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8月11日,外交部官网通报菲律宾多艘海警船侵闯黄岩岛领海,同期30国跟风炒作“南海仲裁”,妄图联手施压中方。这场蓄谋已久的战略围堵,实则从年初便已暗流涌动——印度2月对中国钢铁加征25%关税,加拿大各省省长5月集体赴美打出“中国牌”,欧盟7月指控中国稀土“补贴倾销”,直至8月菲律宾在南海制造新事端,一场针对中国的混合战全面升级。
美国在芯片谈判中暗藏玄机,英伟达H20芯片被曝存在“远程关闭”硬件后门风险,其电源管理模块可通过预设指令切断核心供电。与此同时,加拿大紧跟美国步伐,不仅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关税、钢铝产品加征25%关税,还将中资企业挤出锂矿开发项目,妄图通过“自残式”贸易保护换取美国青睐。这种“以邻为壑”的短视之举,直接导致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额从2023年的34.7亿美元暴跌至2024年的不足50亿加元,农业大省萨斯喀彻温省农户单日损失超20万加元。
日本在南海动作频繁,7月“凉月”号导弹驱逐舰闯入浙江领海,8月又在卤化丁基橡胶贸易上发难,其丁基株式会社被中方征收13.8%保证金。欧盟则以涉俄因素为由,将两家中国金融机构列入制裁名单,中方随即反制,禁止境内组织与欧盟UABUrboBankas、ABManoBankas进行任何交易。更值得警惕的是,英国在美国施压下,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挠中国驻伦敦新使馆建设,试图在外交领域制造摩擦。
菲律宾在黄岩岛、仁爱礁频繁挑衅,越南、马来西亚虽未公开附和,但在美国拉拢下,已出现限制对华转口贸易的动向。7月美越达成不平等协议,经越南转运的中国货物被加征40%关税,而越南对美商品却享受零关税待遇,这种“双重标准”暴露出美国试图重构供应链的野心。
面对30国步步紧逼,中方于8月12日启动多维度反制措施,剑指对手经济命脉。中国商务部公告对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征收75.8%保证金,直接切断其50%以上的出口命脉。数据显示,加拿大油菜籽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58%,2024年相关产业损失超10亿加元,萨斯喀彻温省20万农户陷入“收割即亏损”的困境。此前中方已对加拿大菜籽油、油渣饼加征100%关税,形成上下游产品的全链条封锁。
针对加拿大和日本的卤化丁基橡胶,中方实施差异化关税:阿朗新科加拿大公司被征26.2%,其他加拿大企业40.5%;日本丁基株式会社13.8%,其他日本企业30.1%。这一措施直接冲击两国化工产业,加拿大阿朗新科的轮胎原料供应被迫转向高价替代品,成本激增30%以上。
欧盟两家小银行被列入反制清单的背后,是中方对《反外国制裁法》的首次金融领域应用。此举释放明确信号:任何金融制裁都将遭遇对等反制。数据显示,欧盟83%在华企业拒绝撤离,外资流入保持3.2%正增长,凸显中方经济底牌的厚度。
美国试图通过H20芯片“技术阉割”遏制中国AI发展,却未料到该芯片算力仅为H100的20%,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中方果断弃用H20,转而采用国产昇腾910B芯片,其能效比提升40%,已在金融、能源等关键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美国曾妄图通过施压巴西、阿根廷垄断全球大豆市场,中方则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南美合作,2025年第一季度自巴西进口大豆同比增长67%,构建起多元化供应链。此举导致美国大豆库存积压超1500万吨,价格跌破成本线,中西部农场主集体抗议。
尽管30国联合施压,东盟国家中柬埔寨、马来西亚仍加速与中国深化合作。2025年第一季度,中柬双边贸易额增长42%,中马在棕榈油、半导体领域达成12项合作协议。中国通过RCEP和“一带一路”,正将美国的“小圈子”战略拆解为“朋友圈”网络。
美国及其盟友试图通过单边关税、联合施压维护旧有贸易秩序,而中国坚持多边主义,推动加入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跨境数据流动、电子商务等领域制定新规则。这种“规则博弈”在稀土领域尤为激烈——欧盟砸170亿欧元推进《关键原材料法案》,却因缺乏提纯技术,2030年自给率仍不足15%。
在芯片、稀土、农产品等领域,各国围绕产业链主导权展开角力。美国推动“友岸外包”,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关键矿产供应链之外;中国则通过《矿产资源法》修订,将稀土、锂矿纳入保护性开采目录,并成立专业化稀土集团,实现民用与军工双轨制管理。这种博弈本质上是技术自主与产业依附的较量。
南海、台海等问题的背后,是美国维护全球霸权与中国捍卫主权的战略对冲。30国联动的实质,是美国试图通过“议题捆绑”转移国内矛盾,但其盟友内部裂痕明显:日本拒绝对美开放农业市场,印度死守乳制品关税,澳大利亚悄悄扩大对华稀土采购。这种“貌合神离”的联盟,难以形成持续施压的合力。
加拿大因对华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导致其锂矿企业失去中国市场,股价单日暴跌18%;日本在卤化丁基橡胶领域挑衅,直接损失中国市场30%的份额。这些案例证明,任何“以华制华”的投机行为,最终都将反噬自身经济利益。
美国对75国“关税豁免”胁迫政策,不仅导致国内通胀高企,还引发加拿大、墨西哥、欧盟同步反制。2025年第二季度,美国制造业PMI降至47.8,创三年新低,印证了单边主义的不可持续性。
中国通过开放合作,已与140多个国家签署“一带一路”合作文件,RCEP成员国间关税减免覆盖90%商品。2025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23%,成为全球贸易稳定器。各国应认清形势,摒弃零和思维,选择与中国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这场30国与中国的利益博弈,本质上是单极霸权与多极秩序的碰撞。中方用75%关税等反制措施表明:中国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在维护国家主权和发展利益的问题上,中方既有“奉陪到底”的决心,更有“精准反击”的能力。随着全球力量格局深刻调整,任何试图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径,都将在历史潮流中碰得头破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