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外卖餐盒的封条被撕开,当堂食餐桌被摆上整齐的餐具套装,这个曾被视为“用完即弃”的小小包装,正在成为餐饮品牌与消费者对话的重要窗口。
随着外卖与堂食场景的深度融合,餐具包已从边缘的餐饮耗材,一跃成为品牌触达用户的高频触点。
餐具包已经成为顾客接触的主要触点
中国在线外卖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3012.94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63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7.34%,行业渗透率从2017年的7.6%增长至2024年的28%。在这种市场背景下,餐具包成了品牌和顾客接触的“第一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品牌对餐具包的认知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定制餐具包,已经成为许多头部餐饮品牌的选择。“西塔老太太烧烤”甚至高价聘请了日本设计师,有些餐饮品牌把《白蛇传》故事做上了餐具包。
甚至有人认为,餐具包已经不是普通的消耗品,而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01
行业现状:餐具包使用的两极分化
当前餐饮行业的餐具包使用呈现明显的两极分化趋势。“牛马套餐”往往选择最低配的“基础版”:小尺寸纸巾、一双筷子。
餐具包的现状趋于两极分化
一位行业供应商透露:“许多小店追求极致的成本控制,餐包四件套越便宜越好,不会考虑品质和体验。”
而高端品牌则走向另一极:定制化、品牌化、功能化。它们将餐具包视为品牌的延伸,甚至注册专属商标。这些品牌采用原生料餐具、加厚加大纸巾、碳化筷子,甚至开始在筷子上刻字,强化品牌认知。
这种分化与整个餐饮行业的发展趋势一致: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品牌效应加剧。
02
为何餐具包是餐饮企业的“第二张脸”?
使用场景高频,直接关联体验
无论是堂食还是外卖,餐具都是顾客用餐的直接接触点。一副有毛刺的筷子、一个易断裂的“鼻涕勺”(指质量差、软塌无法使用的勺子),或者一张擦嘴就破的纸巾,都会直接影响顾客对餐厅的评价。
反之,质感良好的餐具能显著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体验好了之后,他点餐的频率就高了,这就是口碑说话”,一位供应商如此总结。
定制餐具早已成为餐厅的基本操作
品牌识别的新战场
当消费者能够通过勺子、筷子识别出这是“肯德基”还是“麦当劳”时,餐具已经超越了功能属性,具备了品牌识别价值。
这种品类认知是品牌溢价的重要来源。就像肯德基想做自己的勺子,呷哺呷哺有独特设计的餐具一样,餐具包成为品牌表达的一部分。定制餐具,早已成为高端餐厅的选择。
卫生安全的底线保障
白胚筷子(硫化筷子)可能存在二氧化硫残留风险,回收料制作的勺子可能含有有害物质,劣质纸巾可能添加荧光剂——这些看似微小的问题,实际上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定制餐具包允许品牌从源头控制材料和生产工艺,在符合国家安全标准的基础上,定制品牌的专属产品。
03
味来雨田:重新定义餐饮耗材的“隐形冠军”
在与多位行业资深人士的交流中,我们发现,当前餐具包领域的创新主要围绕两条路径展开:一是通过技术突破解决安全与环保痛点,二是通过文化设计提升产品附加值。多名资深人士提到了“味来雨田”这个品牌,该企业为胖东来等知名企业提供了定制服务,被认为是行业内的“隐形冠军”。
味来雨田已经获得多项专利
技术突破成为品质保障的基石。味来雨田创始人牛耕雷告诉我们:“2010年左右,我们意识到行业普遍使用含甲醛的胶黏剂,存在异味和安全隐患。为此我们研发了300度高温淋膜工艺——通过物理方式替代化学粘合,从根源上杜绝了有害物质残留。”这种创新不仅解决了安全问题,还提升了产品的环保性能。2017年,该企业开始引入PLA聚乳酸颗粒,以玉米淀粉为原料制成可降解膜材,在自然环境下6个月即可完全降解,替代了分解周期长达两百年的传统塑料膜。
文化赋能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技术保障的基础上,领先企业开始注重产品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味来雨田创始人牛耕雷分享道:“我们邀请文化学者担任顾问,联合艺术家推出'十二花神'系列和'白蛇传'主题筷子套。这不是简单的图案印刷,而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让产品成为传播美的载体。”这种文化赋能的方向得到了市场验证,与胖东来、东来顺等知名企业的合作就是明证。
定制餐具包,多了一些文化气息
定制化服务成为品牌升级的助推器。无论是为烧烤品牌解决工艺难题,还是为调料包客户开发“子母袋”结构,专业的供应商能够根据品牌特性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西塔老太太烧烤”该全国门店已超400家,上海门店客单价达110元,高出同行约30%。
行业正在经历从“制造”到“智造”的转型,技术突破为产品安全保驾护航,文化赋能则为品牌注入灵魂。这两股力量的融合,正推动餐饮耗材从单纯的“消耗品”向“品牌资产”进化。
04
餐具包定制的实际收益
减少投诉,提升满意度
最直接的收益是投诉减少。质量可靠的餐具避免了使用时断裂、刺手等问题,提升了用餐体验。
强化品牌形象,提高复购率
当顾客使用刻有品牌标识的筷子、质感良好的勺子时,品牌印象得以强化。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最终会体现在复购率上。
可降解餐具正在逐渐成为主流
控制成本,避免隐性浪费
虽然定制餐具包前期投入较高,但通过量化采购和品质控制,长期来看能够避免因劣质餐具造成的客户流失和投诉处理成本。
一位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光一个勺子,原生料跟回收料之间就差将近40%的成本。但这点成本与可能造成的客户流失相比,微不足道。”
05
餐具包定制,正在成为行业趋势
大型餐饮品牌已经走在了前面:肯德基、海底捞、胖东来……它们不仅定制专属餐具,甚至将其注册为商标。这不是单纯的成本增加,而是品牌投资。
当你的顾客因为一副好筷子、一个好勺子而记住你的品牌,当你的餐具成为社交媒体上的分享内容,当你的复购率因为用餐体验提升而稳步增长——餐具包就不再是成本,而是品牌资产。
那位道出“国标只是最低标准”的行业内部人士说了句实话:“这点小钱不能省,省了会出大事的,划不来。”
餐具包的升级之路,其实就是中国餐饮品牌化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