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妆品巨头华熙生物的业绩还在探底。8月27日,华熙生物发布2025年半年报。财报显示,上半年营收为22.61亿元,同比减少19.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亿元,同比下滑35.38%。整体业绩依然承压。最核心的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占据最大收入比重,同样呈现较大下滑趋势,同比下降33.97%至9.12亿元。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华熙生物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上升,是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上升。华熙生物创始人赵燕大刀阔斧实行的改革措施能否让华熙生物的业绩触底反弹,还有待观察。
华熙生物营收走势。
润百颜等核心业务板块下滑最严重
从数据绝对值上看,华熙生物的中期营收已经连续三年下降,同比增速更是五连降。归母净利润则从2024年中期开始持续下降,同比增速同样是五连降,并且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均在2025年中期进入五年来的最低谷。财报提到主要指标的下降主要是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收入同比下降所致。
财报显示,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的收入占到公司主营业务收入40.36%,达到9.12亿元,同比下降33.97%,在四大业务板块中业绩下滑最为严重。财报提到,这部分业务的经营逻辑层面,从过去流量驱动的销售逻辑到基于严密科学论证的品牌传播逻辑,将科研创新转化为消费级别的解决方案;渠道层面,公司在各个平台的基于价格促销的投流已经停止,希望重新梳理品牌的功效技术基础,以期获得更高的投放获客模型。同时,公司高度重视在小红书、微信等优质内容场域与消费者进行深度互动,通过深耕品牌建设、建立信任关系,促成品牌势能向天猫、京东等平台的外溢,最终实现“内容种草-品牌建设-销售转化”的营销闭环。
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板块下,目前公司拥有润百颜、夸迪、BM肌活、米蓓尔等多个品牌,涵盖次抛精华、膏霜水乳、面膜、手膜、眼膜、喷雾、头皮护理等。
原料业务和医疗终端业务的营收体量相差无几,前者为6.26亿元,后者为6.73亿元,但前者同比下降仅0.58%,后者同比下滑为9.44%。其中医疗终端业务中的皮肤类医疗产品实现收入 4.67 亿元,同比下降1.8%,三类医疗器械销售支数同比增长 20%。收入小幅下降主要系行业竞争持续加剧,市场扩容速度放缓所致。
改革措施开始奏效,净利润率重回季度增长
财报中依然在强调改革措施。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从2025 年开始,公司总经理重返业务一线,重回创业状态,着力推动变革措施的落地。另外,改革阵痛期中,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销售费用的下降,上半年销售费用同比大幅下降31.44%,财报解释为主要系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渠道及推广宣传费同比下降所致。由此可以看出,创始人赵燕的改革思路之一就是高昂的营销宣传费用“动刀”。
值得一提的是,业绩不佳却不妨碍华熙生物在研发投入上加码。上半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比例高达10.22%,上年同期为7.13%。从国货美妆全行业来看,通常研发占比达到5%以上就已是较高水平,华熙生物的研发占比在行业遥遥领先。
此外,财报提到,今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3 亿元,同比下降18.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19 亿元,同比增长 20.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0.92 亿元,同比增长 8.75%。公司第二季度净利润率上升,是自2024年一季度以来首次上升。这表明改革措施带来的积极影响开始抵消市场压力和内部调整成本,公司的经营状况不排除已经在探底,但至于能否谷底反弹还有待观察。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徐冰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