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是能耗和碳排放大户,据《2024中国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建筑与建筑业建造(含基础设施)碳排放总量为51.3亿吨二氧化碳,占全国能源相关碳排放总量的48.3%。这表明推动建筑领域向绿色低碳化转型迫在眉睫。
如何推动上述转型,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徐伟认为,新型建筑能源系统是以低碳技术与智能化手段为支撑,通过统筹光伏、热泵、储能、充电桩等新型能源,形成智能化、低碳化、可持续的建筑能源网络,这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
市场前景广阔,相关企业也在打造新型建筑能源系统的样板。7月21日,上海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园区举行开园仪式,对外宣布正式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的虹桥商务核心区,总投资逾70亿元,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规划容纳1万人办公。
如此庞大的园区,是如何实现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美的楼宇科技战略业务总经理兼解决方案与交付总监杨鹏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遵循“森林之上、科技之上”的理念,上海美的全球创新园区从内到外,都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外部的园林景观,内部高效的暖通系统、智能化的楼宇控制系统以及光伏加储能的新能源系统,都将绿色理念贯穿其中。
来到园区高楼层,就可以看到园区屋顶的光伏板阵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据美的集团上海园区办公室总监许宁介绍,园区通过敷设约2万平方米的光伏板,可节约园区年总耗电量的20%。
光伏和储能系统的应用是表面看得到的能源生产和存储模式,在园区能源中心的核心地带,美的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正高效地运转。这7台制冷设备凝结了美的自主研发顶尖技术——三毫秒的急速响应能力让它们时刻灵敏应对负荷变化;亚微米级的磁悬浮轴承技术彻底消除了机械摩擦,实现了设备近零损耗的长寿命运行。磁悬浮离心式冷水机组支撑起整座园区的供冷需求,系统整体能效比(COP)突破5.2的优异水平。
硬件的良好运营离不开软件的操控指挥。作为整个园区的“智慧大脑”,美的集团楼宇科技事业部打造的iBUILDING美的楼宇数字化平台能够实时监控调节园区能耗情况,并结合主动节能、被动节能及可再生与清洁能源这三大类低碳科技,进一步向“零碳园区”迈进。
如果说高效设备是强健的肢体,那么美的自主研发的iBUILDING云平台则是园区灵敏而智慧的“神经中枢”。它强大的调度与管控能力,让节能从单点突破走向系统协同。iBUILDING集成了光伏发电、磁悬浮机组、空气源热泵、高效机房群控系统等多维能源数据,实现跨系统协同优化。
除了硬件和软件的优化,节能还体现在更多细节中。美的楼宇科技事业部水机产品公司产品企划高级工程师徐立群介绍,园区还加入了自然冷的板块作为辅助冷源,大幅降低了园区的运行费用。部分生活热水使用了空气源热泵技术,整个制热过程的功耗比锅炉有大幅降低。
据悉, 该园区项目严格对标国家绿色园区三星标准及LEED铂金级认证要求进行设计与建造,是其可持续性能的权威背书。
园区内2000平方米的高效机房,是美的最新技术落地的生动实践。这种经过全国超过300个案例验证的高效机房模式,正在成为行业升级的新范式。
园区也是美的集团深耕建筑节能领域全业务场景的集中展示地。作为美的楼宇科技暖通、电梯、智能化、能源四大业务的“超级展厅”,园区本身即是最佳实证。来访者能亲身体验智慧集成带来的高效与便捷——从智能派梯系统到直流静音风盘,从MDV8多联机到光伏储能协同,绿色科技触手可及。
文 | 中国能源报记者 王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