒青菜的画面——


先把菜甩得特别干,下锅前往后退一步,等锅里的「滋啦」声小一点了再走上前去翻炒,所以我也会下意识地照着她的流程来。


如果从来没见过父母在厨房里做这些细致的操作,只看短视频来学做饭,确实很多时候都会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吧?


03、做饭首先得让自己快乐


对大多数人来说,做饭就像其他家务一样,是一项很少被真正尊重和认可的劳动。而一旦它被当作「优点」提起,往往又被套上性别的滤镜——比如有人会说:「你这么会做饭,以后结婚生孩子就不用担心了。」


在这样的语境下,会做饭本身不是一种创作能力,而是「好妻子」、「好妈妈」这些社会身份的预演。


我算是幸运的,把做饭的爱好变成了事业,厨房里的劳动被当作一种创作来看待。


但如果只是做几顿家常饭菜,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最常见的问题是:一家人各有各的忌口;孩子不能吃辣,很多菜就得避开辣椒;下班回家想买点菜,但无论是菜市场还是生鲜平台,选择都所剩无几。


这些困难非常琐碎又具体,落到掌勺人身上,都是需要一个个解决的问题。


所以我经常会鼓励掌勺人优先自我满足,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哪怕自己爱吃的菜家人和孩子都吃不了,也不妨给自己单独做一份。


做饭首先得让自己快乐,做饭的人不该是被忽略的那个,谁在厨房里付出得更多,就该谁说了算。


小时候我们家我妈做饭比较多,她不吃肥肉,湖南家常菜「辣椒炒肉」,在我们家一直是用猪里脊炒的。有20多年我都以为这就是标准做法,直到长大后才发现,用带筋膜的猪前腿来炒口感更好。


但我妈从来不提,只是默默按自己的口味来。


上次在北京做新书见面会,结束之后有位读者问了我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问题:ta说自己对菜里的生姜很敏感,有时候吃到姜会觉得身体不适,但是很多菜不能少了姜,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有点惊讶,不爱吃就不要吃啊,何况都身体不适了,更不应该勉强自己。ta之前问过一位男性美食家同样的问题,对方劝ta一定要努力克服,因为不吃姜会错过很多美味。


这背后其实是两种看待食物的方式:是更体谅个体的感受,还是把食物放在个体感受之上。


04、走进厨房回到具体而踏实的生活


虽然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但起码在当下,「吃得好」并不是一个被广泛认同的价值观。


如果一个人事业有成,多半会被公认为「成功人士」;但如果一个人只是吃得好、在工作之外的事情上花了很多心思,却反而容易被视为不务正业。


我记得有一次朋友来家里做客,我在厨房备菜,ta看我处理食材时随口说了一句:「你们家还是挺讲究的。」


在很多人眼里,吃饭是一件不重要的「闲事」,这种评判标准,本质上还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优绩主义。做饭只有无限的投入,却无法带来金钱上的回报,所以是不值得的。


所以很多人对吃饭的态度就是:够吃就行,不值得投入太多精力。而且对一些年轻人来说,身边的同龄人都吃得比较凑合,如果自己太在意吃了,反倒显得格格不入。


日复一日地做饭,哪怕对以此为职业的人来说,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追逐食材的时令、尝试新的做法,当然可以带来一些厨房的新鲜感。但新鲜感是有限的,也不足以抵消厨房劳作的疲惫。


我有时候会想,如果没有在网上发布菜谱并收获正反馈,只是纯粹地为自己、为家人重复做这件事,到底可以坚持多久呢?事实上,这就是很多人在家做饭的常态。


以前我以为新的菜谱、好吃的菜谱是最重要的。现在慢慢觉得,做饭这件事本身,更多时候就是一种可以和日常、和附近、和人产生和保持联系的方式。


在菜市场和摊贩讨价还价,做饭的时候有人帮忙打打下手摘个菜,吃饭的时候讨论一下今天的菜好不好吃,就是生活中最具体,也最踏实的部分。


我们希望呈现出当代女性如何在困境中编织出主体性。这里记录的不止是女性如何「成为自己」,而是展现当代女性的生存褶皱。我们不制造「成功女性」的幻觉,困顿与觉醒同等珍贵。


当这些女性勇敢探索不同的活法,改变便已发生。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贷款中介假冒合作、 推广转贷降... [ 近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邮储银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等约15家银行深圳分行密集发布声...
谁战胜了 “金本位”? 在全球地缘风险常态化、美元信用体系弱化和经济不确定性升温的背景下,黄金成为了衡量资产价值的“标尺”。...
中宠股份股价大涨之后 控股股东... 来源:新浪证券 7月16日,中宠股份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烟台中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烟...
华发股份获准发行不超过78.2... 观点网讯:7月17日,华发股份公告称,公司向专业投资者公开发行公司债券获得中国证监会注册批复。 根据...
独家 | 高雨龙操盘,骑手成“... 交流快乐猴,实名添加微信lihua759321进群美团做的硬折扣线下社区超市——快乐猴,基本人事框架...
特朗普,突发!美股飘红,多只中... 晚间,美股再度集体拉升,中国资产表现亮眼。消息面上,美国总统特朗普再次发帖呼吁美联储降息。 7月1...
【西街观察】“黄仁勋热”是AI... 与小米CEO雷军合影,链博会开幕式着唐装秀中文,媒体见面会户外穿皮衣,与阿里云创始人王坚对话……以第...
极氪估值两年半内“腰斩”,宁德... 2025.07.17本文字数:2385,阅读时长大约4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李隽不到两年半时间,极氪...
逢火必崩? 逢火必崩? 逢火必... 一个商品,火爆到出圈的时候,往往离崩就不远了。前一阵Labubu这个玩偶风靡了全球。普通版被爆抢不说...
600亿市值电力央企换帅,去年... 【高管】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更换半年后,总经理也换将。根据华电国际(600027)7月17...
卖冰给老外,他年入14亿 卖冰...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当流量红利消退,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作者 :孟雪来源:南风窗(...
和讯投顾杨迪:判断修复强弱并不... 7月17日,和讯投顾杨迪表示,当下市场对今日修复已有预期,这已形成一致看法。现在重点要判断的是修复的...
北交所上市公司广信科技大宗交易... 每经讯,2025年7月17日,北交所上市公司广信科技(920037,收盘价:79.15元)发生一笔大...
广期所:对多晶硅期货实施交易限... 针对多晶硅及工业硅期货交易限额,重磅通知发布。 7月17日晚间,广州期货交易所(下称“广期所”)发布...
正逢七周年关键转型期,瑞华健康... 出品|达摩财经7月15日,瑞华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健康”)发布公告表示,公司总经理田...
良品铺子宣布引入战略投资者,武... 红星资本局7月17日消息,今日晚间,国内休闲食品龙头良品铺子(603719.SH)发布公告,宣布引入...
287家沪市主板公司上半年业绩... 截至2025年7月17日,沪市主板共计698家预告2025年上半年业绩,287家“报喜”。上述287...
V观财报|良品铺子18日起复牌...   中新经纬7月17日电 良品铺子实控人拟变更为武汉市国资委。  武汉国资拟入主良品铺子  17日晚...
永州“激情消费季·优品大展销”... 今日永州讯(记者 颜想念 翟吉星)备受瞩目的永州市2025年“激情消费季·优品大展销”系列活动将于7...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00902.HK)发布公告,公司已于近日完成了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度...
美团宣布将在全国上线骑手养老保... ▲美团升级四大保障举措,美团配送总经理章若愚回顾五年探索历程并向骑手致谢(摄影:严炎) 在7月17日...
商道创投网·会员动态|荣烯新材... 《商道创投网》2025年7月17日从官方获悉:荣烯新材近日完成了由紫金港资本、浙江高质量产业引导基金...
印尼央行下调基准利率至5.25... 中新社雅加达7月16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中央银行16日宣布,将基准利率下调25个基点至5...
DeepSeek流量下滑,这半... 订阅 快刀财经 ▲ 做您的私人商学院DeepSeek小步快跑。作者 :闫俊文来源: 中国企业家杂志(...
5连板兰生股份:目前未开展“稳...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7日,兰生股份发布股票交易风险提示公告称,公司关注到近期市场有关“稳定币”的...
鱼跃医疗:高管专职背后总经理却... 《金证研》南方资本中心 鹤起/作者 三石 南江 映蔚/风控在最新的2024年社会责任报告中,江苏鱼跃...
威尔药业:员工持股平台拟减持不...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7日,威尔药业公告称,公司员工持股平台舜泰宗华计划自2025年8月20日至1...
杭州银行:上半年净利同比增长约...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7日,杭州银行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快报,营业收入为200.93亿元,同比...
鸿铭股份:终止筹划重大资产重组...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7日,鸿铭股份公告称,公司与标的公司及其主要股东签署了重大资产重组终止协议,...
红塔证券:拟1亿元-2亿元回购...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7月17日,红塔证券公告称,公司拟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股份,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1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