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资本市场突然风云突变, 沪指走势反复,但是算力、GPU为代表的科技小登们集体杀跌;在港股,3点前还是岁月静好,到了A股收盘后直接变盘,科技小登门上演大跳水。这一切的一切到底发生了什么?
其中,A股3400只股票下跌,主力+大户+散户,资金流出了600多亿。大家赚钱效应体感很差:有一种感觉,亏肿了。原因就是AI芯片、算力等为代表的小登们集体大跌,而老登们的钢铁、石化、地产们则实现上涨。
老登、小登、中登分别代表了什么?老登以白酒、银行、地产为代表;中登以医药、军工、光伏、新能源为代表,而小登则以AI、云计算、半导体、算力、机器人为代表。大家再看今年以来的小登、中登、老登代表个股及涨跌幅,可以说,老登们完美躲过了牛市。
至于小登为何突然杀跌,几个原因:一是芯片股、储能、固态电池引发的科技股昨日涨势太猛,大家又开始在节前考虑套现还是持仓过节了。有一些杠杆资金有平仓需求,还有一些股民有回笼资金需求。
大家看全天市场,几乎有一种感觉,主力、游资、量化们节前抛售,开始休息,全天小登门毫无反弹迹象。
二是美联储降息预期争议不断, 今年拥有美联储货币政策委员会FOMC投票权的两名联储官员对激进降息感到担忧,而负责金融监管的副主席鲍曼和理事米兰推动更快降息。
降息25基点的会后公布的点阵图显示,19名决策者中,7人预计今年不应再降息,10人预计至少还需合计降息50个基点。
受此消息影响,近两日美元指数走高,压制高估值的科技股的风险偏好。
3) 摩尔线程一事昨晚刷屏投资圈影响科技股的情绪。网传,摩尔线程,被举报。IPO进程,面临暂停风险。彼时,金石随笔发文,这个消息大概率是假的。
根据公司财报,2022年至2024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4609万、1.24亿和4.38亿,近三年研发投入38.1亿,是公司营收的6.26倍。由于高投入、高研发,公司持续处于亏损状态。
根据招股书,2022年至24年,公司分别亏损18.4亿、16.73亿以及14.92亿,三年亏损50亿,而沐曦股份三年亏损大约30亿,摩尔线程亏损更进一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来看,三年分别流出14亿、11亿、18亿;三年的研发投入11.16亿、13.34亿以及13.59亿,三年研发投入38亿。
不过,摩尔线程依然是家先进的GPU科技公司。摩尔线程是国内唯一实现全功能GPU量产的企业,其2024年推出的夸娥(KUAE)万卡智算集群解决方案,单集群算力可达万P级(10E级浮点运算),MFU最高可达60%。
技术方面,英伟达的AI算力护城河之一是CUDA生态,摩尔线程自研的MUSA元计算架构可以兼容CUDA生态,可以让开发者将CUDA源码在MUSA架构的GPU上运行,提高了应用程序的移植效率。
由于举报事件,摩尔线程概念连带着芯片、GPU等集体大跌。
本以为港股市场全天走的温润如水、岁月静好,没想到大约在A股收盘前后,港股开始上演砸盘行情。最终恒指跌1.35%,恒生科技跌近3%。
而本次下跌,同样是以地平线机器人、小米、中芯国际为代表的小登疯狂砸盘。其中,地平线机器人跌8.5%,小米跌超8%,中芯国际跌超5%。
对于小米暴跌,有网友认为其年度演讲属于利好出尽,新科技方面投入太少,可能是雷军没拿出PPT,没讲AI与机器人的大饼。
至于中芯国际,午后更是风云突变,中芯国际连带着小米、阿里、京东等下跌更深。中芯国际午后3点后直线跳水,最终从不跌不涨到跌5%。
对于中芯国际大跌,不少股民在社区平台都在问,中芯国际为何跳水,到底发生了什么?有网友表示:空头猛烈进攻,港股科技股都在狂泻;这不是国产替代吗?大金毛制裁跟你有什么关系?
对于中芯国际大跌,1)最明显的一个原因就是近期涨太多了,年度涨幅已经高达130%。而9月以来,大涨之下存在调整需求。
2)9月26日突传半导体利空。 据路透社报道,消息人士称,特朗普政府权衡减少半导体进口的计划。美国计划将要求国产芯片与进口芯片数量相等,特朗普将矛头对准芯片制造商,制定新计划限制进口,未能保持进口和国产芯片比例均等的公司将支付巨额关税。
金石杂谈查询发现,中芯国际美国区收入占比12.7%,核心收入来自中国区的84.2%。金石粗略测算,大约40亿元收入来自美国区。然后就是荷银和汇丰亚洲等外资砸盘。不过,消息公布后,中芯国际市值已经蒸发240亿港元,部分反映了本次利空。
3)那就是节前效应,部分获利盘趁着利空火速出货砸盘,可以说一些内资主力也是本次砸盘元凶之一。还有就是知名大空头荷银,这应该是沽空的主要经纪商。
不过,盘后市场有两大利好:一是深陷传闻风波中的摩尔线程通过了上会申请,击碎了25日晚上的传闻。这对以摩尔线程和GPU为核心的科技股存在一定的利好。
二是,央行会议9月23日召开,会议研究了下阶段货币政策主要思路,建议加强货币政策调控,提高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和节奏,抓好各项货币政策措施执行,充分释放政策效应。保持流动性充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货币信贷投放力度,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