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X40靶点再迎好消息。
9月4日,赛诺菲宣布OX40L抗体药物Amlitelimab,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的III期COAST1研究,已达到所有主要终点与次要终点。
早在年初,安进的Rocatinlimab也在两项III期试验中再度取得成功。
只是,遗憾的是,即便领跑者相继宣布好消息,OX40靶点的处境仍然略显尴尬。
面对赛诺菲公布的这一最新结果,市场并不买账——赛诺菲美股盘前跌幅接近10%。背后原因不难理解:无论是绝对疗效,还是经安慰剂校正后的疗效,Amlitelimab似乎都无法与该领域“王者”度普利尤单抗等竞品竞争。
疗效比上不足,正是Amlitelimab目前面临的核心困扰。虽相继上岸,却依旧“悲壮”,这仍是OX40靶点当下最真实的写照。
打不过的度普利尤
虽然III期临床成功,但在绝对的数据差距面前,Amlitelimab的竞争力仍然存疑。
该研究的主要终点在第24周时对接受Q4W或Q12W给药的amlitelimab患者进行评估。不过,在美国以及欧洲的主要终点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针对美国及参考国,主要终点为达到经验证研究者整体评估量表vIGA-AD评分0分(完全清除)或1分(几乎完全清除)且较基线改善≥2分的患者比例。针对欧盟、欧盟参考国及日本,共同主要终点包括vIGA-AD 0/1且较基线改善≥2分的患者比例,以及湿疹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总评分改善≥75%(EASI-75)的患者比例。
最终的结果如下图所示,从无应答者填补角度(包括在第24周之前使用过抢救/禁用药物且数据缺失的患者)评估,Amlitelimab(Q4W)组、Amlitelimab(Q12W)组和安慰剂组达到vIGA-AD 0/1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1.1%、22.5%和9.2%,达到EASI-7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35.9%、39.1%和19.1%。
若从治疗策略角度(包括在第24周之前使用过急救药物的患者)评估,Amlitelimab(Q4W)组、Amlitelimab(Q12W)组和安慰剂组达到vIGA-AD 0/1的患者比例分别为26.5%、29.1%和10.5%,达到EASI-75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6.0%、50.3%和27.6%。
若仅仅只是相比于安慰剂,Amlitelimab的效果足够突出。但在非头对头情况下,对比度普利尤,显然又是另外一回事。如下图所示,不管是在绝对疗效,还是经安慰剂校正后的疗效,Amlitelimab战斗力都偏弱。尤其是经安慰剂校正后的疗效,差距更大。
在诸多药企虎视眈眈的特应性皮炎市场上,Amlitelimab注定要与度普利尤等众多选手竞争。而巨大的临床表现预期落差,这也难免让市场倍感失落。
OX40靶点仍需努力
Amlitelimab的结果也预示了,在自免领域,其它后来者仍需努力。
OX40是T细胞共刺激受体,位于活化的T细胞表面,如CT4、CT8细胞等;其配体为OX40L(CD252),可在抗原提呈细胞(APC)上表达,如B细胞、树突细胞、巨噬细胞等。
该靶点的具体作用是,APC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使得其活化,随后T细胞表面的OX40与其配体OX40L结合,启动下游信号,延长活化T细胞存活时间。
与此同时,该信号通路还有两大作用。其一,下调抑制免疫反应的细胞表达,如CTLA-4和Foxp3;其二,增加促炎症因子的分泌,如IL-2、IL-4、IL-5、IFN-。
从上述机制来看,OX40像是免疫系统的“油门”。最开始,OX40靶点的研发主要集中在肿瘤领域,但接连碰壁,最终在自免领域燃起了新希望。而支撑预期的,正是赛诺菲的OX40L抗体Amlitelimab和安进的OX40抗体Rocatinlimab。
但目前来看,不仅是赛诺菲的Amlitelimab,安进的Rocatinlimab战斗力也有限。年初,Rocatinlimab读出了ROCKET-IGNITE、ROCKET-SHUTTLE两项研究结果,均达到主要终点。
ROCKET-IGNITE针对接受过生物制剂或JAK抑制剂治疗的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而ROCKET-SHUTTLE则是联合局部皮质类固醇药物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TCS/TCI)对比安慰剂联合TCS/TCI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效果。
但在非头对头情况下,ROCKET-SHUTTLE的潜力要远远低于度普利尤。
具体来说,治疗第24周,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25.8%和26.1%的患者达到vIGA-AD 0/1且较基线至少降低2分,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分别为13.5%(p<0.001)和13.8%(p<0.001);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有54.1%和52.3%的患者达到EASI 75,与安慰剂组之间的差异分别为30.4%(p<0.001)和28.7%(p<0.001)。
而度普利尤CHRONOS研究显示,在联合TCS的情况下,QW组和Q2组EASI 75比例均超过60%,且与安慰剂组的差异均超过40%。
换句话说,从目前来看,OX40(L)先驱们都打不过度普利尤单抗。
自免新生代的冲刺困境
某种程度上,OX40靶点的境遇,也映自免领域新生代药物的共同困境:想要成为现有疗法的挑战者,远非易事。
过去几十年,自免领域庞大的市场体量吸引了众多药企入局,靶点迭代更是层出不穷——特应性皮炎市场的竞争态势便是典型缩影。
度普利尤单抗的“吸金”能力有目共睹,这让后来者们蠢蠢欲动。一方面,特应性皮炎患者规模庞大,市场基础扎实;另一方面,该疾病致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无法彻底治愈,患者需长期用药,需求具备持续性。
更关键的是,现有治疗药物普遍存在明显短板:要么副作用较大,要么患者依从性不高。以度普利尤单抗为例,其需每两周给药一次,不少特应性皮炎患者会出现“针头疲劳”,尤其是儿科患者常因惧怕针头而影响用药。
这些痛点,意味着特应性皮炎治疗领域仍存在极大的临床未满足需求。
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未被填补的需求缺口,也让赛道内的潜在挑战者身价水涨船高。比如 Amlitelimab的原研企业Kymab,便被赛诺菲以超10亿美元收购。但显然,“狙击与被狙击、竞争与追赶” 注定是特应性皮炎市场的常态:后来者首先要跨越度普利尤单抗这座 “大山”,其次还得扛住其他竞争对手的冲击。
只是现实往往更残酷——对很多挑战者来说,第一步“越过度普利尤单抗”就已难以实现,更遑论第二步。尽管近年来中至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疗法进展颇多,但如下图所示,2024年以来特应性皮炎领域的失败案例,覆盖了不少自免新老靶点。
而OX40、IL-33几款大热的自免新靶点,也并未带来超预期的结果。
随着成熟靶点逐步突破,给新靶点的突围设定了更高的标准,类似OX40靶点“冲刺失败”的故事,恐怕还会在自免赛道继续上演。
上一篇:股价一个月翻倍,大牛股实控人兄妹胡金根、胡春香套现,或超3亿元,股价跌停
下一篇:「山姆特供好丽友」沦落到打五折进好特卖,低价回收过气网红的临期商店又把中产会员气到了 山姆卖好丽友遭吐槽 山姆好丽友下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