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丨深蓝财经
撰文丨王鑫
风格切换不是口号,而是真金白银的投票。当“老登”被群嘲,当林园也“被动”买入科技股,A股的底层逻辑,真的变了?
1
一场新旧势力的对话
“坚决不碰科技股”的林园,最终还是买了。
前几天,私募大佬、深圳市林园投资董事长林园受邀参加凤凰网财经论坛时,主持人向他抛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您此前多次称自己‘坚决不碰科技股’,为何现在还是买入了科技股?”
尽管他解释为“被动配置”,只为满足科创板打新市值要求,尽管他坦言“买了就后悔,折腾得睡不着觉”,但这一行为本身,已经极具象征意义。
图片来源:凤凰网财经报道截图
林园是谁?他是A股价值投资的标志性人物,常年满仓死扛,专注“成瘾性、垄断性”的消费与医药龙头。他的投资哲学简单而坚定,只投那些“不被世界改变”的公司。科技股,在他看来,变化太快、确定性太低,不属于他的能力圈。
然而,规则变了。2024年10月起,私募基金等专业机构投资者参与科创板网下打新,必须持有至少600万元的科创板流通市值,林园不得不低头。这不是他主动拥抱变化,而是变化找上了他。
另一边,“9.24”行情一周年,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资本市场知名专家刘纪鹏在接受新浪财经专访时直言:“中国的发展也要靠高科技,你就不能再老买白酒了吧。”他喊话“老登”们,要认清大势,资本市场必须拥抱高科技。“美国的七姊妹里可没有白酒。”
不过,刘纪鹏同时承认,投资高科技必然伴随高风险属性。“资本市场特点就是追求高风险高收益,那你得玩得起也得赔得起。”他建议投资者在高科技领域内部也需精挑细选,理性参与。
两人,一个是被动适应,一个是主动呼吁,却共同指向同一个趋势:资金正从传统消费、金融、地产等“老登”板块,向科技、高端制造、新能源等“新经济”领域迁徙。
2
投资不是道德选择题
寒武纪股价一度超越茅台,宁德时代市值一度登顶A股,这些信号背后,是资金对“新故事”的狂热追逐。
科技股涨得猛,有没有泡沫?当然有。但泡沫未必是坏事。在林园看来,“泡沫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产物,适当的泡沫有利于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AI革命、能源转型、算力基建……这些领域需要资本的前置投入,需要市场给予高估值来激励创新。没有泡沫,就没有创新溢价。
反过来看白酒,真的就该被一棒子打死吗?
未必。
白酒作为“老登股”代表,商业模式清晰:成瘾性、高毛利、现金流稳定、品牌壁垒极高。它是典型的“不被世界改变”的资产。过去二十多年,白酒板块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即便近期阶段性跑输,其长期价值并未瓦解。
有网友说得实在:“振兴中国靠科技,我举双手赞成。但投资归投资,我们是来市场赚钱的,别动不动就道德绑架。”
这话点出了关键:投资本质是资源配置,不是情怀站队。 你可以因为看好科技的未来而买入,也可以因为信任白酒的盈利而持有。两者并不矛盾,更不应贴标签。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真正的“老登”,是没有自己的能力圈,无脑地按照别人贴的标签来投资,根本无法用理性思考来估值,看未来。
就像林园虽然被动买了科技股,但他依然坚守“买了不卖”的长期主义,依然在消费和医药中寻找确定性。他的“痛苦”,恰恰说明他对自己的能力圈有清晰的认知和敬畏。
3
谁在定价未来?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信号是:基金经理正在“年轻化”。
财联社数据显示,截至9月24日,公募基金经理总数突破4000人,创历史新高。其中投资年限低于3年的多达1491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12年以上的老将,仅有224人,占比不到6%。
这批新生代基金经理,没有历史包袱,对新兴行业敏感度高,操作灵活。今年以来收益超100%的主动权益基金中,近三分之二由投资年限不足5年的基金经理管理。
他们敢于给AI、半导体、机器人等高估值赛道定价,也愿意为“新故事”买单。这正是“小登股”能够轮番上涨的重要原因。
而“老登”们——电力、交通、煤炭、地产等传统行业,尽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却鲜有问津。不是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在当前市场叙事中,它们缺乏“想象力”。
刘纪鹏说,股市不仅是“晴雨表”,更是“发动机”。这句话点中了当前市场的核心:资本市场正在主动引导资源流向国家战略支持的领域,而非被动反映经济现状。
这正是当下A股的一场深刻变局:市场正在从“旧经济”主导,转向“新经济”驱动。
这不是说白酒、银行、地产就没有价值,而是说,过去一年时间以来,资本市场的超额收益,更多来自那些代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的领域。
对于未来,投资者不必陷入“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白酒有白酒的稳健,科技有科技的弹性。资产涨跌背后,最大的风险,不是押错赛道,而是拒绝理解什么是周期。
深蓝财经新媒体集群发源于深蓝财经记者社区,已有15年历史,是国内知名财经新媒体,旗下账号关注中国最具价值公司、前沿行业发展、新兴区域经济,为投资者、上市公司高管、中产阶级提供价值内容,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