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亿邦动力 (ID:iebrun),作者:王浩然
近几年的产业带出海叙事中,安吉是被推出来的一个样本:核心品类家具,本就是跨境平台的主流品类之一;“安吉椅子”的招牌也早已作为成功范式,在大众的视野中不断出现。
从转型轨迹来看,安吉也算得上典型,极具共性:同质化竞争叠加产能冗余,价格内卷愈演愈烈;行业在国内的增量触顶,需要寻找新的机会空间;工厂开始承接越来越多来自跨境卖家的订单,连带着工厂自身也看上了这块新蛋糕。
“近几年,很多安吉的工厂都在转型做‘工贸一体’的跨境电商,这对工厂自身来说,增量是很快的。”龙威家具跨境电商运营总监张涛说。
几年间,安吉家具工厂们尝到了跨境的甜头,也曾遭遇过2021年的生死危机和2022年上万美金的天价海运费。挣扎过后,新的玩家进场,也开始钻研新的运营、供应链思路,打造品牌的想法也渐渐浮现苗头。有卖家清晰地认知到,自己当前还停留在“渠道品牌”的阶段,真正的品牌道路任重道远。
一个各方面都称得上“典型”的范本,是如何加速转向跨境电商的?历经高峰和低谷,安吉家具产业带还能讲出哪些新故事?前不久,亿邦动力前往安吉家具产业带,以安吉家具为范本,了解全国家具厂商的转型故事。
从草莽到第一桶金
万宝家具最早做ODM、OEM生意,一直靠展会接单,每年能够收获约五百万元人民币的增长,不温不火地做了几年。2012年,万宝家具突然接到了来自跨境卖家的订单,单量小,但频率极高,几年间快速增长,下订单的速度甚至超过了万宝扩产能的速度、规模。
董事长薛栋看到了新机会,决定改变销售思路、销售模式,亲身入局做跨境电商。但安吉并没有这样的基础,最大的难题卡在“人”上。他让团队负责B端市场的同事做了解、试水,结果完全行不通。
2016年8月,万宝在杭州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并在2017年正式开始在亚马逊上线产品。初上线时,薛栋给业务的要求不高,一年做到五百万美金就心满意足。没有经验,万宝就尝试了彼时最流行的铺货模式,结果库存积压严重,亏了一大笔。
“我们也在思考,我们的产品为什么卖不过人家?”薛栋说,“后来我们发现,也不是产品的质量问题,就是别人的营销比我们做得好。”
2018年,薛栋带着两个运营专程跑了一趟美国,去线下商超看哪些产品卖得好。十几天的时间里,薛栋和运营跑遍了万宝供货的线下连锁店,一直到机场还在讨论怎么解决产品卖不掉的问题。“当时我们看到一位女性消费者,身材丰满,我们询问得知,她坐不下我们提供的椅子,我们就打造大尺寸、甚至可以承重300磅以上的产品,再试一下。”
薛栋选择先从电竞椅下手,不到一个礼拜的时间,万宝的第一把“重磅椅”诞生,并迅速向美西发了第一个货柜。万宝成为亚马逊上第一个销售“重磅椅”的玩家,凭借这一产品,迅速超越了过往排在前列的电竞椅玩家,冲到了大类排名的第八名。
近几年,产业带里也开始出现更多的年轻人,用更轻量化的方式先打开局面。
霖生家居创始人宋易霖是95后,做过抖音、视频号,也折腾过淘宝,发现家具这个品类在国内已经趋于饱和,就开始考虑跨境。安吉没能找到合适的人才,2020年,宋易霖只身前往杭州,依旧选择家具品类,从零做起,“那个时候连店铺都没有”。
物流是家具品类最大的拦路虎,必须要先解决物流。没有经验,宋易霖就到港口去闯,数得上号的物流商都试过一遍,踩过无数坑,才慢慢把问题都解决;为了找到合适的选品,他在亚马逊上拉出了每个家具品类的BestSeller榜单,找寻机会点,最终锁定了中低价格带的大件产品。“我们的产品在主图和Listing上,直观地展示自己的优势,不需要很高的调性,就强调实用、安装简单、售后方便、快捷。”
为了在保证价格优势的同时,确保一定的利润,就必须加快供应链快速周转的能力。宋易霖几乎每天都在与工厂进行沟通,打磨产品,细到一个钉子的尖角都要钻研。
“跨境电商跟工厂,我认识是两个相悖的方向。一个是需求侧,一个是产品侧。做跨境电商一定是以需求侧为主,要工厂打磨出一个高质量的产品,就必须要比较强的沟通。”宋易霖谈道,“什么样的间距、什么样的样式、什么样的颜色,这些都不是工厂来决定,一定是前端的销售人员决定的。”
家具行业的生死低谷
“重磅椅”让万宝赚到了第一桶金,收获了自信的薛栋,立刻把欧洲、美国、加拿大的所有产品全部改成“重磅椅”,销售额一路狂飙,到2019年,万宝的跨境电商销售额已经突破八千万美金。
凭借着突发的灵感、嗅觉,万宝开拓了新的民用沙发产品线,按照一样的思路,大刀阔斧地推动,甚至迎头赶上了2020年北美消费需求爆发式增长的机会。万宝的销量暴增,找不到供应商,自己的工厂也忙不过来,就一下子扩了六个工厂,依旧供不应求。
2020年,一个令跨境卖家感到兴奋的年份,喷发的需求让卖家们赚到手软,一年卖掉上千个柜子的情形也大有人在。宋易霖同样在这一年入局,吃到了跨境电商的时代红利。
需求的爆发,伴随的是美国西海岸港口的货量飙升,订单暴涨,运力紧张,长达一年的时间里,需求高峰从未回落。拥堵和繁忙成为港口的主旋律,2021年的6月,洛杉矶宣布,洛杉矶港成为西半球第一个一年内处理1000万集装箱的码头。这种情况持续了起码一年,堵塞、混乱,在港口的各个角落发生。
局势同样在2021年开始崩塌。需求暴涨,运力不足,海运费暴涨,业界传说中的“一个货柜要两万美金”,便发生在这段时期。店铺还在源源不断地出单,没人敢承担断货的后果,面对天价海运费,宋易霖顶着亏损咬牙发货。
2021年4月,万宝的销售曲线开始断崖式下跌。美元汇率到低谷,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上涨,加上海运费暴涨——幸好万宝与船公司提前签约,还保障了一些价格。到2021年底,薛栋和财务一盘算,亏了八千多万人民币,一度回到解放前。亏损不说,还有几十万把椅子的库存压在海外。
随之而来的是2022年的“世纪大库存”。花旗银行对美国18家主要零售商的调查显示,自2022年3月23日至5月22日的3个月里,有11家零售商的库存增长速度比销售增长高出10个百分点。“去库存”旋即变为整个行业的核心。
2022年,万宝一边消库存,一边考虑调整产品线,所做的功能性沙发、民用沙发、办公椅都在调整。整个安吉的家具产业都在重整旗鼓,主动下拉利润率,砍掉生命周期短的产品,又回到了跨境电商的最初一环——选品。
德诺林业跨境电商合伙人熊友聪说,华南跨境圈子流传“七分选品,三分运营”,选得好就是爆款,选不好就是滞销款。这对安吉的大件家具产品来说尤为重要——选错品、发多货,亦或是断货,就是大件产品的“三大坑”。
成功清掉库存后,万宝也成功做到了产品转型。拿沙发产品来说,大部分卖家的装柜量在138套-168套,而万宝可以做到一个柜子装300套。“这就是那时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打个比方来说,有些品牌卖三百美金,我们压低10%的价格去做,还有利润,同行再低10%,就没利润了。”2023年,万宝的业绩慢慢缓过来,在2024年重新定位,做“五年规划”,要成立五个事业部,到2029年要做到12亿美金的销量。到今年,万宝已经成立了三个事业部,年销售额将近3亿美金。
品牌不只是Logo,更关乎“一站式”服务
经历过狂热和低谷的家具厂商们,在近几年开始思考更深入的经营策略,打造品牌,并对供应链做跨境电商适配性改造。
一些其他地区的家具企业,开始更深入地切入用户视角。
捷安信是一家位于福州的家具企业,做亚马逊时,选择日本站作为出海第一站。运营总监有田表示,捷安信的产品在各个层面做了本土化的改造。
比如,捷安信的产品说明书推翻了传统的文字式设计,改为“分步示意图+精准尺寸标注+常见问题解答”的可视化形式,关键步骤用红字突出提醒,还贴心附上日语版组装视频教程的二维码——哪怕是对组装不熟悉的消费者,扫码就能看直观演示。
在Listing打造上,有田要求运营团队必须填满编辑页中的每一项数据,尽可能符合日本消费者详细阅读产品详情的偏好;视觉风格贴合日本本土审美,选用清晰易读的日文字体,大小严格控制在“手机浏览不费力,电脑端观看不突兀”的范围内,文案长度坚持单条信息不超过两行;整套图片视觉语言高度一致,让用户滑动图库时,感受到的是连贯、专业的品牌气质......
“家具不是做快,而是做稳,谁能把结构做扎实、物流做省心、体验做细致,谁就能在平台上活得久、做得强。这个行业拼的不是谁跑得快,而是谁的根基扎得深。”有田谈道。
在供应链方面,熊友聪认为,无论是工厂自有供应链,还是贸易商的上游供应链,有三点需要注意:
首先,品质第一。不仅仅涵盖产品的生产、包装、尺寸,也包括消费者的需求、体验,甚至覆盖物流运输、说明书等全环节的品质。“这与品牌有关,除了产品以外,你的设计、视觉,整体给到消费者的感受都很重要。因为我们是做家具的,它有一个代入感,代入感就是你的品质。”
其次是工厂的品控。工厂需要有配合电商的品控专职人员。
最后是研发。一般的工厂做跨境电商,往往只会配备部分运营人员,而在熊友聪看来,需要针对跨境电商做各个环节的重塑,比如模具、设计、消费者市场洞察、库存管理、运营预判、风控、财务预算等。其中,研发是关键一环,工厂有没有针对跨境电商设立独立的、专职研发人员非常重要。
“如果供应链要跟运营团队同步做品牌化,从一开始就要有品牌的概念。在观点上,可能会考虑运营、销售或者营销的问题,但其实从工厂开始,每个角度都需要供应链。品牌化不是说需要很漂亮的logo,不是一句话,也不是包装有多好、价格有多好,而是从生产的每个角度来综合考察的。”熊友聪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