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关税战还没有停,中国就彻底不买美国大豆了吗?目前,双方的僵持局面让美国豆农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已经显现出三大后果,而特朗普是否正在寻求退路呢?
今年上半年,在特朗普发动关税战的背景下,中国对美方采取了对等反制措施,暂停了美国大豆的进口。过去,中国一直是美国最大的大豆买家,每年大约购买2000万吨,占美国大豆出口的40%左右。然而,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完全没有再从美国采购大豆,反而把订单转向了巴西和阿根廷等国家。根据统计,今年8月,中国的总大豆进口量为1227.9万吨,其中有1049万吨来自巴西,占到了85%以上。而在9月23日和24日的两天内,中国又从阿根廷进口了130万吨大豆,给美国豆农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此时,美国的大豆种植者、相关协会和一些游说团体纷纷向白宫表达抗议,认为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政策直接导致了美国大豆的滞销。一些农民甚至警告说,即使特朗普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恐怕也赶不上今年的收获季节。如今,美国的大豆库存已经堆积了上千万吨,若不尽快处理,很可能会发霉腐烂。若中国继续不买,美国的大豆产业面临着灭顶之灾。这是中国“大豆反制”带来的第一个后果。
第二个后果,则可能是共和党的选票危机。美国的大豆主产区集中在伊利诺伊州、艾奥瓦州、明尼苏达州、内布拉斯加州和印第安纳州等地,这些地方是共和党的票仓,而当地的农民多数是特朗普的支持者。2026年美国将举行中期选举,若大豆问题得不到解决,特朗普可能面临着“跛脚总统”的局面,无法保持共和党的选票支持。
第三个后果,直接影响到中美关系的走向。面对美国豆农的压力,今年8月,特朗普曾公开呼吁中国迅速购买美国大豆,并要求订单达到往年数量的四倍。但中国对此完全没有回应。特朗普似乎还没有弄清楚中国的诉求,或者他在装作不懂。特朗普既不愿放弃关税手段,又希望能卖大豆给中国,还要求中国提供足够的稀土。这样的双重要求,不仅显示出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不尊重,也暴露了特朗普在处理中美关系时的误判。最终,他可能会亲自品尝到“反华”政策带来的苦果,美国的豆农、企业乃至普通消费者也会遭殃。
面对这些困境,特朗普开始寻求另一条后路,那就是通过财政援助来解决问题。最近,特朗普对媒体表示,他将推出一项农业援助计划,把部分关税收入用来补贴受影响的美国农民,并称这笔补贴数额不小。他还表示,美国的关税政策最终将给农民带来好处。言外之意是,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有一些损失,美国农民需要坚持,相信他的决策。特朗普的自信来源于关税收入,但他忽视了一个问题:关税一旦提高,进口商品的成本上升,最终这些增加的成本将由美国民众承担。而美国农民本身也是消费者,他们所需要的农药和化肥大部分依赖进口,特朗普的加税政策势必会导致这些农业投入品的价格上涨。此时,一方面是大豆卖不出去,另一方面种植成本又在增加,农民如何“赢”得了呢?
中国的反制措施直接击中了美国的痛点,无论是粮食进口还是稀土出口,都让特朗普感到进退两难,不得不与中国重新谈判。到目前为止,特朗普应该意识到,中国的立场已经发生了变化。中国的“反击”并非空话,是真的有行动的。今后,随着中美在多个领域的交锋,特朗普的威逼和施压对中国不会再奏效,唯有尊重中国的利益,认真听取中国的声音,才能走向明智的解决之道。如今,巴西和阿根廷已经在抢占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很多事都已无法回头,除非美国拿出足够能打动中国的条件或价格,这将是美国挑衅中国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