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官网显示,8月24日,大行科工已通过港交所聆讯,拟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2025年1月,大行科工首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7月末,大行科工再次递表,直至8月24日大行科工通过聆讯,大行科工的港股IPO之路迎来曙光,距离敲钟只差“临门一脚”。
来源:港交所
大行科工旗下的主要产品为折叠自行车。公司称,折叠自行车为一种小巧便携的自行车,其设有可折叠成较小尺寸的机能,便于收纳及携带。
招股书显示,大行科工是中国内地最大的折叠自行车公司。根据灼识谘询的资料,按2024年零售量计,大行科工在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中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6.3%,按2024年零售额计,大行科工亦位居中国内地折叠自行车行业首位,市场份额为36.5%。
业绩方面,大行科工2022年-2024年及2025年前四个月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和1.85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3143.4万元、3485万元、5229.9万元和2152.8万元。由此计算,仅2024年,大行科工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增长率均已超过50%。
市场定位上,大行科工主要发力点在中高端折叠自行车。据招股书,大行科工将其折叠自行车按照零售价5000元以上、2500-5000元和低于2500元,区分高端、中端和大众市场三个层次。报告期内,大行科工高端自行车的销售额始终占其自行车销售总额的10%左右。中端自行车的销售额占比在2022年为50.6%,2024年则增长到了69.5%。
相比之下,大行科工的自行车在大众市场的增长显得乏力,其2022-2024年的销售额分别为0.93亿元、0.75亿元和0.95亿元,增速明显慢于中、高端自行车;与此同时,其销售额占比也从2022年的39%下降至2024年前三季度的21.4%。
对此,大行科工在招股书中表示,中国内地越来越重视健康的运动型生活方式,自行车文化日益兴盛,在该趋势下,消费者对中高端车型的需求增加,提高了其销量占比。
迅速增长的业绩之下,大行科工自有工厂的产能问题受到外界关注。根据招股书,大行科工仅在惠州市的自有工厂产能利用率近年来已突破100%,2025年前4个月更是达到了114.1%。
因此,大行科工的生产还依赖第三方OEM工厂。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及2025年前4个月,大行科工由OEM供应商生产的自行车分别占生产自行车总数的29.5%、45.1%、56.8%和65.5%,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此外,据南都·湾财社此前报道,大行科工在报告期内欠缴员工社保的同时,却大手笔向股东分红。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截至2025年1-4月,其欠缴金额分别约为150万元、160万元、270万元及80万元。而与此同时,大行科工在报告期内却多次向股东分红,据南都·湾财社记者粗略计算,公司创始人、直接控股近九成的大股东韩德玮,报告期内累计分红近6000万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刘常源
大行科工再递表港股:分红6000万,没钱扩产能和缴社保?
83岁博士深圳卖单车:大行科工开启IPO,六成产能靠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