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小米集团(01810.HK)股价在新品发布会后大跌8%,报54.65港元/股,市值较9月25日蒸发超1200亿港元,这一市场表现与前一天发布会的热烈氛围形成反差。
9月25日晚,小米举办2025雷军年度演讲暨小米17系列发布会。会上正式推出小米17系列旗舰手机,起售价分别为4499元、4999元和5999元。同时亮相的还有小米平板8系列、多款高端家电,并首次为汽车业务推出高端定制服务。
围绕小米新品发布,多家机构看好小米集团的长期价值。花旗指出小米最新旗舰机Mi 17规格强劲、设计出色且电池容量大,极具竞争力,予以“买入”评级;高盛同样因对发布会内容感到惊喜,上调小米目标价至66港元;摩根士丹利维持“增持”评级,目标价为62港元/股,强调小米17系列销售可能超预期,并看好汽车定制服务成为竞争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9月25日午后小米集团股价还因发布会预期拉升一度涨超5%,截至收盘涨4.48%。小米发布会后,为何市场不买账呢?
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注意到,围绕小米17系列产品发布,部分网友的态度呈现两极分化态势。有网友认可小米17的续航能力,也有网友直言“标准版相机Deco太像K70”,pro和max的背屏较为鸡肋,徒增成本,对此次新品发布表示失望。相关情绪折射到市场,或许便造就了今天小米股价的大跌。
凌雁管理咨询首席咨询师林岳向21财经·南财快讯记者表示,此次小米的港股回调属于资本市场的短期情绪波动。他指出,小米近年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营销能力,通过小米创始人雷军的亲民互动和大型营销活动,持续在社交圈层中维持高热度。
小米集团202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营收为2272.49亿元,同比增长38.23%;归母净利润为228.29亿元,同比增长146%。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