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崔文静、张长荣
伴随DeepSeek-R1模型的一炮而红,越来越多证券公司相继接入大模型,券商步入AI+新阶段。
实际上,在监管的引导之下,近年来,券商技术投入力度已经显著加大,相较于其他证券公司,高技术投入的券商综合竞争力往往更胜一筹。
近年来,业绩持续跑赢行业均值的头部券商华泰证券即为典型案例。
目前,华泰证券在南京、上海、北京、深圳设有四大研发基地,研发人员规模和投入均行业领先。
得益于持续性的技术高投入,华泰证券技术赋能各主要业务条线。在财富管理领域,拥有涨乐财富通、聊TA;在机构服务领域,建有行知、CAMS智能信用分析平台、FICC大象平台;在投行方面,设有投行云平台;在资管业务上,拥有资管云平台。其中,针对FICC业务推出的FICC大象平台,更是获得了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
“要坚信科技的力量,而不能跟风似的投入。”华泰证券信息技术部联席负责人、数字化运营部总经理王玲表示。
在外界看来,华泰证券正是因为坚信科技的力量——为科技长期投入充足的人力与财力;当业务部门与技术部门出现打法分歧时,充分考虑技术部门建议,方使得公司技术实力始终走在券业前列,得以全面赋能业务发展,继而助力近年来业绩的持续提升。
要坚信科技的力量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券商运营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证券行业正步入科技赋能业务发展与管理运营深层次变革的新时期。
在此阶段,诸多券商纷纷大手笔进行技术布局。根据券商年报,包括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国泰海通、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广发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在内的诸多券商,2024年技术投入均超过10亿元。以华泰证券为例,研发人员在总员工数的占比超20%。为了便于汇聚更多优质研发人才,除了在总部江苏南京设立研发基地以外,华泰证券也在北京、上海、深圳同步设立了研发基地。
只有坚信科技的力量,才能充分挖掘科技潜能,使科技全面赋能业务发展。
2009年,前瞻布局移动互联网平台,研发“涨乐系”移动理财客户端。正是由于布局更早、持续完善平台功能并优化用户体验,华泰证券APP涨乐财富通的月活数据在除互联网券商东方财富以外的证券公司中长期保持领先。
2017年,华泰证券首个自研机构交易平台产品MATIC上线。2019年,率先启动数字化转型,同年机构客户服务平台行知上线,并实施了第一笔创新战略投资,不断推进技术和业务的双向深度融合,围绕“成就客户、创新业务、优化运营、赋能员工”四大目标,加速数字化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3年,华泰证券在人工智能浪潮下顺势而为,在金融业务场景下启动了大模型技术的探索与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华泰证券并没有跟风式的大规模技术投入,而是看清方向再发力。以大模型为例,在其初步火热的2022年,不少机构重金投入自建基础大模型,华泰证券并未跟进,而是保持观察,从2023年开始启动大模型技术的探索与应用——不做基础大模型,而是待应用侧相对成熟以后,借助第三方基础大模型的力量,进行应用场景的落地探索。
AI+工作流 大幅提升工作质效
2025年以来,越来越多证券公司官宣接入大模型,券商步入AI+时代。实际上,这只是券商技术布局的其中一站。
大幅提升效率,是技术赋能券商业务发展的核心体现之一。那目前,效率提升已经达到何种程度?
7*24小时工作和学习的数字员工,是提升效率、解放人力的重要帮手。在华泰证券,数字员工们基于流程自动化、智能文本处理、低代码和智能流程编排等技术,可以有效协助员工开展多项运营管理工作。
如何高效生产研究报告,也是考验券商能力的关键一环。“每个基金经理每天收到上百份研报,谁能抢先将研报发到基金经理面前,谁就能获得更多关注。而要想第一时间捕捉热点,跑赢时效,技术助力不可或缺。”王玲解释。华泰证券由于在技术上先人一步,其研报生产效率也相对更高。
除了提升效率,技术的另一大重要作用是加强合规风控,保障业务规范开展。
据了解,借助于AI,包括华泰证券在内的部分券商已经实现对研报、工作底稿等各类文字材料的智能核查,显著减少低级错误。
值得一提的是,华泰证券是首个推出投行底稿溯源的国内证券公司。投行底稿溯源即投行底稿的电子化,借助该模式,华泰证券投行智能类作业每年以数万级体量运行,在关键展业环节实现业务提效 4 倍。另一方面,其要求投行项目组大量上传底稿,通过数字化的工作流有效降低人工处理和审核的误差率,大幅提高底稿工作质效。
全面赋能财富、投行、机构业务
在华泰证券内部,具体到各大业务条线,技术的赋能作用已经颇为显著,其中对于财富业务、投行业务、机构业务的赋能成果最为突出。
财富管理与经纪业务,是华泰证券的传统优势业务,已经上线了智能客服。
在对客服务场景下,设有智能在线咨询、智能外呼回访等人工智能服务,同时采用人机混合服务模式,支撑了庞大的客户群体问询。通过引入智能客服机器人,集成财富管理业务知识节点,覆盖产品咨询、交易指引、账户管理、二次业务办理等高频服务场景,实现了7×24小时在线服务。
与此同时,通过TTS语音合成、ASR语音转译、NLP意图识别等技术手段的应用,实现了人机交互回访,并完成任务回访结果登记。目前已覆盖存量盘活、业务办理结果通知、MOT任务通知等多类业务。
投行业务方面,华泰证券数字化实践成果丰富,以“全自研”形式建成了支撑境内外投行全品种的业务平台——投行云。平台关键能力包括全流程线上化流转与管理、专业精益的尽调质量管控、创新对企服务新体验、覆盖“客/项/人”的全周期合规风控等。
投行业务有知识密度高、涉及数据多、项目周期长、客户需求多等特征,非常适合深耕AI。目前华泰证券在投行文件智能审核、法规智能问答等领域已经有很多应用,接下来还将就智能客户洞察、智能文件撰写等方向进行持续的深入建设和探索。
机构业务方面,华泰证券推出了信用分析管理平台CAMS、FICC大象平台等创新产品。
CAMS平台是由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支撑的买方视角信用分析管理系统,通过科技手段深度覆盖全市场全部发债主体,解决债券投资过程中的信用风险预警、甄别,分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供量化定价及量化策略研发功能,为信用分析及定价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
FICC大象平台则以交易、风控、投资、量化为核心,打造了交易员工作站、FICC投资交易一站式平台、风险管理中心、策略研发工作室四大应用终端,成为行业一流的跨市场、多资产交易平台,支持华泰证券FICC业务步入策略交易做市及量化投资风险管理的全面数字化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