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没人愿意为托德·格雷夫斯 (Todd Graves)提供资金,实现他的构想,开一家只卖鸡柳的餐厅。于是他做锅炉工,捕三文鱼,自筹资金。如今,他创立的Raising Cane’s已成为美国最炙手可热的快餐连锁品牌之一,而格雷夫斯也凭借220亿美元身家,成为全美最富有的餐饮大亨。
图片来源:Shawn Hubbard for Forbes
原文标题:《Raising Cane’s创始人如何打造出220亿美元的鸡柳帝国?连史努比·狗狗都为之倾倒》
托德·格雷夫斯扮演起了导游的角色。
他的讲解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LSU)附近一个街区的小餐馆开始。夏日骄阳炙烤着柏油路面,格雷夫斯穿过得来速通道,走向那块 29年前由他亲手搭建的菜单牌。“这架子是我做的,”他说着,顺嘴提到了当初购买木材的当地木材场的名字。他向参观者展示了建筑侧面那幅20英尺长的壁画,以及自己在巴吞鲁日一家招牌店设计的“鸡柳”字样霓虹灯牌。
在这家狭小的餐厅里,大家先后看到了他挂在墙上的爱犬画像、安装的迪斯科球,以及他刻在餐桌上的名字。“我带你们去后面看看,”他说着,快步穿过厨房,来到一间储藏间大小的办公室——他在这里搭了张小桌子记账。“我以前总待在这里清点收银机里的钱。”
在前门附近,一名二十多岁的顾客拉住格雷夫斯,想向他推销“得来速狗零食连锁店”的构想。格雷夫斯建议对方一开始步子迈得小点,先开个小吃车或集市摊位——很明智而谨慎的建议,正是他年轻时会断然拒绝的那种。
图片来源:Shawn Hubbard for Forbes
22岁时,托德·格雷夫斯坚信,开一家只卖鸡柳的店一定会受LSU学生欢迎,即便各家银行都觉得他就是个傻小子,创业点子也糟透了。当时他的菜单简单得像儿戏,没有管理经验,也没钱。
“当你积极创业,打心底里坚信某件事时,每一次拒绝、每一句‘这行不通’都会成为你的动力,这对你来说是最好的磨炼。”他带着路易斯安那的南方腔调说道。现年53岁的他一头深棕色头发已有些花白,但状态仍很显年轻。
如今,距离他凑钱开第一家店已过去30年,格雷夫斯已在全美42个州开出900多家Raising Cane’s鸡柳餐厅。
它不仅是美国规模最大的连锁品牌之一,也是增长最快的品牌之一——目前每年新增约125家门店,格雷夫斯总觉得开店速度还不够快。去年,该品牌销售额达51亿美元,单店年均销售额高达660万美元,仅次于 Chick-fil-A(750万美元),是除6家大型连锁外其他品牌的两倍多。普通快餐店能突破200万美元就已实属幸运。“这太不可思议了,”餐饮行业顾问约翰·戈登(John Gordon)说。
格雷夫斯经营快餐生意的方式独树一帜。
多数连锁品牌会推出琳琅满目的菜单以迎合各种口味,还会推出电影联名产品或限时套餐来吸引客流,但格雷夫斯的菜单始终保持着最初的模样。Raising Cane’s只提供5种食物:鸡柳、波纹薯条、凉拌卷心菜、得州吐司和一种蘸酱。没有甜点,更没有沙拉。自2007年新增柠檬水后,他就再也没添加过任何新品。
朋友、家人、银行家、顾客都常建议他丰富菜单,这样的话他听了不下十万次。他总会礼貌地回应“我会考虑的” ,但心里清楚自己绝不会这么做。“我们只做一件事——鸡柳,而且做得比任何人都好,”他道出了自己的核心理念:“如果你想讨好所有人,最终只会变得平庸。”
“犬”力以赴:格雷夫斯抱着爱犬Raising Cane(1998年去世),它是该连锁品牌的非正式吉祥物。格雷夫斯的第二条拉布拉多犬Raising Cane二世(2016年去世)是一只治疗犬,曾在医院巡回探访病人。2017年出生的Raising Cane三世则通过社交媒体与体操运动员莉维·邓恩(Livvy Dunne)、NFL球星杰登·丹尼尔斯(Jayden Daniels)“同框”,为品牌宣传。“它是完美的代言犬,”格雷夫斯说。图片来源:Courtesy Todd Graves
身边的人常用“注重细节”“充满热情”“控制欲强”这类词形容他。
“我对细节要求极高,”闷热的午后,格雷夫斯打扮得一丝不苟:黑色马球衫、浅水洗牛仔裤,搭配干净的白色运动鞋。许多竞争对手背后的亿万富豪创始人都把品牌卖给了华尔街公司,比如赛百味 (Subway)以超 90亿美元出售给Roark Capital,Jersey Mike’s Subs以80亿美元估值(含债务)出售给黑石集团,同样专卖鸡柳的Zaxby’s以近20亿美元估值出售给高盛。但出售品牌对格雷夫斯来说是无法想象的事。他至今仍亲自撰写许多营销活动方案,审核儿童套餐玩具,甚至监督每家餐厅墙上挂的每一件装饰品。
这份执着终获回报。
凭借92%的持股,格雷夫斯如今已成为全美最富有的餐饮大亨,身家220亿美元,在今年的《福布斯》美国富豪榜上排名第46位,与杰里·琼斯(Jerry Jones)、鲁珀特·默多克(Rupert Murdoch)旗鼓相当 。
“我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他说,随后带领来访者来到不远处5000平方英尺的客用别墅——他常请NFL球星朋友们借住于此,还有那间价值40万美元的树屋,他常与餐厅的名人拥趸沙奎尔·奥尼尔(Shaquille O’Neal)、史努比·狗狗(Snoop Dogg)等人在此消闲。“我真的过上了梦想中的生活。”
第一家Raising Cane’s拐角处那栋不起眼的两层建筑,仿佛能带人穿越回过去。二楼的公寓里,一台松下VHS录像机摆在老式电视机旁,简陋的桌子上放着四四方方、已经泛黄的电脑和软盘,柜台上陈列着一箱Dixie啤酒。格雷夫斯精心复原了这一场景,与上世纪90年代末的模样分毫不差——当时他搬进这间公寓,随着生意扩张,这里成了临时总部。他把床推到角落(如今仍在原位),腾出空间放更多桌子。格雷夫斯2016年买下了这栋楼,现在常带餐厅经理和公司员工来这里,让他们了解品牌历史,铭记创业时的拼搏精神。“历史对公司至关重要,”他说,“这里是我们的起点,是我们的根。”
格雷夫斯是个天生的讲故事高手。
他的父亲曾是汽车延保推销员,早年还在新奥尔良圣徒队打过几个赛季的截锋(那时NFL球员收入并不高)。格雷夫斯从小就爱折腾:摆过柠檬水摊,雇朋友一起做草坪维护生意,还帮忙在路沿上喷绘门牌号——为胜过竞争对手一头,他会特意在号码旁加个小小的菠萝图案。他曾写过一部木偶电视节目,名叫《Doozy Haha和兄弟们的冒险》,还进入佐治亚大学攻读电信专业,幻想着搬到好莱坞,从打杂做起,慢慢在电影制片公司站稳脚跟。但最终,看起来“更切实可行”的创业冲动占了上风。
快餐行业成了明摆着的选择。格雷夫斯从高中起就在餐厅兼职,还常和母亲一起花好几个小时做秋葵浓汤。“对我来说,食物就象征着爱,”他回忆道。
上世纪90年代,鸡肉在美国人的饮食中逐渐取代牛肉,无骨鸡条在TGI Fridays、Applebee’s等全国性连锁餐厅越来越受欢迎。当时还有一家总部位于阿拉巴马州的小连锁品牌Guthrie’s,正在大学校园扩张,包括佐治亚大学——格雷夫斯便是在Guthrie’s在该校附近的分店打工,卖鸡柳和波纹薯条。他对正在LSU读书的发小克雷格·西尔维 (Craig Silvey)说,他们应该开一家自己的鸡柳店。
西尔维当时正好需要为一门课程写商业计划书,于是两人提交了鸡柳餐厅构想,从围裙成本到卫生纸品牌,方方面面都规划得清清楚楚。教授给了他们B-的成绩。“他说计划书不错,但概念有缺陷,”格雷夫斯回忆道。教授认为,主流连锁品牌都在扩充菜单、主打健康概念,他们也需要提供更多选择。但格雷夫斯并不认同:“我很清楚,我到最喜欢的餐厅吃饭,每次都点同样的东西。”
出海捕鱼:为了给创业梦想筹资,格雷夫斯1995年搭便车穿越阿拉斯加,想在三文鱼捕捞船上找份工作。“一位好心的船长了解我的想法后,给了我一份工作,”他回忆道。Raising Cane’s在阿拉斯加的第一家店于2019年开业,如今已有三家——两家在安克雷奇,一家在向北30英里、人口仅1万的瓦西拉。图片来源:Courtesy Todd Graves
于是他和西尔维立下血誓,一定要把餐厅开起来——他们找来一根丢弃的鸡爪子划破手腕,以此见证誓言。两人还去Office Depot买了两个便宜的公文包,觉得这样看起来更专业,然后就去各家银行融资。银行一家接一家地拒绝了他们,要么不相信这个餐厅构想,要么不认可他们的经营能力,要么兼而有之。“那段经历很不愉快,”西尔维说。
为了快速攒钱,格雷夫斯在洛杉矶找了份锅炉工的工作,在炼油厂操作焊接设备和喷枪。后来他听说去阿拉斯加能赚大钱——那里的布里斯托尔湾有三文鱼商业捕捞活动——他和西尔维便飞往北方。他们在高速公路旁搭起帐篷,最终辗转到码头,说服两艘船的船长雇用了他们。“我们撞别的船,也被别的船撞,捕了好多鱼,”格雷夫斯回忆道,“《国家地理》的飞机在我们头上飞,医疗直升机也不断飞过来,收音机还在一边播放有人丧命的消息。”
“我不太赞成他去捕三文鱼,”托德的母亲盖伊·格雷夫斯(Gay Graves)说,“好在他总会打电话回家。”
大约一年后,两人回到巴吞鲁日,手握辛苦攒下的5万美元积蓄,看起来终于像有信贷资格的人了。靠着这笔钱,加上几位当地投资者投入的9万美元,以及一笔5万美元的小企业管理局贷款,他们租下LSU北门附近的店面。
为了省钱,他们自己动手安装了所有东西:菜单牌、装饰壁板、卫生间管道。他们开着租来的U-Haul货车在南方各地奔走,搜罗廉价的二手厨房设备和餐厅卡座。格雷夫斯还和当地食品供应商合作,基本上照搬了Guthrie’s的菜单,但按自己的喜好做了些调整(“Guthrie’s的波纹薯条有点粗,芯子太软了;得州吐司有点薄,不够扎实”)。在忙着筹备开店时,他结识了妻子格温(两人现已结婚25年)。当时她在附近经营一家麦当劳特许加盟店,两人从“怎么给薯条撒盐”这类话题开启了缘分。
格雷夫斯和西尔维起初差点给这家鸡柳店取名为Sockeye’s,意为红鲑,以纪念他们的捕鱼生涯,直到一位朋友明智地建议用格雷夫斯的爱犬命名。他的黄色拉布拉多犬名叫Raising Cane,是对源自《圣经》的短语RaisingCain的故意错拼(原意是“惹是生非”)。(他的第三只黄色拉布拉多犬Raising Cane三世是品牌现任吉祥物,在Instagram上拥有10万粉丝。)
1996年8月,第一家Raising Cane’s开业,格雷夫斯、西尔维和8名员工负责收银和炸制食物。第一个月赚了30美元,之后生意便一路向好。六个月后,格雷夫斯说服小企业管理局的工作人员提供贷款,供他在LSU校园以南一个安静商圈开第二家店——这家店设有得来速服务。“我们开始接待不同类型的顾客,”他说,“周日的少年棒球联赛队伍、下班回家的父母、午餐时段的上班族。”
西尔维厌倦了每周100小时的高强度工作,想远离庖厨攻读MBA,投身硅谷的Web 1.0热潮,于是很快提出退出。1999年,格雷夫斯向他支付了六位数补偿金,并同意将他的名字从租约和银行债务中移除——对于一个27岁的年轻人来说,工作不过几年就有这样的回报,已经相当不错。
但如今看来,西尔维当时的股份价值现在已超过100亿美元。(西尔维如今仍与格雷夫斯是朋友,后来曾以高管身份重返Raising Cane’s工作了五六年,目前持有不到0.5%的少量股份。)西尔维现在是路易斯安那州IT服务公司ClowdCover的首席财务官,他说,“事后诸葛亮总是容易当。但按当时的风险程度,无论我重来多少次,都不会去冒那个险。当时就像玩轮盘赌时一直押黑色。”
格雷夫斯则继续“下注”:2000年门店数达到8家,2004年扩张到24家。“我把公司杠杆用到了极致,”他说,“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很强。”
他融资开新店的典型操作是:以15%的利率向私人投资者借次级债务,剩余部分再向社区银行借款——而银行会将这笔债务视为股权。这样一来,他实际上100%的开店资金都来自融资。“这不是明智的扩张方式,”他现在坦言。2005年8月“卡特里娜”飓风来袭,他的28家店中有21家被迫停业,差点让他失去整个生意。他拼命说服债权人宽限,并发誓再也不让公司陷入那种境地。
平日里,Raising Cane’s每天要卖出640万根鸡柳、70万磅波纹薯条和150万片厚切得州吐司。菜单简单有诸多优势:相比之下,麦当劳需要管理100多种菜单食材,供应链涵盖新鲜苹果片、冷冻牛肉饼、冰淇淋原浆等,而Raising Cane’s只需处理少数几种食材。这既降低了成本,也满足了格雷夫斯对新鲜度的执着要求。
鸡肉每天新鲜送达门店,现场腌制、手工裹粉;吐司在店内刷黄油后煎制;员工每天早上手工现榨柠檬汁,调制招牌蘸酱(主要由蛋黄酱和番茄酱混合而成,口感酸爽)。
2004年前后,格雷夫斯开始向少数有经验的餐饮经营者和明星员工开放特许加盟,以助力品牌扩张。到2016年,约30%的门店由加盟商运营。但他无法忍受控制权的丧失:“如果满分100,我们自营门店能做到95分,而加盟商只能做到85分,这10分的差距能把我逼疯,”他说。于是他开始回购特许加盟店。如今,美国本土仅有22家特许加盟店,另有52家位于中东——在那里,他依赖熟悉当地市场的本土加盟商。
去年,Raising Cane’s的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 (EBITDA)达 9.28亿美元,足以应对26亿美元净债务的偿付需求,还足够向格雷夫斯支付2.5亿美元股息。他已将资金投入约150项个人投资,其中有不少房地产项目,包括最近以7500万美元在纳什维尔收购的一栋建筑(其内有本土餐厅Margaritaville),以及附近四季酒店一套1500万美元的顶层公寓。
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一切,格雷夫斯2017年聘请资深行业高管AJ·库马兰 (AJ Kumaran)担任联合首席执行官。库马兰曾担任一家国际连锁品牌的首席运营官,管理过100多家硬石餐厅(Hard Rock Cafés)、California Pizza Kitchens、Pinkberry等品牌。库马兰负责监督Raising Cane’s的日常运营,让格雷夫斯能专注于激励7万名员工和推广品牌。
格雷夫斯从不停歇。
接受《福布斯》采访的当天早上,他在第一家Raising Cane’s接待了LSU男子棒球队队员,为了庆祝他们赢得大学世界大赛冠军,还在店前展示了一辆30英尺长的老虎花车。第二天,他驱车140英里,与橄榄球名宿阿奇·曼宁(Archie Manning)祖孙三代 一起拍摄视频。
同一天,为拍摄Instagram推广视频,刚随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夺冠的NBA球员亚历克斯·卡鲁索(Alex Caruso)来到 一家Raising Cane’s“打工”,格雷夫斯通过FaceTime向他表示祝贺。他常年奔波,大约一半的时间都不在巴吞鲁日的家中,要么走访Raising Cane’s门店,要么与品牌的名人支持者交际应酬。去年秋天,他作为特邀投资人录制了两期ABC热门节目《创智赢家》 (Shark Tank),承诺向几家初创公司投资约 70万美元。
这一切都是为了营销。格雷夫斯每年将5%的营收(约2.5亿美元)投入媒体和营销,与其他快餐连锁持平。但他不喜欢花大价钱在全国性电视频道发起广告轰炸,而是更倾向于资助地方慈善机构(多年来累计捐赠1.65亿美元)、赞助地方运动队,以及与众多一线名人合作。2021年,他与史努比·狗狗的合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觉得,如果让这位“说唱教父”在得来速窗口接单,一边发餐一边派送新专辑,拍成视频会非常有趣。“视频火了,”格雷夫斯说,“就在那时我突然有了启发:我可以像这样和名人、网红合作,用低成本达到营销效果。”
如今,影视明星、摇滚明星和体育明星排着队想与Raising Cane’s合作——去年一年就有80多位,从NFL巨星特拉维斯·凯尔西(Travis Kelce)、说唱歌手Ice-T到WNBA球员安吉尔·里斯(Angel Reese)。音乐人Post Malone是他的朋友,曾希望格雷夫斯在他犹他州的家附近开一家Raising Cane’s,格雷夫斯不仅请他设计了一家亮粉色的特色门店,还与他平分这家店的利润。
与“星”同辉:在一级方程式赛车比赛、美国网球公开赛或超级碗现场,都能看到格雷夫斯的身影——他会耗资数百万美元举办豪华派对,邀请演员格伦·鲍威尔(Glen Powell)、NFL球星乔·伯罗(Joe Burrow)、NBA传奇球星沙奎尔·奥尼尔等名人出席。“这些都是好几百万美元的投资,”格雷夫斯说,“但我的营销回报率大约是4倍。”图片来源:Courtesy Todd Graves
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是:这样的菜单能维持多久不被市场淘汰?
受通胀之苦的消费者越来越青睐超值套餐和应用内奖励——而这两样格雷夫斯通常都不提供。此外还有竞争压力。行业专家戈登表示,“目前鸡柳品类的市场关注度非常高。”麦当劳最近推出了四年来首个新品——一款嫩鸡条;增长迅速的Wingstop刚新增了酥脆鸡条;今年6月,亿万富豪尼尔·阿伦森旗(Neal Aronson)下的Roark Capital以10亿美元估值收购了快速崛起的辣味鸡柳品牌Dave’s Hot Chicken 70%的股份;就连塔可钟 (Taco Bell)今年也推出了 嫩鸡条。
格雷夫斯的应对之策是加倍投入:开更多门店、合作更多名人、招聘更多员工,还在得克萨斯州普莱诺新建了一座40万平方英尺的园区来容纳团队。
他丝毫没有打折或调整菜单的打算,而是选择和联合首席执行官大力推进国际化扩张——目前品牌在中东有52家门店,接下来计划进军欧洲和拉丁美洲。其长期目标是:到本十年末,销售额达到100亿美元,门店数量增至1600家。打赌他会失败似乎并不明智。在这个以难做著称的行业里,格雷夫斯已实现连续16年同店销售额增长。现在何必要做出改变呢?
“我会一直做同样的事,”他坚定地表示,“如果有人想照搬我们的模式,那得做得非常出色才行,因为我们会毫不放松,追求极致。”
本文译自:
https://www.forbes.com/sites/chasewithorn/2025/09/24/how-the-raising-canes-founder-built-a-22-billion-chicken-finger-empire-thats-snoop-doggs-favorite-fast-food-chain/
文:Chase Peterson-Withorn
翻译:Lemin
福布斯中国独家稿件,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