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芯片、汽车,顶级科技局,小米为何总能“上桌”? 小米手机高级芯片 手机芯片高科技
创始人
2025-09-27 09:14:10



定焦One(dingjiaoone)原创

作者 | 陈颐

编辑 | 方展博

9月25日,雷军站在国家会议中心的舞台上,第六次进行年度演讲,主题名为“改变”。这场演讲,和他发布的小米17系列以及玄戒O1芯片、小米汽车的幕后故事,为外界提供了一个窗口,重新审视这家始终能在关键赛道占据一席之地的公司。

在当下的科技行业,能在单一赛道脱颖而出,已经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小米却同时闯进造手机、造芯片、造车这三大公认的“高投入、高门槛”领域,并且都做到头部,这无疑是一个极具研究价值的商业现象。

对比更能凸显这种优势:当苹果公司历经十年探索最终放弃造车计划时,小米汽车接连推出爆款;当大多数国产手机还在用第三方芯片时,小米亮出了自研的3nm制程玄戒O1,使其与苹果、三星、华为等少数企业站到了同一技术梯队;在手机行业普遍认为创新放缓的当下,小米17系列又拿出了“妙享背屏”设计,在主流旗舰手机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交互方式。

这就引出了一个核心的商业问题:当很多人还在给小米贴“性价比”标签时,它究竟是如何跨越行业壁垒,同时搞定这三件完全不同的大事的?

探讨这个问题,不只是为了看懂小米这家公司,更是为了观察当前科技产业的一些新变化:不同行业之间的壁垒到底是什么?用户规模与生态效应能释放出多大的力量?小米的这套打法,是否可以为后来者提供新的参考?

高端手机、芯片、汽车,三线突破

在演讲中,雷军用“逆天改命”形容小米过去的五年。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芯片、汽车、手机这三大战场,就知道这个形容并不夸张。

第一个故事,关于芯片:从“差点死了”到“活下来了”。

很多人对小米自研芯片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2017年那颗“叫好不叫座”的澎湃S1。五年后,也就是今年5月,当小米带着3nm制程的玄戒O1杀回来时,外界是震惊的。小米成为继苹果、高通、联发科之后,全球第四家能够自主设计3nm制程手机处理器的公司。

在手机这个行业,芯片基本上就是产品的“心脏”,芯片自研意味着小米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迭代产品,这种从“跟着别人跑”到“自己定节奏”的转变,对一家想在全球市场站稳脚跟的科技公司来说,至关重要。

第二个故事,关于汽车:一群工程师的“终极梦想”。

从消费电子跨到汽车制造,这不是简单的多元化,而是要跨越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业体系。小米得从零开始建工厂,搞定一套更庞大更复杂的供应链。

当小米SU7 Ultra在纽北赛道跑赢保时捷,成为最快的量产电动车时,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有这样的技术底子,销量的爆发也是水到渠成。SU7连续9个月销量超过特斯拉Model 3,在20万以上轿车市场排第一(截至2025年8月)。YU7开售18小时锁定量达24万台,这个数字超过Model Y在中国区半年的销量。

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小米在高端市场的表现。今年上半年,SU7 Ultra拿下了售价50万以上轿车和纯电销量的双第一。换句话说,国内每卖出3辆50万以上的纯电车,就有1辆是小米SU7 Ultra。

这个价位段,以前基本是BBA和特斯拉的天下,小米能杀进来并且被认可,说明它不只是在大众市场有竞争力,在豪华品牌的地盘上也开始有了话语权。

第三个故事,关于手机:从“全面对标”到“局部超越”。

手机是小米的基本盘,也是它高端化最难啃的骨头。这次小米17系列,直接跳过“16”,产品矩阵从“两杯(标准版、Pro版)”变成了“三杯(标准版、Pro、Pro Max)”,产品线全面对标iPhone 17。

这种正面硬刚的底气从哪儿来?仔细对比你会发现:在屏幕技术上,小米17系列已经能跟iPhone 17系列掰手腕;在影像系统上,小米的计算摄影和夜拍能力达到顶级水平;至于续航,小米17标准版搭载了7000mAh电池,几乎是iPhone 17的两倍。可以说,小米现在有底气跟苹果同台竞技。


小米17 Pro“妙享背屏”


更值得关注的是,小米在17 Pro上做出了“妙享背屏”。这块位于相机模组旁的背屏,可以显示时钟、音乐控制、通知信息,甚至可以作为后摄自拍的取景器。

要知道,“为手机增加第二块屏幕”这个想法,其他厂商也想做,苹果甚至曾经申请过类似的环绕屏或双面屏专利,但一直没有转化为成熟的商业产品。

这背后的难点很多。举个例子,增加这块屏幕,必然会带来更高的功耗、更大的机身厚度和重量,甚至牺牲宝贵的内部空间,这对于极其强调续航和手感的手机来说,代价巨大。

小米最终在硬件、软件和功耗之间找到了平衡点,在业界困扰的交互创新上领跑了一步。此前,iPhone是手机创新的风向标,但近几年,苹果更多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在这种情况下,手机圈需要有人站出来,为手机探索更多可能性。

这三个故事串起来,就是小米这五年的“改变”:它不再是一家聪明的“互联网公司”,而是一家敢于在硬核技术领域下重注的“科技公司”。

一套打法,通吃三个战场

如果将小米在手机、芯片、汽车三个领域的打法放在一起研究,你会发现,它并不是一次次孤立的突破,而是遵循着一套可以跨行业复制的方法论。

首先是时机的选择。小米在手机高端化、芯片自研和造车三大领域的切入时机,都踩在行业的“拐点”上。踩中一次可能是运气,但连续踩中三次,说明小米确实看得准、下手快。

手机高端化从2020年起全面发力。此时的小米,已经在主流价位段站稳脚跟,积累了足够的技术实力和品牌认知。恰逢5G换机潮兴起,高端安卓市场又因华为受外部限制而出现空间。小米抓住了这个窗口期,向高端市场进军。

芯片项目在经历了早期“松果”的探索与挫折后,小米选择了更成熟的时机。玄戒O1于2025年发布,背景是台积电3nm工艺从2022年底开始量产,到2025年技术相对成熟,降低了流片风险,同时市场对自主芯片的需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汽车项目于2021年宣布入局、2024年产品上市。这个时间点恰到好处——传统燃油车向电动车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智能化刚刚兴起、但还没有形成绝对的技术壁垒;新势力们还在摸索商业模式,传统车企转型还在摸索。小米看准了这个“新旧交替”的空档期,既避开了早期的技术不成熟,又赶在了市场完全固化之前。

再看投入的方式。小米在这三个领域选择了同一种策略:重注投入、一步到位,直接对标行业最高标准。这其实反映了小米对自身能力边界的精准判断,知道自己的优势,也清楚哪些短板可以通过资源投入快速补齐。

手机高端化方面,小米没有选择渐进式升级,而是直接挑战最高水平。在影像系统上,小米与徕卡合作,在旗舰机型上率先使用一英寸大底传感器,这是当时安卓阵营的顶级配置。在快充技术上,小米率先推出120W有线快充,远超当时iPhone的充电速度,并在实验室中展示了200W超级快充技术,8分钟充满4000mAh电池。

芯片方面,小米选择自研,团队达到2500人,投入135亿,直接瞄准3nm这个全球最先进的制程。

在汽车制造领域,小米承诺十年投入100亿美元,一开始的目标就是要做“50万以内最好看、最好开、最智能的轿车”,第一款车定位中高端市场,直接挑战特斯拉Model 3的价格区间。在制造端,小米汽车超级工厂引入超过700个机器人,实现车身车间关键工艺100%自动化,综合自动化率91%,这个制造标准已经达到了豪华品牌的水准。


图源 / 小米汽车微博


这些技术突破的背后,是小米过去5年(2021年-2025年)累计超过1020亿元的研发投入。未来5年,小米将再投2000亿元。

最值得其他厂商研究的是竞争策略。小米并非在所有维度上都与对手正面硬刚,而是寻找差异化的突破口,也就是“对角线战略”。

在手机领域,选择兼容而非对抗。在国内厂商普遍将苹果视为对手时,小米17系列反而支持与iPhone的互联互通,比如,可以在iPhone上接收小米手机的通知并回复消息,还支持Mac无线副屏、触控ID解锁等功能。这种兼容本身就是一种高端化成功后的自信:小米不怕对比,有信心同代同级地直面iPhone。

至于芯片领域,当其他国产手机厂商都在用高通骁龙、联发科天玑等第三方芯片时,小米坚持自研芯片,虽然冒险,但借此避开了中低端市场的同质化竞争,直接在高端市场建立了技术壁垒,在产品定义、迭代节奏上也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汽车领域的策略也不是简单地在续航、加速这些传统指标上跟特斯拉比,而是把原本只有法拉利、劳斯莱斯、保时捷等豪华车才提供的定制服务,带到30万元价格段。比如紫水晶车漆采用双层清漆精抛工艺,工艺媲美劳斯莱斯和宾利;龙胆蓝内饰使用欧洲白蜡木饰板,连安全带都有不同颜色可选。小米这种做法,重新定义了这个价位的车应该提供什么。

总结而言,小米的这套打法可以概括为:在精准判断行业变革时机后,重注投入,找准自己擅长的地方建立优势。

小米模式,其他公司学得会吗?

放眼全球,能同时在手机、芯片、汽车三个高壁垒领域都拿出有竞争力产品的公司,小米可能是目前唯一成功的案例。



苹果拥有顶级的手机和芯片,但汽车项目历经十年波折后最终取消;特斯拉深耕电动车,但手机传言多年从未成真;三星有手机和芯片业务,但在汽车行业主要是供应链角色。

国内的华为在手机和芯片领域建树颇丰,但汽车业务采用的是合作模式;比亚迪是汽车和电池领域的巨头,但手机和芯片并非其主业。

之所以形成这种局面,是因为小米的成功集齐了四大特质,而这些条件很少有公司能同时满足。

条件一是难得的“天时”。在2020年-2025年这短短五年内,三个行业几乎同时出现了历史性的机遇窗口:手机高端市场因外部因素出现格局松动,3nm芯片工艺的成熟降低了自研门槛,电动化智能化开始重塑汽车产业格局。这三大浪潮在同一周期内交汇,并被小米连续捕捉,是其“三线作战”能成功的大背景。

条件二是独特的跨界“基因”。小米从诞生之初就不是纯粹的硬件或软件公司。通过制造手机,它掌握了硬件生产;通过打磨MIUI,它积累了软件开发和用户运营能力;通过孵化生态链,它学会了复杂的供应链管理。这种在“硬件+软件+互联网”之间自由切换的跨界整合能力,是小米能打造全球独一份“人车家全生态”的核心。

这种基因带来的生态优势,让小米在每个领域都不是孤军作战。用户买了小米手机,更容易接受小米汽车;有了小米汽车,对小米家电的需求也会增加。这种协同效应别人很难学。

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厂商擅长制造,但在软件和用户运营方面相对薄弱。互联网公司精通软件和服务,但对硬件制造几乎是门外汉。芯片公司技术实力强,但缺乏面向消费者的产品经验。

条件三是庞大的用户“资产”。小米积累至今的7.31亿月活跃用户,意味着拥有天然的种子市场、更低的试错成本。小米汽车的初期成功,很大程度上就得益于其核心用户“用脚投票”的支持。这些用户不只是购买者,更是传播者,他们能形成强大的口碑传播网络。这种基于真实体验的口口相传,比任何广告都更有说服力。

这种用户信任度是用十几年时间慢慢建立起来的,在这个流量越来越贵、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时代,相当难得。

条件四是关键人物的“决断”。雷军作为创始人,既具备技术背景和商业嗅觉,更重要的是拥有足够的魄力来推动高风险、长周期的战略投入。

在很多大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决策往往需要经过复杂的流程。股东关心短期回报,职业经理人倾向于规避风险。这种情况下,“十年投入100亿美元造车”这类大胆的决定很难通过。关键人物的决断力,在特定阶段是一家企业实现超常规发展的关键。

小米“干啥成啥”,是这四个条件的组合:历史性的机遇窗口、独特的跨界能力、庞大的用户资产以及关键人物的决策魄力。这四个要素环环相扣,共同造就了小米的今天,也决定了这条路难以被其他公司简单复制。

不过,小米2020年-2025年“三线作战”的表现,却像一面棱镜,折射出未来科技产业竞争的几个关键趋势,为行业提供了一些启示。

最重要的一点是,用户的需求变了,他们要的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而是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这意味着,只专注于某一个领域的公司,可能会越来越被动,竞争格局也不再是“iPhone对小米手机”、“特斯拉对小米汽车”的单点对抗,而是演变为苹果生态对战小米“人车家全生态”。小米的优势在于,当其他厂商为了用户体验的连贯性寻求外部合作时,它本身已经拥有完整解决方案。

另外,小米的“三线作战”还带来了一个意外收获:加速了不同行业间的经验流通。例如,小米汽车的成功也让更多汽车同行不再只是埋头造车,而开始重新审视用户运营的价值。这种跨行业的经验交流,对多个产业的创新和发展都有益。

那么,小米这套打法,其他公司能学会吗?答案或许是:方法可以学习,但路不一定能走通。因为每家公司的基因、所处时机和资源禀赋都不同。但小米的探索至少证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护城河,不是把自己围起来,而是让别人无法围住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有多少中年男人,在为“县城魅魔... 这个时代,总有人唱衰爱情已死,但传说中的真爱又总会不请自来。让人意外。9月初,一场被互联网冠名“老登...
美联储最青睐通胀数据缓解忧虑,...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据央视新闻报道,美国经济分析局9月2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衡量通...
张尧浠:数据支撑美元转强 金价... 来源:市场资讯 9月26日:上交易日周四(9月25日):国际黄金震荡收涨,维持在5日均线上方,虽然附...
1122人干出今年科创板最大I... 9月26日,上交所上市审核委员会召开2025年第40次上市审核委员会审议会议,审议摩尔线程智能科技(...
佛山家博城二拍流拍!起拍价已降... 9月23日,佛山国际家居博览城以 约8.5亿元的起拍价开启第二轮司法拍卖,其间,7359次围观,终因...
以“新”动能守护百姓“钱袋子”... 近日,由国家金融监管总局牵头,联合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共同举办的金融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特斯拉、...   中新经纬9月27日电 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  Wind截图  截至收盘,道指涨0.65%...
《超级女声》20年,我们为何怀... 今年夏天,当李宇春在《脱口秀和TA的朋友们》第二季(以下简称《脱友2》)的舞台上,回顾自己2005年...
美股三大指数集体收涨,特斯拉、... 周五,美国三大股指全线收涨。Wind截图截至收盘,道指涨0.65%报46247.29点,标普500指...
2025全国商用车柴油机1-8... 有人说:在内燃机时代,一个国家的工业装备水平,与其柴油机的制造水平密切相关。其实,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
读懂IPO|岷山环能超两成资产... 本文来源:时代商业研究院 作者:陆烁宜 来源丨时代商业研究院作者丨陆烁宜编辑丨郑琳北交所官网显示,提...
小米求变 小米求变 小米原地踏... 出品 | 虎嗅科技组作者 | 丸都山编辑 | 苗正卿头图 | 视觉中国9月25日晚,雷军第六次登上年...
当慕思遇见鸿蒙智选:开启智慧睡... 在智能家居快速发展的当下,智能床仍处在市场导入期,消费者认知尚待培育,行业标准也在逐步形成。如何让这...
山姆救活了“泡椒凤爪第一股”?... 近日,“泡椒凤爪第一股”有友食品(603697.SH)召开中期业绩说明会,会议上,有投资者提问“在2...
极飞科技拟赴港IPO:去年扭亏... 9月25日,冲击科创板IPO未果的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极飞科技”)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
银河磁体:拟购买京都龙泰100...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 9月26日,银河磁体公告,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的方式向华强睿哲、唐明星、徐...
【重磅前瞻】9月PMI数据将发...   中新经纬9月27日电(李自曼)未来两周(9月29日至10月12日),中国方面,沪深京三大交易所休...
鲍威尔为何给美股牛市预期泼冷水... 作者丨肖宇(中国社会科学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在美联储降息靴子正式落地,以及点阵图显示年底...
丹麦巨头大裁员,掀开国产药千亿... 九月的最后两周,减重药又成医药圈讨论热门。其中,手握药王司美格鲁肽的丹麦制药巨头诺和诺德全球裁员90...
原创 3... 前些年,很多人都喜欢购买房龄在30年以上的老房子。主要原因是:①老房子价格便宜,房价要比周边新建商品...
光大理财成立六周年 以多资产多... 9月26日,光大理财发布了七彩阳光产品体系4.0焕新暨“光盈+”多资产多策略系列解读,引起行业广泛关...
原创 但... 四川天府铁骨铮铮 四川从古时候起就是天府之国,地形那叫一个易守难攻。盆地四周高山围着,西边青藏高原...
联想城市超级智能体成果逐步显现... 本报讯 (记者贾丽)9月25日,在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25数字政府智能应用与创新发展大会”上,...
4600亿立讯精密,开始狂飙 ... 4600亿消费电子巨头立讯精密,爆了!9月23日,在前一天股价“一字板”涨停的背景下,当天立讯精密再...
股价暴涨背后,阿里和百度的野心... 今年股市明显回暖,不少互联网科技公司收获了不错的涨幅。巨头公司里,腾讯上涨最早,去年上半年至今,股价...
白宫传来新消息!事关关税 白宫... 据央视新闻,当地时间9月26日,美国白宫表示,最新针对药品的关税措施不适用于已与美国达成贸易协定的国...
谁把这家拼赢外贸“逆风局”的南... 文 | 白嘉嘉难以避免,9月27日这天将成为许多江苏城市本次苏超的终点。接下来,前八的城市展开激烈的...
AI时代,火山引擎如何重做云计... 文 / 四海来源 / 节点财经云计算可谓妥妥的重资产领域,在大众的认知中,需要时间与资本的长期投入,...
特朗普女婿参与,游戏巨头EA将... 游戏巨头EA正就一项可能高达500亿美元的私有化交易进行深入谈判,这笔交易不仅可能成为有史以来规模最...
600735、300237将“... 下周解禁市值400.81亿元。昨日晚间,新华锦(600735)发布公告称,因公司存在关联方非经营性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