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智友养基(ID:PhD-Niu)
就在银行理财收益率集体跌破3%、五年期存款利率进入"2时代"的当下,养老FOF却交出了一份令人惊艳的成绩单:
2021年前成立的96只养老FOF,穿越一个牛熊周期后,平均年化收益依然保持在4.57%,超过四成产品年化收益突破5%。 这份成绩是在市场跌宕起伏中取得的。
而2025年前成立的263只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高达4.97%,其中112只产品收益率超过5%。
这不是运气,而是养老FOF底层逻辑的胜利。当传统理财产品的收益天花板被利率下行牢牢压制时,养老FOF通过巧妙的资产配置,在稳健与收益之间找到了那个甜蜜点。
43只产品未能跑赢业绩基准的事实也提醒我们,这个市场仍在成长。但作为一个整体,养老FOF已经证明了自己在复杂市场环境中创造稳健正收益的能力。
养老的“大账”与“小账”
先算一笔宏观账。中国的养老体系是“三支柱”结构:
第一支柱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功能是“保基本”。但我们父母那代能拿到在职时70%-80%的退休金,到我们这代,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已降到45%,意味着退休后收入直接腰斩。
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但覆盖面有限,并非人人都有。
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才是我们能完全掌控的。
现实更残酷:60岁以上人口超过2.8亿,到2035年,每4个人里就有1个是老年人。国家养老金压力山大,单靠第一支柱想维持退休前生活品质?几乎不可能。
个人养老投资已从“可选项”变成“必选项”。这也是为什么国家将发展第三支柱写入官方报告,并在去年底将个人养老金制度从试点推向全国。
养老FOF收益为什么比存款香?
在当前全球普遍进入低利率、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的“资产荒”时代,为长期养老资金寻找一个既能抵御通胀、又能实现稳健增值的港湾,变得异常困难。
在当前低利率环境下,银行理财2024年平均收益率约2.65%,五年期存款利率普遍降至2%左右。而养老FOF能实现4.5%以上的年化回报,凭什么?
答案在于“基因”不同。
银行理财和存款的底层资产主要是债券等固收类资产,在利率下行周期,收益天花板非常明显。
而养老FOF的核心是“大类资产配置”,它能将一部分资金(通常15%-30%)投向股票型基金等权益类资产。
这意味着在严控风险的同时,还能分享资本市场成长的红利。市场回暖时,这部分权益仓位就是驱动净值超越固收产品的核心引擎。
FOF原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FOF(基金中基金),简单说就是“专业买手”帮你选基金。你不是买一篮子股票,而是买“一篮子顶尖基金”。
这背后有两大核心优势:
双重风险分散:FOF本身持有十几只甚至几十只基金,这是一层分散;而每只子基金又持有几十上百只股票或债券,这是第二层分散。这种结构极大降低了单个公司“爆雷”或基金经理“失手”的冲击。
专业资产配置:长期投资成功的关键不是抓涨停板,而是做好股债平衡。这正是FOF基金经理的专长——他们判断宏观经济,动态调整组合,力求“涨时跟得上,跌时控得住”。
具体到选择,养老FOF有两大派别:
目标日期基金(TDF):名称中带年份如“2045”。它像“自动巡航”系统,年轻时多配股票求增长,临近退休自动增加债券配置求稳。最适合投资“小白”或没时间打理的人。
目标风险基金(TRF):名称中带“稳健”、“平衡”或“积极”。它像“定速巡航”,始终保持固定风险水平,适合对自身风险承受能力有清晰认知的投资者。
从业绩看,嘉实养老2050(唐棠管理)年化9.28%,汇添富养老2025(李彪管理)年化7.82%,华夏养老2045(许利明管理)年化7.20%,都是FOF管理者中的佼佼者。
养老投资是场长达几十年的马拉松。在不确定的时代里,看懂趋势、选对工具、交给专业的人,或许就是我们能为未来的自己抓住的最大确定性。
数据来源:Choice,时间截止:2025年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