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甲子光年:2025中国科技投资痛点、趋势与展望报告
报告共计:24页
2025中国科技投资:痛点、趋势与展望总结
2025年中国科技投资处于“渡口时刻”,呈现止跌回暖态势,但堵点仍存,同时行业也在校准方向,涌现诸多新趋势。
从整体态势看,2025年上半年中国科技投资“募投退”实现4年来首次正增长。募资方面,2025年上半年募资基金数和规模较2024年上半年均有提升;投资拐点显现,2025年上半年一级市场股权投资金额和案例数较此前低谷期回升;退出情况有所改善,机构退出方式更健康,中资企业IPO市场局部复苏,IPO和股权转让退出占比上升。不过,堵点依然存在。A股IPO进入“慢时代”,各板块IPO时长增加,且市场高度甄选,2025年上半年A股各板块真实过会率差异较大,部分板块过会率较低。同时,2014-2017年设立的基金所投企业超七成未退出,创业投资基金清盘数量已连增四年。具体症结有三:一是LP回款压力大,倒逼GP从“投资驱动”转向“退出驱动”,投资策略趋于保守,多地政府引导基金虽逐步降低返投比例,但仍有影响;二是非市场化诉求背离投资本质,“返投”成为部分投资人的重要考量;三是行业“内卷”严重,地方政府引导基金超90%瞄准AI、半导体、新能源等热门产业,导致明星项目被哄抢,同质化现象突出。
在趋势方面,硬科技引领投资主线,形成“战略价值溢价”,2025年上半年AI与硬科技领域投融资活跃,AI领域投融资事件数和金额同比增长显著,机器人、AI应用、AI芯片成热门领域,其战略价值溢价系数可达20%-200%。中美AI投资逻辑差异明显,未来可能形成“AI双核心模式”,广泛采用AI或在十年内每年额外提升中国企业盈利2.5%。国际资本也在重估中国科技产业投资价值,主权基金提升中国资产投资优先级。此外,GP能力面临再定义,正从“捕手”向“伙伴”转变,经历从“拿到钱”到“懂产业”再到“建生态”的进化。“耐心资本”受关注,从政策推动逐步得到市场回应。同时,新一代机构形态崛起,科技企业围绕完整产业链进行股权投资,驱动创投逻辑重构,推动形成政策、技术、产业、资本深度耦合的创新生态。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