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首席消费官V
作者:顺安
青岛老城台东步行街人流如织,青岛啤酒(600600.SH)交易所电子屏上实时跳动着不同口味啤酒的价格,排队尝鲜的啤酒爱好者们,与交易所门外堆放的近百桶啤酒,共同组成了一幅热闹的盛宴。
但喧嚣的背后,青岛啤酒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压力测试。2024年,青岛啤酒营收时隔3年再次出现同比下滑,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更是创下近8年来的新低。这种情况在青岛啤酒发展历程中极少出现。
2025年第一季度,青岛啤酒营收实现小幅增长,同比增速为2.9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08%,同比增速仍低于往年。
在二级市场,青岛啤酒股价自2023年以来持续走低,截至8月8日收盘,股价报67.76元/股(前复权价),较2023年最高点119.65元/股近乎“腰斩”,市值也大幅缩水。
作为国内啤酒行业头部企业,青岛啤酒如何实现高端化,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爆款产品?
高端化有品类无爆款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3521.3万吨,同比下降0.6%。这一数据仅相当于2013年国内啤酒企业产量5061.5万千升的70%左右。
对此,华龙证券研报指出,2013年之后的10年里,啤酒行业借助夜场、餐饮等场景,叠加消费升级红利,开启高端化,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这一时期,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啤酒企业纷纷将高端化作为业绩增长的核心。
梳理公开资料可以发现,青岛啤酒是业内较早开启高端化的企业之一。2009年,青岛啤酒推出定位“啤酒中的奢侈品”的奥古特;2010年,青岛啤酒推出定价在当时属于超高端的逸品纯生。此后,青岛啤酒相继推出了白啤、经典1903等高端化产品。
2020年,随着啤酒行业高端化的继续,青岛啤酒又相继推出了“百年之旅”系列、“琥珀拉格”,还有单瓶定价千元以上的“一世传奇”系列等,价值原浆、IPA等针对小众风味细分市场的产品,青岛啤酒形成了从中高端到超高端的产品矩阵。
不过,到了2024年,啤酒高端化趋势放缓,大部分企业的中高端产品销量或销售收入同比出现一定幅度下滑。具体到青岛啤酒,2024年其丰富的中高端产品虽拉动青岛啤酒吨价微增0.5%,但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同比下滑2.65%。
而随着各大啤酒企业持续在高端化方向发力,青岛啤酒面临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尤其是2015年之后高端化有品类无爆款的困境逐渐暴露了出来。与此同时,雪花、燕京啤酒等竞争对手也纷纷加码推出高端产品,抢占市场份额,青岛啤酒的中高端产品矩阵看似完整,却缺乏类似燕京U8这样能引领公司业绩持续增长的全国性大单品。2024年,燕京U8销售收入增速超30%,拉动母公司整体营收逆势增长3.2%,成为啤酒行业中少数实现正增长的企业。同期青岛啤酒主品牌吨价反而微降0.26%,高端产品占比提升主要依赖收缩低端线,而非真正的消费升级。
在消费端,年轻消费者追捧精酿品牌或商超性价比产品,对“伪高端”工业啤酒的买单意愿下降。比如胖东来推出的自营精酿啤酒,定位中高端,但330毫升装仅售2.5元,因此凭借较高的质价比优势卖到断货,而工业流水线生产的所谓中高端啤酒麦芽汁浓度、口感等方面难赢得消费者青睐。
显然,高端化不等于高价化,青岛啤酒或更需要解决品牌价值与产品体验的匹配度问题,毕竟消费者可以为一瓶精酿支付20元,但不会为换包装的工业啤酒多花10元。
加码即时零售渠道
在当前的消费市场中,面对中高端餐饮市场下滑带来的挑战,即时零售正成为啤酒行业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啤酒在淘天的销售额同比增长24.8%,百威、青岛、乌苏、雪花等啤酒品牌的销量均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此外,据华夏酒报报道,2024年即时零售渠道规模达7800亿元,预计2026年将突破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3%。
即时零售已成为青岛啤酒最重要的线上渠道之一。据相关媒体报道,2024年,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的成交额首次突破10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15亿元。
青岛啤酒也在加码即时零售渠道。据了解,今年青岛啤酒在美团闪购首发了“夜猫子”系列新品,成为业内首个通过即时零售渠道发布新品的头部品牌。青岛啤酒同时强化线上线下联动,截至目前,青岛啤酒的精品原浆和水晶纯生啤酒在全国24座城市实现新鲜直送。
不过,尽管即时零售渠道销售额增长迅速,但在青岛啤酒总营收的占比仍较低。以美团闪购为例,该渠道2024年10亿元的销售额占同期总营收的3%左右。此外,青岛啤酒披露2024年线上产品销量同比增长21%,但并未披露即时零售在其中的具体贡献占比,不难推测短期内难以对该公司整体业绩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另一方面,雪花、百威等同类品牌也在借助即时零售快速增长的“东风”加码布局。比如雪花2025年3月与美团歪马送酒成立联合项目组,专注于定制品开发与场景化营销;同年4月,雪花又与歪马达成自营商品代工合作,进一步强化双方之间的合作。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与传统经销体系相比,即时零售渠道的利润率普遍偏低,因为企业不仅需要承担一定的冷链运输成本,还需要与美团等平台分成,这进一步压缩了盈利空间,很容易变成“赔本赚吆喝”。
显然,对于青岛啤酒来说,加码即时零售或能帮助其在短时间内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在同类企业同时发力的背景下,该渠道能够对其整体营收的增长带来多大帮助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青岛啤酒的结构性挑战仍存
面对行业竞争和自身业绩增长的目标,青岛啤酒在产品和渠道方面持续发力,但在转型过程中,深层次的结构性挑战也不容忽视。
公开数据显示,近年来,18-49岁中国啤酒主力消费人群规模持续收缩,导致啤酒行业需求有所下滑,直接导致了行业产量的下滑。同时,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对酒类饮品的消费更加理性,价值低醇或无醇饮品,以及茶味啤酒进一步分流传统市场,这让包括青岛啤酒在内的行业企业都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与此同时,青岛啤酒自身也存在南方市场影响力较低、区域市场失衡的挑战。从青岛啤酒2024年报来看,山东和华北市场是其营收的主要来看,二者营收合计约299亿元,约占同期总营收的90%;消费能力较强的华南、华东等区域市场营收占比较低,分别为33.8亿元、25.0亿元,两个区域市场的营收未超华北市场。这也从侧面折射出青岛啤酒在开拓南方市场时,面临着品牌认知度提升、产品口味本地化适配以及渠道深耕等多重挑战。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山东、华北这两大核心市场,还是华南等市场,青岛啤酒2024年区域市场营收呈现普跌的情况,尤其是东南和港澳及其他地区,跌幅超20%。
此外,不时出现的食品安全问题也影响着消费者对青岛啤酒的品牌印象。比如2023年10月曝光的“小便门”事件对品牌形象造成重创。虽然青岛啤酒事后采取补救措施,但事件暴露了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漏洞。在社交媒体上,“啤酒中异物”“酒精度不符”“瓶盖生锈” 等问题的投诉,也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者对品牌信任度。
结语:
2025年盛夏的啤酒节喧嚣终将散去,青岛啤酒的转型才真正进入深水区。随着啤酒行业竞争进入“价值战”第二阶段,青岛啤酒若不能在未来打造出下一个属于自己的“U8”爆品,恐将陷入“高端化未竟、基本盘失守”的双重困境。这家百年企业的“突围剧本”,才刚刚翻开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