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杨坪
编辑:陈晓平 黄剑
图源:视觉中国
金龙鱼,打了一场翻身仗。
8月12日晚,“油茅”交出亮眼业绩,1-6月营收1156.82亿元,净利17.56亿元,同比增长60%,4年以来,首次重回收入、净利双增通道。
尤其第二季度,其盈利显著回升,利润增长261%。
“作为中国调味品最大的巨头,金龙鱼拥有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粉丝效应等,其供应链也是最完整的。”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大消费方兴未艾,金龙鱼多品牌、多品类、多场景、多渠道、多消费人群的大厨房战略,其红利会持续释放。
只是,金龙鱼盈利能力偏低,隐忧仍在。
1
主业复苏
金龙鱼,终于等来复苏。
2020年以来,其年净利从60亿的高点,一路走低,去年跌至25亿元区间,为阶段新低,管理层也承受压力。
“我们预计,各板块业务今年会比去年有所进步。”在股东会上,金龙鱼高管回应称。
果然,两大主业均明显复苏。
1-6月,其厨房食品收入为715.51亿元,微涨2.69%,主要得益于销售渠道和网络的拓展,以及新工厂产能释放等因素。
同时,下游养殖需求旺盛以及销售渠道优势显现,饲料原料及油脂科技收入431.79亿元,增长10.81%。
目前,大豆、水稻、小麦、食用油脂等原料成本,均在低位,金龙鱼毛利率也明显提升,上半年达到6.53%,增加1.63个百分点。
据中金公司研报,短期内,大豆等原料价格低位震荡,压榨利润将持续修复。
有数据显示,1~8月中旬,CBOT大豆均价同比下降11.4%,进口大豆平均榨利,增加419.7元/吨至286.2元/吨(此前为负值),这都利好金龙鱼的生意。
不单账面好看,经营性现金流也爆发式增长,从上年同期的16.36亿元,跃升至146.25亿元,大涨8倍左右。
截至8月15日,金龙鱼市值站在1700亿元以上,有回暖态势,然而,对比最高7800亿元的高点,差距依然非常大。
2
隐忧显露
形势向好,金龙鱼也暴露出隐忧。
中报发布当晚,金龙鱼两大核心募投项目——“益海嘉里(青岛)食品—食品加工项目”“油脂压榨精炼及配套工程建设项目”,宣布延期至2027年12月底。
理由是,基于“审慎投资”。
官方回复21记者称,两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准备保证募集项目不变的情况下,对两个募投项目分一二三期实施。
过去30个月来,金龙鱼已6度发布募投项目延期公告。截至2025年6月,其账上未用的募集资金达24.86亿元。
其还透露,有10个募投项目未达到预期收益,由需求或销量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因素造成。
如乐清湾港区益海嘉里粮油加工港口综合项目等6个募投项目,收益均未达预期。
“整体需求不及预期,同时大型小麦加工集团产能持续扩张,面粉加工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行业竞争加剧,”金龙鱼解释称。
此外,其“薄利多销”,只赚辛苦钱的印象,也未扭转。
厨房食品行业竞争激烈,粮油产品也同质化严重,金龙鱼的毛利率尤其偏低,其长年徘徊在5%~6%。
况且,其三大业务的原料波动较大,如大豆、棕榈及月桂酸油等,受宏观环境等影响,价格相对不稳定,可能侵蚀利润。
3
寻求破局
一直以来,金龙鱼均在设法提升利润率。
早在2018年,管理层便成立“丰厨(上海)餐饮”,布局中央厨房业务,以自用生产+对外出租的模式,推进盈利多样化。
截至2025年6月,其在全国拥有83个已投产基地,且在多地陆续开建新设施。
金龙鱼认为,其多个生产基地临近原材料产地、港口、铁路或终端市场,利于降低成本,保证质量,也节约物流成本。
“打造以粮油食品为核心的餐饮领域工业化一站式生态平台,筑高竞争壁垒,抬升利润率中枢。”中金公司评论称。
金龙鱼还以高端化寻求突破,陆续推出胡姬花古法花生油、欧丽薇兰橄榄油、发酵面、外婆乡菜籽油等多个高端系列。
2024年9月,其与关联方香港嘉银一起,拟将所持相关股权作价55.69亿元,增资高端食用油品牌鲁花资。
最新的跨界举措,则是进军大健康。
4月中旬,金龙鱼发布新品牌“金龙鱼丰益堂”,主打功能性健康食品,据悉,已开发甘油二酯油(DAG)、中长链脂肪酸食用油(MLCT)、低GI米面等产品。
“在拓展新业务时,我们首要考虑其成功潜力、市场容量以及自身的条件。”
金龙鱼高管在4月称,新项目业绩提升不会在一两年就能达成的,技术能力培养、产品质量提升等都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