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市场资讯
(来源:华夏基石e洞察)
文 / 张维迎,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国发院教授、北大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
伯尼·马科斯(Bernard Marcus,1929-2024)是美国著名企业家,建材连锁超市家得宝(Home Depot)的创始人。
伯尼·马科斯出生于一个俄罗斯犹太人移民家庭,上中学的时候就曾想当一名医生,但因交不起一万美元的贿赂金给招生人员,与哈佛医学院失之交臂。他进入罗格斯大学读了药物专业,靠勤工俭学读完大学。大学毕业后,他当过药店药剂师,也换过其他工作,最后做到圣地亚哥一间建筑材料连锁店的经理。
作为连锁店经理,伯尼·马科斯经常给公司老板提建议。他提出的全新经营理念与老板的想法不同,让老板烦不胜烦,最后被老板开除了。
伯尼不服气,下决心要建一间自己的建材商店,去实践他全新的经营理念。他找到了在同一间建材商店里任财务总监的阿瑟·布兰卡(Arthur Blank),鼓动阿瑟辞职和他一起去创办属于自己的全新“建材超市”。
1979年,马科斯创办了家得宝(Home Depot)建材超市,时年50岁。公司于1981年上市,马科斯和布兰卡都成了亿万富翁。2002年,马科斯从董事长位子上退休,时年73岁,布兰卡接替了他的位置。2014年,家得宝在全球有2200多家店,雇员超过35万人。
我想用这个故事证明的是:企业家通常不喜欢自己的下属有企业家精神。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仅有自己的想法,而且固执己见,不愿意服从权威,经常不守规矩。他们喜欢摆布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摆布。他们想做规则的制定者和破坏者,不是规则的执行者。他们是偏执狂,不是“好好先生”(Mr. Yes)。这样的人在企业内部通常会觉得自己无用武之地,创造力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正因为企业家本人是具有独立见解、不愿意服从权威的人,作为老板,他们通常难以容忍下属有独立见解、不服从权威。所以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如果做别人的下属,通常不是个“好员工”。所谓“好员工”,就是执行命令、按程序办事的员工。他们很具有专业精神,但把服从权威当作天职,缺少企业家精神。
由于赋有企业家精神的老板通常不喜欢赋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赋有企业家精神的员工就更可能离开现在的老板,创办自己的企业,自己当企业家。事实上,相当一部分企业家是由于不被老板赏识,才走上企业家道路的。[i]前面讲的伯尼·马科斯如此,像卡耐基、福特、英特尔三剑客,都是如此。中国也有许多这样的例子。
《哈佛商业评论》1985年第11期发表了标题为《创业的阴暗面》的文章,作者赞许地引用了一位企业家的如下观点:“通常企业家都是难搞的员工,于是就自己创办公司。他们不接受别人的建议或命令,并渴求经营自己的公司。”作者认为,与雇佣的高管不同,企业家是怀疑权威的,他们不愿意融入现有组织或科层。“相反,他们往往会觉得这样的结构令人压抑。他们发现,在已有的体制中,很难与人合作,除非公司结构由他们创建,工作按他们的要求完成。”他们之所以成为企业家,是因为他们无法屈从权威,也不愿意遵守已有公司的规则。
现在不少人热衷于讨论如何激发公司内部的企业家精神。当老的公司面临创业和创新精神衰退的时候,激发内部企业家精神是有意义的。像思科、阿里巴巴、腾讯、海尔等公司都在做这方面的努力。但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当一个公司变得越来越大时,严格的规则和科层结构是必不可少的,管理必须职业化和规范化,否则,公司就不可能有效运营。但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决定了,随着公司的变大和管理制度的完善,企业家精神的密度一定会逐步稀释。或许,这就是企业难以基业长青的主要原因。
企业家通常很重视接班人的培养,但成功的并不多。如果一个员工能长期受到老板的赏识,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到接班人的位置,他十有八九是一个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但不大可能具有企业家精神。如果他是一个有企业家精神的人,不大可能熬到这一天。一个有企业家精神的人很难长期深藏不露。所以,不难理解,当一个优秀的企业由创业企业家交到内部培养的职业经理人手里时,这个企业就十有八九开始走下坡路。
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是两个不同的物种,企业家精神总是在创业企业表现得更突出,大公司很难不被职业经理人主导。雅虎公司收购周鸿祎创办的3721公司后,曾希望周鸿祎成为一个职业经理人,管理好雅虎中国。但周鸿祎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不是职业经理人,最终只能选择离开,重新创办自己的企业奇虎360。
当然,凡事都有例外。方洪波是何享健为美的公司培养的接班人。他于1992年加入美的公司,从总裁办员工做起,后历任市场部部长、空调事业部总经理等诸多职务。2012年,他接棒美的创始人何享健,担任美的集团董事长。在方洪波的领导下,美的再创辉煌,营收从2012年的680.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4091亿元,成为全球家电巨头。事实证明,方洪波是一位职业经理人出身的杰出企业家。他能得到何享健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这个案例值得好好研究。
但我还是要说,企业家精神的本质决定了绝大多数由优秀的企业家创办的优秀的企业,都难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仍然基业长青。接替它们位置的总是新一代优秀企业家创办的新企业。借用熊彼特的话:旅馆里总是住满客人,但客人的名字总是在不断更换。当然对社会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没有任何企业能保持垄断地位,除非它得到政府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