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广汽集团(601238.SH,02238.HK)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该公司合并口径营业总收入为426.11亿元。
细心研读可以发现:广汽的这次半年报,提及的具体动作透露出公司改革聚焦而实在,也处处渗透着广汽对现阶段问题“清醒的认知”,以及“要和时间赛跑的决心“。
此次半年报同时披露番禺行动启动8个月以来的进展,显示正处于改革“调整期”中的广汽集团业绩依然短期受压,但显然已在以最快速度消化不足及调整“体质”,上半年多项具体的改革实际动作落地、部分业绩指标开始呈现上扬。
上半年,招银国际两度给予广汽集团维持“买入”评级,并在研报中指出,预计广汽盈利将从2025财年下半年开始改善。今年7月,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预计广汽集团受益于2026年产品周期向好及结构调整,将广汽集团投资评级从 “减持” 上调至 “增持”并提高其A、H股目标股价。
财务结构稳健
资产负债率及60天账期表现领先行业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公司资产负债率为44.65%,较2024年12月31日的47.61%进一步优化近3个百分点,显示公司财务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
负债率高是全球车企共性特征。从2024年财报来看,国内外主流车企资产负债率普遍在60%以上,部分车企负债率超80%。据Wind数据显示,2024年汽车行业资产负债率为66.32%,高于大部分制造业公司。此外,北汽蓝谷2024年资产负债率为75.33%,比亚迪为74.64%,吉利控股为69.74%,上汽集团为63.77%,长城汽车为63.64%,长安汽车为62.01%,广汽集团为47.61%。
投资机构分析人士提到,有息债务过高就会有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无息负债主要包括未到期的供应商货款,更能反映企业与产业链的协同发展能力,也更加考验企业的现金流。
而车企付款账期长会对上游供应商的经营产生较大影响。两个月前,17家主流车企曾先后对外承诺:自6月起,供应商账期不超过60天。这一举措被视为汽车产业链缓解现金流压力、推动产业生态良性发展的重要一步。上述分析人士表示,车企只有资金越充裕,向供应商付款才能越快,真正做到与产业链共赢。
对比数据发现,相较于海外车企,国内车企的有息负债从整体规模、占营收比例上都更加优异,意味着即便面临不利的市场局面,也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在无息负债表现方面,广汽、一汽、赛力斯似乎更为领先——8月11日,工信部发布一则关于车企账期整改的调研信息,广汽、一汽、赛力斯三家企业通过流程优化兑现承诺的案例被重点披露。
广汽是第一批公开承诺60天供应商账期的企业之一,但这个承诺不是新承诺。广汽方面称,公司自成立起就坚持以“不超过60天的供应商账期”保障供应链健康发展,这项铁律已经执行28年。
分析人士称,广汽的稳定账期表现有助于其构建稳定的供应链,而稳定的供应链则是广汽向智能化、新能源转型的长期重要支撑,让公司在未来全球竞争中积蓄更强合力,在整个产业链中获得健康可持续发展。
5提“改革”、6提“聚焦”、10提“成本”
车型标准开发周期将缩短至18个月、研发成本要降低10%以上
细心研读可以发现,广汽这次半年报,提及的具体动作透露出公司改革聚焦而实在,也处处渗透着广汽对现阶段问题“清醒的认知”,以及“要和时间赛跑的决心”。
广汽集团董事长冯兴亚在半年报“董事长致辞”中提到,为应对市场格局的快速演变,本集团加快推进改革创新与转型升级,下半年将打好以用户为导向的“三大战役”,推进海外市场开拓布局和有竞争力的成本控制体系建设两大重点工作,全力扭转不利局面,实现业绩企稳回升。
据统计,“董事长致辞”共提到5次“聚焦”、6次“改革”、10次“成本”及“降本”关键词。
围绕“改革”,本次半年报清晰披露了广汽集团在“番禺行动”开启以来的重点工作布局、目标、相关进展及计划。广汽集团于去年11月对外发布“番禺行动”,计划到2027年,将广汽自主品牌销量推高到200万辆。在半年报中,公司披露在上半年已实现研产供销财一体化经营管控,并推进IPD(集成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流程导入,车型标准开发周期将缩短至18个月,整合供应链资源,构建有极致成本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推动干部管理变革等信息。另据广汽集团官方微信消息,通过“番禺行动”系列改革,广汽研发成本要降低10%以上,采购业务效率和决策效率要提升约50%。
而在“聚焦”方面,广汽重点提到了要进一步完善“从用户洞察为起点到产品交付”的广汽大研发体系,聚焦深度满足用户需求,确保产品既具备坚实的实用功能价值,又能触动用户内心的情绪价值,聚焦未来核心长板技术的识别与培育,聚焦资源谋划打造5万辆级至10万辆级的核心市场、聚焦打造多款规划年销量5万辆至10万辆的全球明星产品等。
“强化极致成本管控”是本次中报的一大特色。冯兴亚提到,推进“有竞争力的成本控制体系建设”是广汽2025年下半年的两大重点工作之一。其中,广汽计划将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开展技术对标工作,深挖行业最优技术方案实施极致的技术降本。围绕产品实施全流程一体化的采购策略、持续全面开放供应链,引入有成本优势的供应商,全面提升 QCD(质量、成本、交付)竞争力,打造开放、可信赖的、有极致成本竞争力的全球化产业链体系,实现核心产业链自主可控。
种种细节显示,广汽这次是真的动起来了,而且动得很快。
“调整期”中的广汽,机构看好2026年
“预计将受益于产品周期向好及结构调整”
上半年,招银国际曾两度给予广汽集团维持“买入”评级,并在研报中指出,预计广汽盈利将从2025财年下半年开始改善,因为这家汽车制造商可能在抢占市场份额方面变得更加积极。
今年7月摩根大通发表报告指出,政府反内卷举措与企业层面的结构性改革将推动产业于2026 年迎来转机,相关个股有望自 2025 年下半年起反映此预期,其中预计广汽集团受益于2026年产品周期向好及结构调整。基于此,摩通将广汽集团投资评级从 “减持”上调至“增持”,H股目标价由1.8港元上调至5港元;A股目标价由3.5元上调至11元。
机构分析师称,虽然广汽处于“调整期”,但今年一系列和经营管理相关的动作快速落地,体现出公司战略目标清晰,有聚焦有打法,加上正在完善中的市场化人才组织以及部分指标已呈现上扬的迹象,预计公司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初见成效、2026年整体可回稳。
部分机构给出了短期承压、长期看好的评价,这体现了一种市场客观认知:对一家像广汽这样已经历过多个周期、重点打造长期价值的公司来说,经营调整的目标必定是始终围绕“销量”“增长”“成本”“营收”“利润”,以及公司整体市值的提升。其调整必定要经历周期,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关键指标若要在2025年下半年改善提升,还要靠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甚至广汽国际一起努力。上半年广汽集团改革举措已经万箭齐发,市场预计在2025下半年至2026年上半年,“求新求变”的压力将进一步在其各投资公司体现,尤其考验自主品牌“一体化运营”下,大团队如何合力做好“新传祺”“新埃安”“新昊铂”,推动国内以及海外的销量企稳回升。
从销量情况来看,上半年广汽集团新增上市广汽昊铂HL、广汽传祺向往S7、广汽传祺向往M8乾崑、广汽埃安AION UT、广汽丰田铂智3X、广汽本田P7等多款车型。
全集团节能与新能源销量达36.6万辆,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至48.43%,其中节能车销量为21.16万辆,同比增长13.43%。
其中,自主品牌多产品车型持续上新及换代。广汽上半年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销量3.5万辆、同比增长18%,MPV上半年累计销量超过6.1万辆、位居中高端MPV品牌销量前列,广汽埃安AION S、AION Y终端销量位居国内纯电细分市场前列,广汽昊铂已推出多款全新及换代车型。合资品牌智电转型获得突破,广汽丰田上半年终端销量为36.42万辆,实现同比正增长。HEV车型终端销量居国内市场前列。中国自研首款战略车型铂智3X上市至今有3个月位居合资新能源销量前列,凯美瑞销量同比增长44%。广汽本田推出全新电动品牌首款战略车型P7,皓影以燃油、混动、插混全动力布局带动销量同比增长13.9%,雅阁销量同比增长3.6%。
而在海外市场方面,广汽自主品牌增速较快。上半年广汽自主品牌海外终端销量超过5万辆,同比增长45.8%,在海外市场已导入4款新车型,新增进入10个国家、新增超100个网点覆盖,印尼智慧工厂已竣工投产。截至今年6月30日,广汽集团在全球已累计进入84个国家和地区,建成超570个网点。
广汽提到,在下半年将继续加快推进包括增程等新产品投放速度,补全产品矩阵,多款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车型将陆续在下半年车型上市或亮相。而在国际化方面则是举全集团之力开拓国际市场,全力打造海外爆款车型,规划打造多款规划年销量5万至10万辆的全球明星产品,同时聚焦欧洲、澳新、巴西等高潜力高壁垒市场加快渠道建设,力争全年新增网点超170个。
据知在今年7月,广汽已进入英国市场,迈出欧洲市场关键一步,规划在2026年第一季度上市交付AION V和AION UT两款全球车型。同时,广汽计划在今年9月的慕尼黑车展上发布“欧洲市场计划”全新进展,并将在波兰、葡萄牙、芬兰等国家销售AION V。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