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钟炒菜,餐饮业变天
创始人
2025-08-20 19:25:03

湖南长沙一家新开的快餐店里,没有锅铲碰撞的嘈杂声,没有厨师洪亮的吆喝声,只有三台类似冰箱的白色机器发出轻微的嗡鸣。


顾客扫码下单后,机器内部指示灯亮起,机械臂精准地取料、注油、投料、翻炒、调味、装盘,不到三分钟,一道辣椒炒肉便通过传送带送至取餐口。


这并非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中国餐饮业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无数个真实切面中的一个。



据权威机构预测,2023年中国餐饮数智化市场规模已突破100亿元大关,而烹饪机器人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市场规模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2024年上半年,中国烹饪机器人线上零售额已达到约1.3亿元,线上零售量更是高达6.7万台。


一场始于厨房深处的静默革命,正系统性地重构这个万亿级市场的底层逻辑与竞争格局。


炒菜机器人接管厨房


炒菜机器人,这个概念过去还只存在于科幻电影中,如今却已悄然登陆各大食堂和后厨,并逐步勾勒出一个宏伟蓝图。


不过,炒菜机器人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沿着一条清晰的路径演进。


最早期的“机械自动化阶段”,炒菜机器人的核心任务是替代人类重复、繁重的翻炒动作。


所以这一产物功能单一,完全依赖人工投料、调味和掌控火候,与其说是“机器人”,不如说是一台“自动翻炒机”。


它的价值在于将厨师从高温、油腻的环境和重复的体力劳动中部分解放出来,但远未触及烹饪的核心。


随着传感器技术、算法和物联网的成熟,炒菜机器人进入了2.0时代,即智能化升级阶段。


这一阶段的炒菜机器人已经不再是盲目的机械,而是拥有了“感官”和“大脑”。温度传感器、重量传感器、视觉识别模块让它能实时监控锅内状态;内置的算法数据库则储存了上百道菜的精准烹饪曲线、调味配比。


操作者只需点击屏幕选择菜谱,将准备好的食材和调料放入指定料盒,机器人便能自动完成投料、翻炒、控温、出锅等一系列流程。


它推动着连锁餐饮后厨从传统的“人工主导”模式,逐步向“人机协同”的高效模式转型,标准化烹饪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为餐饮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曙光。


2023年至今,市场需求的精细化促使其针对不同餐饮场景推出定制化解决方案,炒菜机器人迎来了场景化深耕阶段。


当技术底座趋于稳固,三类玩家凭借迥异的基因展开了战略卡位。


第一种是餐饮派玩家,他们主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以解决连锁化痛点为核心目标,开启了自研炒菜机器人的征程。


这类玩家,深知厨师流失和口味不稳定对品牌发展的致命影响,毅然投身于机器人研发领域,比如霸碗盖码饭,就直接自己下场自研炒菜机器人,卖加盟模式的同时,也可以卖设备。


(霸碗第三代炒菜机器人   图源:霸碗官网)


第二种是技术派玩家,这类玩家凭借硬核科技,致力于突破炒菜机器人的“烹饪边界”。


比如从做智能控机器顺道做起炒菜机器人产品的拓邦股份;又比如橡鹿科技、不停科技等专注于AI与机器人技术的创业公司,力求在复杂烹饪工艺上逼近甚至超越人工水准。


第三种则是跨界派玩家,他们依托自身强大的生态优势,试图重构炒菜机器人行业的逻辑。


家电巨头九阳、美的以及互联网企业小米、添可等,凭借在渠道、供应链与数据领域的深厚积累,强势切入市场,成为行业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这三股力量互相竞合、互相渗透,共同推动着行业在技术、产品和商业模式上持续创新,同时也在悄然重塑整个行业的价值分配链条。


拿捏餐饮老板的“命门”


市场研究公司MarketsandMarkets的报告数据显示,全球商用厨房机器人的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3.1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6%。


炒菜机器人之所以能从实验室走向厨房,根本原因是它精准地拿捏了餐饮老板们的“命门”。


首先,是成本“命门”。根据中国饭店协会的年度报告,餐饮企业的成本构成中,前三大分别是原材料进货成本(44.5%)、人力成本(22%)、房租物业成本(超过11%)。


尤其是人力成本,近年来随着人口红利消退和年轻人职业偏好转变,正持续攀升。一名熟练炒锅师傅的月薪在大城市已轻松过万,且流动性高,管理难度大。


而炒菜机器人的一次性投入虽高,但却可以被视作是“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一台机器人可以24小时不间断工作,无需缴纳社保、不会请假、不会闹情绪,更不会在春节前后提出辞职。


此外,在物料成本上,炒菜机器人也可以凭借精准的控温和克级甚至毫升级的调味料投放,将油耗、酱料损耗降到最低,从源头上杜绝了浪费,稳定了菜品毛利,这对于客单价低、靠走量盈利的快餐业态至关重要。


其次,是效率“命门”。炒菜机器人的出餐速度远超人工,尤其在订单密集的午晚餐高峰,能有效减少顾客排队时间,提升翻台率。


熊喵大师科技公司的创始人黄天勇试点后就发现,投入了炒菜机器人的门店,不仅人力成本降了40%,出餐速度也从以往5分钟~10分钟缩减为2分钟~3分钟,同时厨房面积压缩了30%。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则是标准化“命门”。毕竟,中餐难以像麦当劳、肯德基那样实现全球快速扩张,最大的壁垒就在于“千人千味”,无法标准化。


厨师的手感、经验无法量化,导致跨区域、跨门店的品质管控成为噩梦,这也是制约中餐连锁化率和市值的关键因素。


炒菜机器人是这个世纪难题的“技术解”。它通过数字化手段,将一名顶尖厨师的技艺分解、量化、存储,然后进行无限次、无差异的完美复刻。


这也就意味着,一家诞生于广州的煲仔饭品牌,其位于哈尔滨的加盟店所做出来的味道,可以与广州总店别无二致。


另外,它还实现了“去厨师化”的流程再造。传统餐厅的运营严重依赖后厨团队,一旦核心厨师离职,可能导致运营瘫痪。


而机器人将烹饪过程转化为标准的数字程序,新员工经过简单培训即可操作,大大缩短了培训周期,降低了运营风险,使得单店的复制和管控变得异常简单。


这彻底打破了餐饮扩张的魔咒,也为资本大规模进入扫清了障碍。


一家餐厅不再是一个依赖于“人”的复杂手工作坊,而是一个依赖于“机器和算法”的、可预测、可复制、可快速扩张的现代化工厂,连锁餐饮的估值逻辑开始得到重构。


迈向千家万户的“三重门”


尽管在B端市场高歌猛进,描绘出诱人的商业前景,但把目光投向更为广阔的C端家庭市场时,炒菜机器人的普及之路却显得道阻且长。


其间横亘着三座大山,它们共同构成了产业爆发前必须穿越的“三重门”。


第一重门是“价格之困”。对于餐饮企业而言,一台数万元的炒菜机器人是能快速产生回报的“生产工具”,其投资决策是冷峻的ROI计算,可是对于家庭用户而言,它则是一项昂贵的“消费产品”,决策逻辑全然不同。


在淘宝销量前列的产品中,从九阳、苏泊尔的六七百元到添可、米家的三四千元,再到博世的一万多元的设备都有,但要想有一个还不错的体验,从众多用户的反馈来看,基本要花三四千元以上的价格。


(图源:淘宝)


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这笔开支的性价比仍需打上巨大问号。它能否高频使用?能否真正替代大部分烹饪需求?这些问题让消费者望而却步。


或许只有当技术进一步成熟、产业链更加完善、规模效应显现后,价格才有望下探到大众市场能够普遍接受的“甜蜜点”。


第二重门是“操作之惑”。正如扫地机器人刚登场时,因为一系列“骚操作”,而被不少用户戏称为“智障”机器人一样,许多消费者在体验后,并没有感受到炒菜机器人“简化烹饪”的卖点,反而觉得更麻烦了。


这源于一个设计悖论,为了追求自动化,机器通常需要用户进行标准化的前置准备,食材要切成统一大小的丁、块、片,调料要按菜谱要求提前分装好放入指定的料盒。


这个过程,恰恰是中餐烹饪中最耗时、最需要技巧的环节之一。对于追求便捷的用户来说,我既然已经完成了洗、切、配的所有步骤,为何不索性用传统锅灶花三五分钟炒完?


机器的价值在此被大大削弱,它看似节省了翻炒的体力,却未能真正解放用户备餐的精力。


第三重门则是“味道之殇”。这是最微妙,却也可能是最致命的一关。


中餐的灵魂,很大程度上在于那口“锅气”,一种由猛火炙烤铁锅、食材油脂与酱汁在瞬间发生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所产生的复合型香气和风味。


这是一种带有玄学色彩但又真实存在的感官体验。


目前的炒菜机器人多采用恒温或程序控温加热,难以模拟出中式炒灶那种瞬间爆发的高温。其烹饪过程更接近于“焖煮”或“烩”,缺乏爆炒的镬气。


因此,炒菜机器人出品虽然稳定、安全、健康,但在很多老饕和家庭主妇看来,总是“差了那么一点意思”,不够香,不够有“灵魂”。


这种情感和文化上的隔阂,是纯技术难以迅速弥合的。


结语


炒菜机器人的故事,是一个典型的技术驱动产业变革的样本。


它在B端的成功,已验证了其作为“新生产力”的巨大价值,正深刻地重塑着餐饮行业的成本结构、运营模式和扩张路径。然而,通往C端的路,仍需穿越价格、操作和味道的“峡谷”。


这并非意味着前景黯淡,恰恰相反,它指明了未来努力的方向:更低的成本、更无感的操作、更具烟火气的烹饪体验。


或许不久的将来,随着AI学习能力的进化,它能模仿特定家庭偏好的口味;随着人机交互的革新,它能真正做到“一键出菜”;随着供应链的整合,净菜包能直配到家。当炒菜机器人能够从餐厅走进家庭,完成这场厨房革命的最后一块拼图,这场盛宴,才正式开始。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机器最前线,作者:关注前沿资讯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80后四川小伙卖鸡爪,连续6年... “我这几年有变化的原因,就是把牛人的认知,内化吸收了一遍,拿来卖鸡爪。”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楠...
A股全年涨幅有望赶上港股 a股... 2025.08.21本文字数:2911,阅读时长大约5分钟作者 |第一财经 周艾琳8月20日,持续流...
AI新业务首次突破百亿,百度大... 导语:从Q2财报,看百度的“激进”与“确定性”。当AI竞赛从“参数军备赛”转向“价值创造赛”,百度(...
炒股的人,要失眠了! 炒股的人... 原创 刘晓博2025年,是香港这个全球金融中心的“王者归来之年”,各种大事令人眼花缭乱。在拿下202...
相信大模型成本会下降,才是业内... 很多 AI 创业者都笃信一件事——模型会降价。只要模型降价,成本就会下降,今天勉强打平甚至亏损的收入...
永辉超市谈半年亏超2亿:调改阵...   中新经纬8月21日电 永辉超市董事会秘书黄晓枫21日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公司目前有可持续经营能力,...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A股三大... 2025.08.21本文字数:461,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作者 |一财资讯09:40中兴通讯AH股盘初...
绝味、周黑鸭、煌上煌卤味三巨头... 你有多久没在街头看到排队买鸭脖的盛况了?曾几何时,街头巷尾排队购买鸭脖的场景是中国城市一道独特的风景...
永辉超市谈半年亏超2亿:调改阵...   中新经纬8月21日电 永辉超市董事会秘书黄晓枫21日回复投资者提问称,公司目前有可持续经营能力,...
A股三大指数集体高开 A股三大... 2025.08.21本文字数:461,阅读时长大约1分钟作者 |一财资讯09:40中兴通讯AH股盘初...
暴涨2.5%!谁说红利与牛市不... 你们看,这个红利指数ETF暴涨2.5%!不断冲击历史新高,说好的“牛市不能买红利”,这只红利为什么这...
欲和钉钉“皇城PK”?企业微信... 8月20日,企业微信团队举办了自己的2025年新品发布会。期间除“企业微信5.0”得以与我们见面外,...
原创 中... 能源棋局:制裁下的弃子与赢家 2025年,一幕由美国制裁引发的能源格局巨变正在上演。起初,美国政府宣...
植物医生IPO:死守线下,船大... 文丨小李飞刀近日,植物医生深市主板IPO申请正式获得受理,有望冲击“A股美妆单品牌店第一股”。然而,...
9年雪域温情 澳优参透了利他哲... 独立 稀缺 穿透这场公益行看点满满作者:闻道编辑:俊逸风品:大鹏来源:铑财——铑财研究院八月的格桑花...
原创 8... 黄金市场承压:珠宝零售与投资金条价格分化显著 8月19日,黄金市场整体笼罩在一片承压气氛之中,各大珠...
原创 权... 近日,7000亿公募巨头华安基金迎来重要人事变动: 原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学华卸任党委书记职务,由原招...
爸妈还没“解套”,孩子又“进去... 市场永远有机会,但玩家不断更迭。 今年7月,“00后”首次超越其他年龄段成为开户主力军。伴随8月18...
00后博士休学,首创“算力滴滴... “AI原生100”是虎嗅科技组推出针对AI原生创新栏目,这是本系列的第「14」篇文章。共享算力,这件...
以智能化+海外市场破局,匠心家... 一个企业如何能够穿越行业低迷周期?7月以来,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业绩预告陆续发布,从数据上来看家居企业...
赚麻了的泡泡玛特,又掏出min... 「核心提示」靠LABUBU大火,泡泡玛特赚麻了,但下一个现象级IP还能出现吗?作者 |高宇哲刘杨在L...
事关育儿补贴!两部门最新明确→ 8月20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布关于育儿补贴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公告。 一、对按照育儿补贴制度规定发...
多家银行公告:下调存款利率! 近日,多家中小银行公告下调存款利率! 8月19日,吉林龙潭华益村镇银行发布公告称,自8月20日起调整...
冲击五连涨,科创板人工智能ET... 8月21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相关ETF中,科创板人工智能ETF(588930)今日继续上涨,截至发...
寒武纪股价续创历史新高 寒武纪... 8月21日,寒武纪盘中股价续创历史新高,截至发稿时一度暴涨超5%,摸高至1066元/股,总市值超44...
近身学习柠季、蜀海的供应链秘密 出品 | 虎嗅智库头图 | AI生成过去一年,几乎每个老板都在被AI“轰炸”:ChatGPT、Man...
近3日累计“吸金”超2.1亿,... 8月21日,三大指数集体高开。热门ETF中,券商ETF(159842)截至发稿涨0.57%,成交额超...
恒生指数开盘涨0.20% 恒生... 来源:同花顺截图【恒生指数开盘涨0.20%】8月21日,恒生指数开盘涨0.20%。恒生科技指数跌0....
融创中国:清盘呈请聆讯延期至2... 8月20日,融创中国(01918.HK)发布公告,宣布清盘呈请聆讯延期。 公告显示,2025年8月2...
在港RWA生态渐起 会否从话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RWA我研究了半年,见了几个团队,也拿到了报价,但目前还在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