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出通知,宣布境外个人在境内买房结汇支付更便利,并取消 “外资结汇资金不能用于购买非自用住宅”的限制。
不少人一看,就激动,“外资要来抄底楼市了,房价是不是要涨了?”
其实,外国人早就可以在国内买房,只是限制较多,比如只能买一套自住。现在放开非自住类住宅,说白了,欢迎外资来投资房产,盘活一些存量房。
不过注意,购房门槛并没有降低,比如境外个人仍要满足工作或学习满一年、限购一套的条件。这次政策的核心,其实是优化付款流程,让合规资金进来更方便。
为什么以前房价大涨时,严格限制外资炒房?
回顾历史。
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欧美资本通过拉高楼市后突然撤资,掏空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外汇,最后低价抄底资产,让这些地方多年缓不过劲。
因此,我们搞房地产,当初坚决不让外资参与,游戏只能自己人来玩。
现在,主动放开。
等于是说:“来抄底吧,中国楼市欢迎你。”
有些大V一看就兴奋,觉得房价有救了。
但我觉得,有些人可能跌糊涂了,因果搞反了。
房价上涨,根本原因不是谁来、谁炒,而是经济发展,大家赚到钱,有钱才有底气买房,而不是靠炒房拉动经济。
举例。
东莞当年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东莞当年有一套生态,不少商人觉得舒服,愿意留下来开厂。
厂越开越多,大家赚钱,才开始搞房地产。
老板盖楼、老百姓买房、政府建园区。
后来有钱了,开始扫黄、转型。
因此,一个城市房价能不能起来,关键不是谁炒,而是有没有发展潜力,让人们愿意留下来生活。
人留下,房子才有价值。
现在呢?
PPI连续三十多个月负增长,出生率一路向下,消费一直低迷。
如果你是外资企业主,怎么做?
大概率维持现状,或者产能转到人工更便宜的东南亚。
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这么做。
再退一步,完全放开外资买房,房价就能涨吗?
广州2024年9月就放开限购了,结果房价照样跌。
再看李嘉诚,这几年在中国一路甩卖资产,七折、五折甚至三折都卖,结果所有接盘的人,几乎都被套。
不学李嘉诚如何避开风险,反而逆势冲进去,这不是勇气,是天真。
这次放开外资购房,可以反过来想:
当年严防外资,怕他们低价抄底;
现在欢迎外资,是不是说明……现在的价格,还没有真正到底?
有些人说中国人口红利结束,房地产没有机会了。
其实真正的问题是“结构过剩”:
县城房子空着,深圳房子买不起。
真正稀缺的,从来是好城市、好地段的房子。
这次政策,更像一次精准流程便利,不是大招,也不会带来外资爆买。瞄准的是真实合规的境外需求,尤其一线城市或许有点结构性机会,但绝不意味着楼市就反转。
真相不在表面的热闹里,而在冷静的反面。
放开外资买房,不是因为楼市快要涨了,而是还没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