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个浙江人,撑起中国饮料半边天 7个浙江人,撑起中国饮料半边天
创始人
2025-07-25 15:51:06



一瓶饮料,成就一个大产业。

中国作为饮料生产和消费大国,其市场版图上,浙江人的身影格外瞩目。在这片万亿级市场中,浙江企业家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和创新精神,塑造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半壁江山。

从瓶装水到茶饮,从植物奶到果汁,一个省份竟孕育出如此众多影响全国味蕾的饮料巨头与创新先锋,而这7位浙江人所带领的饮料企业,凭借独特的产品、创新的营销和敏锐的市场洞察,不仅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更诠释了饮料行业的消费潮流变化。

01.娃哈哈——宗庆后



1945年,宗庆后出生在徐州,由于出生的日期是中华民国国庆之后的第2天,而且按照辈分排序,他这一辈为“后”字辈,所以就起名为:宗庆后。出生的宗庆后,幼年随家迁居杭州。

初中毕业后因家庭成分问题辍学,卖过爆米花、烤红薯,先后做过农场调度员、仪表厂销售员等工作。1982年,宗庆后进入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这段基层经历为他日后创业积累了宝贵的商业嗅觉。

1987年,42岁的宗庆后借款14万元承包连年亏损的校办企业,创立"杭州保灵儿童营养食品厂",他蹬着三轮车沿街推销花粉口服液,并在三年后敏锐转向饮料市场。

1991年,宗庆后成立娃哈哈食品集团公司,推出"娃哈哈儿童营养液"一炮而红。在这之后,娃哈哈一路扶摇直上,迅速占领浙江市场,又向华东,北方地区扩散,

五年后年,娃哈哈与国际食品饮料巨头达能合作,尽管最终以长达三年的诉讼告终,但经过此次合作,娃哈哈引进了大批国际上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流水线,使娃哈哈完成了一次跨越,成为饮料市场上的霸主。

此后几年,宗庆后曾于2010年、2012年、2013年三度问鼎福布斯排行榜“中国首富”,因时常一身黑衣、穿几十元的布鞋,他被称为“布鞋首富”。

2024年2月25日,宗庆后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79岁。民众自发在娃哈哈总部献花悼念,AD钙奶和菊花在娃哈哈总部旧址前堆满。

纵观宗庆后的过往几十年,他成长经历的每一步,都刻下鲜明的时代烙印。他生于乱世,政权更迭导致家道中落,青年时期又受困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无法掌控自己的人生,中年恰逢改革开放,抓住人生最后一次机遇,逆风翻盘,成为巨富。

现如今,娃哈哈由宗庆后公开的“独生女”宗馥莉接班,其铁腕改革颇受争议,但对比2024年和2023年的业绩,增幅高达40%,从500亿增长到700亿,基本上接近巅峰期的收入水平,宗馥莉带领下的娃哈哈成绩喜人。

深陷舆论风波的娃哈哈未来究竟发展如何,值得大家持续关注。

02.农夫山泉——钟睒睒



1954年,钟睒睒出生于浙江诸暨的一个传统知识分子家庭,但由于家境贫寒,他小学五年级就辍学了,之后他做过泥水匠、木匠等工作。

1988年34岁的钟睒睒毅然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决定下海经商。他选择的第一个商业阵地是媒体行业,创办了中国第一份私营报纸《太平洋邮报》,但因种种原因,他的媒体创业之路很快就以失败告终。

1989年,从商之初的钟睒睒在一封信中写道:“钱,仅仅是钱还是不够的。我的目标要高得多。”

1991年,娃哈哈已经火遍了大江南北,钟睒睒借着在浙江做记者时结识的人脉,成为娃哈哈营养业在海南和广西的总代理,就此开始了掘金之路。

顺势而为,在中国保健品风口大至下,钟睒睒创办了养生堂有限公司,推出的首款产品就是龟鳖丸,自此便进入保健品行业。多年后他回忆当时为何要入局保健品行业时,他说:一个小企业要发展壮大,他所经营的种类必须具有唯一性,而且必须是暴利的。因为没有规模效应来供你慢慢积累。

凭借着"养育之恩无以为报"的广告词,在那个大家还在争当万元户的时代中,他用一年时间就赚到1000万人民币。

1996年,42岁的钟睒睒成立了农夫山泉,做起瓶装水的生意,沿用做保健品的思路,他提出了"喝山泉水健康"的理念,很快就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2000年4月24日,养生堂公司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本来是借当时在千岛湖建成了亚洲最大单体水厂做一个宣传活动,但是在发布会上,钟睒睒突然抛出了一个大新闻。他说,经科学实验证明,纯净水对人的健康无益,为了对消费者健康负责,养生堂不再生产纯净水,全部生产天然水。

虽然最后国家出面将此事定性为农夫山泉不正当竞争,农夫山泉吃了官司,但从营销层面来看,农夫山泉无疑成为这场争论中最大赢家。

2020年9月8日,农夫山泉正式挂牌上市。现如今,农夫山泉更是在细分品类上名列前茅,成为当之无愧的饮品大王。

去年,农夫山泉实现了营收428.96亿元、净利润121.23亿元的成绩,虽增幅微小,但在2024年遭遇舆情冲击的情况下,这一增长也实属不易。

看及家庭,钟睒睒的儿子钟墅子1988年出生,8岁赴美读书,于2011年12月获得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英语专业文学学士学位,2014年加入农夫山泉,并于2017年6月成为担任农夫山泉非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

2024年11月,钟睒睒在公开场合首次回应儿子国籍问题:"我的儿子现在36岁了,他应该有自己的选择权。但我要强调,农夫山泉永远是中国企业,所有权只能属于中国人。"

相较于娃哈哈的家族争产,农夫山泉显得“平静”许多,但作为饮品巨头,其一举一动深受大众关注,农夫山泉能否在顺境时守住本心、逆境时保持体面,需要时间和大众的检验。

03.李子园——李国平



“浙江省的省饮料是什么?”这个曾经在热搜榜上引发激烈讨论的话题至今都没有结果。

从品牌上来说,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两大巨头无疑是浙江乃至内地最强,但从品类上来说,双柚汁和甜牛奶却在产品风味和特色上却显得更具代表性。

作为浙江本土品牌,李子园以甜牛奶饮品起家,凭借浓郁的奶香和怀旧口感,成为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李子园创始人李国平,最早做的是养奶牛、卖牛奶。但当时由于受限于技术,不是所有地方都能供应,李国平看到这点后,决定研发塑料瓶装奶,还打算干出自己的品牌。

1994年,李国平在浙江金华创立了李子园,凭借周迅、范冰冰、林心如等知名影视明星的代言影响力,李子园很快打开知名度。

2001年,李子园的销售额破亿。2003年,李子园销售额飙升至4.3亿元,一举成为区域性代表品牌……然而几年后,随着伊利、蒙牛等后浪也在袋装奶杀出,带着真牛乳等卖点,彻底夺走了李子园的风光,甚至最惨的时候一度濒临倒闭。

面对窘境,李国平不惜卖掉个人房产,同时也做了一个相当机智的决定:专攻下沉市场,将产品放到县城和乡镇卖。

在李子园的巅峰时期,李国平曾发出感慨:“我和牛奶结缘很深,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情足矣,李子园将专心专注专业做好一瓶奶。”

《零售圈》翻阅了李子园财报发现,2024年李子园含乳饮料的营收达到13.54亿元,但同比下滑1.92%,显示出大单品增长面临压力,这种高度依赖单一产品的业务模式使得品牌在面对市场变化时稍显被动。

由于高度依赖甜牛奶这一大单品,李子园也不可避免的陷入到增长困境。

2024年底,随着创始人李国平之子李博胜走马上任,李子园也迎来了“换挡时刻”。二代李博胜能否让李子园焕发第二春,我们拭目以待。

04.柚香谷——宋伟



柚香谷创立于浙江衢州常山县,创始人宋伟从小在上海梧桐区长大,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1987年,他考入上海交大管院工业管理工程专业。1991年,宋伟本科毕业,被分配进上海物资贸易中心。

出于对健康产业的看好,宋伟创办了主营保健品和营养品的“恒寿堂”。一次偶然机会,他注意到了大卖场货架上的一瓶蜂蜜柚子茶,这瓶蜂蜜柚子茶来源于韩国,标价98元。

经过一番市场调研,宋伟发现蜂蜜加柚子,不仅酸甜可口,而且食材本身就有很好的健康功效。宋伟看到了商机。在精挑细选后,宋伟选择了中国本土的“常山胡柚”,推出蜂蜜柚子茶新品。同时也因此与常山结缘,踏入柚子产业。

宋伟曾表示:要大规模种植出一个经济作物不是那么简单,最难的就是时间跨度。从他自己的经历来说,从育苗到现在已经有10年了,虽然说10年或者20年之后不可能垄断香柚的原材料,但是至少给自己赢得了这么长时间的窗口期,自己就有先发优势,足以打造起自己的品牌、团队、渠道和供应商体系,时间的壁垒和鸿沟就是农业的护城河。

目前,柚香谷的生产基地从浙江走到了湖北、四川、重庆、广西,从过去的一万多亩准备扩种到十万亩,工厂也从浙江的常山随着基地走到了广西、四川,并在餐饮渠道独树一帜,领跑同品类产品。

2023年7月,双柚汁更名为“宋柚汁”,同年,宋柚汁销售额进一步增长至6亿元。同时,柚香谷还将产品线拓展到食品饮料、美妆个护等多个领域,打造多品类产业生态。

近期,《零售圈》注意到柚香谷正联合浙江日报文娱出品短剧,拥抱新时代传播。还计划投资20亿元,用5年时间打造以“双柚”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能力达50万人次以上,力争成为华东知名的旅游景点。

此外,还有消息传柚香谷计划在2026年底实现IPO上市,目前已进入IPO辅导期。

05.香飘飘——蒋建琪



1965年,香飘飘创始人蒋建琪出生在湖州的南浔古镇,从小就跟着父母在包子铺里干活,早早便对市场、成本、利润等概念有了认知。

中专毕业后,蒋建琪被分配到铁路部门工作,可他并不甘于现状,业余时间常常跟着开糕点厂的弟弟蒋建斌跑业务。后来,弟弟的糕点厂因经营不善而濒临倒闭,蒋建琪便辞掉工作,接手了弟弟的糕点厂。

蒋建琪将糕点厂改为棒冰厂,推出了“老顽童”棒棒冰,销量很好,以此赚下了自己的第一桶金。不过,棒棒冰生意有个弊端,那就是季节性限制明显,夏天卖得如火如荼,冬天却根本卖不出去。

一次,蒋建琪在街边看到一家奶茶店,生意火爆,门口的顾客排着长长的队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也排队买了一杯。味道十分不错,他半杯下肚,突然冒出个想法:如果把奶茶做成方便面的形式,想喝的时候随时随地冲泡,一定很受欢迎。

2005年,香飘飘正式创立。公司主营业务为奶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率先开创杯装奶茶的全新品类。一包奶茶粉,一包椰果条,纸杯加吸管,奶茶方便化的生意就此开始了。

作为冲泡奶茶的开创者,公司成立第一年,销售额已经达到了5000万元。而曾经的香飘飘在鼎盛时期,更是一年狂卖了15亿杯,让一众同行望尘莫及。

2017年,香飘飘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奶茶第一股,市值一度超过150亿元。

上市以来,香飘飘积极开拓第二增长曲线“即饮板块”的市场机会,开创杯装果茶“Meco蜜谷”、港式茶饮“兰芳园”品牌,其中,杯装果茶上市第一年销量就突破10亿元。

去年9月,香飘飘创新推出“原叶现泡”又一新品类,其中新品包括“原叶现泡轻乳茶”和“原叶现泡奶茶”两款产品。“原叶现泡轻乳茶”成功对标线下现制茶饮店,采用原叶茶包和液态奶杯,复刻现制茶饮的口感和体验;“原叶现泡奶茶”推出珍珠和红豆两种口味,对原有产品进行了进一步健康化、年轻化的升级,重新激活了奶茶品类。

值得一提的是,香飘飘也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哥哥蒋建琪当董事长,弟弟蒋建斌做副董事长,今年参加浪姐爆火的明星蒋一侨则是蒋建斌的女儿。

06.古茗——王云安



古茗成立于2010年,品牌名称中的“古”代表传统与文化,“茗”指的是茶叶,寓意古法制茶、匠心独具。古茗致力于为顾客提供新鲜健康的饮品,坚持使用天然茶叶和优质食材,追求纯正的茶香和自然的口感。

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新茶饮第三股花落浙江。今年2月,古茗在港交所成功上市。

王云安祖籍浙江台州,1986年出生在云南,父母在中缅边境的德宏州盈江县经营一家小百货店。正是在父母的熏陶下,王云安很小就在心里埋下了创业的种子。

2001年,王云安回到台州温岭大溪中学读书。2006年考上浙江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专业。成为科学家并不是王云安的目标,他还是对创业更感兴趣。大学期间,王云安便和同学通过贩卖收音机、棉被等小商品,赚了近30万元,挖到人生第一桶金。

毕业后,王云安曾在杭州萧山的一家丰田4S店上了7天的班,不甘于打工的他很快辞职,决定回家乡创业。那时,王云安的家乡温岭大溪,还未出现品牌茶饮。

2010年,王云安在家乡开家奶茶店,他把这家店取名古茗。这年,王云安24岁。2011年,王云安的第一家合作店开业,古茗借此正式开启了连锁经营模式。次年,古茗走出台州,向着更广阔的全国市场发起进军。

王云安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快40岁了。我想在45岁把古茗给年轻一代。企业不是我的,我只是创造了这个企业,就像我的小孩,但他不属于我,我只是陪他走了前面的人生。小孩长大了,我老父亲干这干那,更糟糕。

未来的古茗是怎么样的?相信王云安也在不断思索、不断实践。

07.菲诺——张凯



菲诺的创始人张凯,来自浙江台州,2005年大学毕业后便选择广告帐篷业务。广告帐篷业务虽然带来第一桶金,却也面临着利润微薄、应收账款高以及品牌难以建立的局面。

2014年,张凯决定转型,他认为户外用品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大,且很难对外输出品牌,生命力不持久。于是便将帐篷业务转向出口市场,并进入食品饮料业务领域。

张凯选择怀揣500万元创业基金,从零开始。

开水果店、跑水果批发、搞现榨果汁,跟水果“杠”上的张凯历经了一次次的失败,500万元的创业基金也瞬间缩水到20万元。深思熟虑后,张凯将目标锁定在了当时冷门的椰子。

2015年,菲诺建立,并靠着厚椰乳一炮而红,成为头部茶咖品牌的热门基料的供应商。

在国外,植物奶已经渐渐形成新潮流,主要有四大基料,包括豆类、谷物、坚果类以及椰子水果类。与此同时,国内消费者对于椰子品类的认知还仅停留在椰汁,椰基饮品更是一片战略空白,所以菲诺决定主攻椰子作为基料的植物奶。

次年,菲诺便开发了椰子冻产品,这款产品在全家便利店创下了坪效记录,一炮而红,也让菲诺这个名字开始被更多人熟知。随后,菲诺又推出了多款爆品。

2021年,张凯和菲诺团队更是成功推出了由椰肉与椰汁混合加工而成的厚椰乳,其推出的厚椰乳在瑞幸“生椰拿铁”的带动下成功的火出了圈,一经上市便迅速走红。

张凯曾坦言,菲诺的成立初衷并非打价格战,抢占原有的市场赛道,而是希望通过椰子产品创新创造一个独一无二的品牌,发掘市场蓝海,创造新的价值。

“走稳一点,走慢一点,企业才能走远一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凯如是说道。

除了上述几位浙江饮料创始人代表外,浙江还有许多优秀的饮料企业创始人,如乐源创始人周志明、柠檬共和国创始人耿少孟、隅田川创始人林浩、一整根创始人唐飞|孙泽|李志强、可可满分创始人 方乃锃等……

可以说浙江饮料的成功,绝非偶然。

宗庆后们的胆魄、钟睒睒们的谋略、宋伟们的创新、张凯们的敏锐……这些企业家通过不同的发展路径,以共同的浙商精神,用一瓶瓶优质饮料,为中国饮料行业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动力,撑起了中国饮料产业的半边天,推动着中国饮料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品质升级。

从模仿到超越,从跟风到造浪,他们用一瓶瓶饮料证明:无论是巨头鲸饮天下,还是新锐破浪前行,这片土地孕育的饮料力量,早已成为国人杯中不可或缺的滋味。

未来,随着中国饮料市场持续扩容,浙江力量或将继续引领行业变革,用一瓶瓶创新饮品,滋润更多消费者的生活。

你还知道哪些浙江的饮料企业,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雀巢中国的关键一年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阿茹汗“接任首席执行官(CEO...
增程车纯电续航越来越长,是进步...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 (ID:eeo-com-cn),作者:周信在新能源汽车角逐中,增程动...
一大批不辣的火锅,“围攻”川渝... 总第4309期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内参君“最辣”的地方,兴起“不辣”的火锅最近,在“以辣闻名”的成都...
银华基金上半年营收净利双增,6... 2025年上半年,银华基金实现营业收入13.46亿元,同比增长0.81%;实现净利润2.84亿元,同...
珍酒李渡“高位坠落”,白酒教父... 在白酒行业整体低迷的大环境下,库存压力、价格倒挂等问题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解决。跨界啤酒业务风险极大,...
你爱吃的它,大降价! 浙江杭州:东海迎来“小开渔” 梭子蟹价廉物美 近期,东海迎来“小开渔”。在浙江杭州,首批捕捞上岸的梭...
证监会核准,券商并购迎新进展!... 南向资金出手抢筹,单日净流入358.76亿港元,创下历史新高。 证监会核准西部证券成为 国融证券主要...
别样人生丨诗一首 别样人生丨诗... 文丨曹甲清来源丨正经社(ID:zhengjingshe)(本文约为200字)记:这首诗应该是写给一位...
56家企业入围第三届“活力·E...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雷椰 李德尚玉 上海报道第三届21世纪“活力·ESG”创新案例新鲜出炉,56家企...
原创 聪... 说起国内的AI企业,大家可能会提到Deepseek,阿里、百度、字节跳动等等,但大家很少提到腾讯吧。...
美国产业链上游面临新一轮通胀压... 央视网消息:美国关税政策导致消费者对通胀的担忧加剧。美国密歇根大学15日公布,8月的美国密歇根大学消...
住房新规来了!2.6亿租客命运... 注意了!2.6亿租客的命运将迎来大转折,租购同权正在照进现实。9月15日,全新的住房租赁条例就要实施...
罗永浩称“董宇辉单飞后年收入超... 据媒体报道,此前有网友发帖称:“董宇辉走后东方甄选股价暴涨229%,这丈母娘们(董宇辉的粉丝)就不开...
创五年最佳!九成FOF业绩飘红... 凭借对股基尤其医药、科技基金的重仓,公募FOF一改四年业绩困境,创下五年来最好表现。由买债基转为买股...
美联储降息预期吸引资金回流,但... 受美联储可能在9月降息25个基点重启货币政策宽松周期的预期提振,华尔街主要股指连续第二周上涨。虽然美...
主观评测五大AI助手识图能力,... 最近半个月,国内的AI大玩家里,智谱的动作也很受关注。他们此前推出的GLM-4.5模型,在逻辑推理、...
下周,沪指将冲击“十年新高”!... 刚过去的交易周(8月11日至15日),A股保持“慢牛”节奏,主要股指继续向上突破,仅微盘股和红利指数...
原创 8... 华尔街的黄金风暴:一场全球金融市场的震荡 芝加哥交易所的操盘手们屏息以待,目光紧锁莫斯科,等待着美...
原创 上... 今年上半年,西南重镇——重庆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8300多亿元,超越连续7年霸榜全国城市消费...
原创 资... 巨额投资与战略布局:十四家上市公司掀起资本运作浪潮 十四家上市公司近日密集发布公告,涉及资产出售、股...
宝莱特:2025年半年度净利润... 每经AI快讯,宝莱特(SZ 300246,收盘价:10.14元)8月15日晚间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称,...
巴西官员:美加征关税破坏全球经... 针对美国的关税政策,巴西北里奥格朗德州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厅副厅长雨果·丰塞卡表示,美国政府滥施关税的...
公募基金想靠微信扳回一局 公募... 直销App成基金公司在流量焦虑时代的一场昂贵试错。行业逐渐意识到,与其烧钱维护一个无人问津的“孤岛式...
田涛:一道大坎,怎么过?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正和岛 (ID:zhenghedao),作者:田涛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代中国企...
一块布,织出西藏小城的世界路丨... 文/陶思阅 尹倩芸西藏日喀则江孜县,地处西藏南部,是喜马拉雅山和冈底斯山之间的一条通道,也是南亚通往...
农银行业成长混合近一周上涨4.... 金融界2025年8月17日消息,农银行业成长混合(660001) 最新净值2.8171元,该基金近一...
低利率时代再造资管机构竞争力:...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曜华 实习生 姜博文 上海报道 8月16日, 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
让人“爱恨交织”的经济学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个人都该学点经济学”似乎成了社会共识。有溢美者言,戴上“经济学眼镜”,感觉世...
2025年新能源车最大的雷,炸... “平地一声惊雷起,万顷风雨加于身。” 2025年新能源汽车最大的雷,这次可能真的要炸了! 被誉为造...
中国增持美国国债 据证券时报,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财政部官网发布的6月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reasury In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