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就业增长停滞,股市却屡创新高,多重信号预警之下,美国民众再度回忆起上世纪70年代的痛苦——滞胀。
上世纪70年代,通胀持续走高和反复冲击导致通胀预期无法锚定,各央行为控制通胀大幅加息,引发全球经济衰退及金融危机,许多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由此进入长时间的疲弱增长时期。
目前,美国经济虽未真正陷入滞胀,但最新数据显示这一困境正在逼近。9月15日,《卫报》引援多位经济学家观点指出,经济“滞胀”甚至比“衰退”更具破坏性。
今年春季,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征收新一轮关税。初期官方数据显示,美国经济似乎能够消化冲击,新增就业岗位保持稳定增长,通胀率甚至降至2.3%,创下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然而,之后美国劳动力市场的疲态逐渐显现,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5月和6月的初步就业数据被下调25.8万个,7月与8月的数据略有改善,但整体趋势仍较年初有明显下滑。
与此同时,美国通胀水平重新回升,8月年化通胀率达2.9%,为今年1月份以来的最高涨幅。
多位经济学家指出,白宫近期的两项政策正把美国经济推向滞胀的边缘。一方面,移民打压政策削减了可用劳动力,推高了企业的招聘成本;另一方面,关税的价格效应开始逐步显现,企业正将额外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经季节性调整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同比变动。 数据来源:美国劳工统计局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经济学家布雷特·豪斯(Brett House)指出,今年1月时,经济学家们对未来一年经济衰退的预期处于3年来最低水平,同时预期经济增长将保持稳健,通胀率将继续下降。然而,这些预期因白宫一系列政策及其反复无常的执行而被彻底扭转。“我们看到今年余下时间的增长预测被大幅下调,通胀预期则被推高”。
布朗大学经济学家塞布内姆·卡勒姆利-奥兹坎(Sebnem Kalemli-Ozcan)认为,当前滞胀正在酝酿且速度非常慢,企业正等待合适的时机转嫁关税成本。一旦企业开始看到需求上升,并把更高的成本转嫁给更多消费者,通胀就会随之而来。
高盛的分析显示,美国消费者已承担了约22%的关税成本,如果关税维持现状,最终这一成本可能高达67%。另据耶鲁预算实验室估算,特朗普的关税可能会使至少65万美国人陷入贫困。
投资者普遍寄希望于美联储降息以缓解经济压力。但滞胀将削弱美联储平衡经济的能力:通常情况下,利率工具能够在“高通胀”与“高失业”之间进行权衡,但如果两者同时恶化,政策空间就会受到严重挤压。
在今年8月的杰克逊霍尔全球央行年会上,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强调,劳动力市场当前呈现出一种“奇怪的平衡”,即供需双双放缓,而同时,“更高的关税已开始推高部分商品类别的价格”。
眼下,由于滞胀尚未全面爆发,降息仍可能在短期内改善就业市场,而不会立刻推高通胀。但如果物价继续上涨,而就业市场继续放缓,情况将愈发严重。
卡勒姆利-奥兹坎警告,“如果滞胀真的发生,那将是一个非常令人沮丧的局面,因为人们会失业,失业率会上升,正在找工作的人会发现求职变得异常困难。这才是最艰难的部分。”
面对外界担忧,特朗普政府敦促民众对关税的影响保持耐心,并声称,近期经济数据“被操纵了”。他本月早些时候表示,“我所说的真实数字会是什么,要到一年后才能看到。届时你们将会看到前所未有的就业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