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家充满活力的公司里,有 6 名员工,他们在半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奇迹。凭借着对 AI 技术的敏锐洞察力和不懈努力,他们巧妙地运用 AI 工具,开启了财富自由的大门。从数据分析到精准营销,从智能客服到自动化流程,AI 成为了他们的得力助手。他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将 AI 融入各个业务环节,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挖掘出了巨大的商业价值。半年的时间里,他们的收入实现了质的飞跃,成功实现了财富自由,成为了行业内的佼佼者,也为其他人树立了榜样。
顶级的AI人才正在享受市场的巨大溢价。
最近几天,先是Meta一周内从OpenAI挖走4名顶尖AI人才,每人签约金高达1亿美元,年薪达数千万美元,直接打破行业薪酬天花板。后又有英伟达宣布重薪挖走OpenAI核心研究员朱邦华、焦剑涛。
可说到底,在AI顶尖的人只有一小撮,那么金字塔的下一层呢?那些连续创业者正在成为最先受益的一方。
最近就有一个认知快速变现的案例——发生在以色列的一起收购。
据了解,以色列云计算巨头Wix正在收购一人创业的氛围编码公司Base44。根据交易,Wix将现金支付约8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后续根据特定绩效指标,还将在2029年前支付额外资金。
在AI这个交易金额动辄上亿甚至数十亿的赛道,8000万美元(约5.3亿人民币)的资金体量,或许不够耀眼和火热,但Base44的叙事却足够有时代性——一个连续创业者在半年内通过AI实现财富自由的故事。
一、创业半年,0融资,已盈利
Base44,是一款专为非程序员设计的新型氛围编码产品。它由31岁的Maor Shlomo于去年底创立,今年3月正式成立,至今尚未获得任何资金,仅有6名员工。
创业初期,Shlomo刚离开保护区去旅行,而创建这款AI应用的初衷只是其想拥有一个副业。
具体来看,用户无需任何编程经验,只需编写简单的文本提示即可构建应用程序或游戏,类似于与ChatGPT交互,生成的程序包括数据库、存储、身份验证、分析和集成,它还支持电子邮件、短信和地图,并规划了更多企业级安全支持的路线图。
我在官网体验了一下这个产品,让它创建了一款数独游戏,只需要两分钟就给出了结果,后续根据个性化需求的优化也非常快。
当然,Base44并非这一领域的唯一选择,今年氛围编码领域非常火热,像我之前介绍过的AI编程工具Cursor、被OpenAI收购Windsurf,还有最近估值上涨凶猛的Lovable,以及国内刚刚被红杉中国投资的新言意码,都是这个赛道的参与者。
但Base44的快速崛起仍然令人震惊,比如在产品发布三周内,用户就达到了1万,仅六个月该数字就增长至了25万,再比如其拥有超10万的付费用户,并与eToro和Similarweb等以色列科技公司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样的成绩,让Base44有了不接受外部融资的底气,也帮助公司顺利实现了盈利,Shlomo在社交平台上称,刨除昂贵的tokens成本,今年5月,Base44已经实现了18.9万美元的利润,这几乎是他最初预测的10万美元的两倍。
因此盈利后,Shlomo有了扩充团队的想法,并在5月招聘了仅有的几名员工,也就是说除了创始人,其他员工都是在收购前一个月才入职。
这几乎刷新了AI造富速度,更突出了选择的重要性——加入一家正确的公司,实现财务自由只需要1个月。如果这些员工继续在Wix留任,团队还将获得共计2500万美元的奖金。
而后或许由于自己擅长做0到1的事情,又或许Wix递来的收购要约恰逢其时,Shlomo果断选择了将公司卖出。
在官宣这则收购消息时,Shlomo写道,“到目前为止,这真是一段疯狂的旅程,现在我们需要的规模和数量不是靠我们就能够实现的,我很高兴看到Base44将迎来新的发展速度。”
的确是足够疯狂,并且足够幸运。
因为“律师们在周四晚上敲定了购买协议的所有细节,签署时间定于周五早上,此时正赶上伊朗战争爆发”。同时,Shlomo作为公司的唯一股东,迅速而丰厚地实现了退出。要知道在Base44实现盈利前,Shlomo只投入了不到1万美元。
这意味着这笔不到1万美元投入,回报已经接近万倍,且全程现金支付,无需任何风险投资。堪称今年“最漂亮的退出”。
Shlomo之所以能够对市场迅速做成判断,除了对行业赛道的清晰认知外,还在于他还是一个连续创业者。在24岁时,他就参与创办了大数据预测分析公司Explorium,并担任首席执行官,目前Explorium拥有100多名员工,已筹集约1.25亿美元,主要由Insight Partners领投。
Shlomo与Base44的故事,不禁让我想到之前一位深耕在以色列的国内投资人Joy。她曾对我说:“在以色列的创投市场,绝大多数都是连续创业者,公司对于他们而言更像是商品,是走口碑和数量的。”
Joy还进一步解释称,以色列的创业者标签很明显,他们更擅长做创新型的0~1的工作,他们大部分人都不太追求自己把公司做全程,所以基本在b轮左右或者产品已经有一定的验证规模,就卖掉。之后是产业方接手,把它推向一个更广阔的市场。这样的事情尤其发生在以色列的优势领域,像是网络安全,软件和前沿科技等。
除去以色列的地方背景,回到Base44所在的AI赛道本身。
它从概念到退出的快速路径与之前的案例并无二致。
大概的故事走向都是:创新产品迅速获得市场关注,并吸引了寻求增强技术能力而非内部构建类似功能的收购者。
这种模式在人工智能相关的收购中尤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在生成式AI领域已经发生了超50起收购案例,如果再往前看,CB Insights报告显示2024年全球AI并购达384起。
这两年的并购也呈现出了头部企业动作频繁,垂直领域并购加速的特点。更重要的,无论团队规模或公司年龄如何,专业知识通常都能获得溢价估值。
二、老牌云厂商用“钞”能力补课AI
谈到这,我们再来看看这次的收购方。
近水楼台先得月。这次发起收购的Wix是一家美股上市的以色列企业,它成立于2006年,运营着一个基于云端的网络开发平台,主要为在线商店、服务提供商、餐厅和活动组织者等提供DIY工具,帮助他们创建、管理和拓展在线业务。
该公司拥有约5300名员工,约2.88亿注册用户,目前年营收已突破10亿美元,虽然仍旧处在亏损状态,但此次收购不会影响Wix2025年的收入或订单量。
就Wix而言,它之所以选择收购一个成熟、快速增长的本地氛围编码平台,是因为其成立时间尚短,而且Base44大约一半的用户来自美国。
Wix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Avishai Abrahami认为,此次收购标志着Wix致力于变革在线创作方式的关键里程碑。Maor和Base44的团队带来了尖端技术、强大的市场渗透力和富有远见的领导力。
这并不是Wix近期的唯一交易,就在收购Base44前不到一个月,Wix刚刚收购了特拉维夫初创公司Hour One,旨在通过基于AI的生成式视频制作工具增强其网页创作和内容服务,帮助公司能够更好地控制前端创新,减少对第三方的依赖,并更有效地管理成本。
不止“买买买”,在公司内部,Wix也一直积极在产品和解决方案套件中引入生成式AI。
像是2024年12月,发布AI Site-Chat功能,紧接着,今年1月又发布了Business Launcher,几个月后,又推出了Wix模型上下文协议(MCP)服务器,使用户能够通过Claude、Cursor和Windsurf等人工智能助手生成代码。
如今Wix将Base44收入麾下,也是为了补全完整的应用程序开发,在现有产品线中增加一款盈利颇丰的LLM氛围编码产品,实属合乎逻辑。毕竟就算强如OpenAI,为了不错过氛围编码的风口和商机,也花了30亿美元买下了Windsur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