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印已经在大牢里度过两个中秋节了,但这个中秋节,他一定过得很糟心,因为他当初费尽心机转移的财产,如今都不属于他了。
就在这次国庆前夕,香港高院作出判决,冻结了许家印名下的全部财产,总金额高达77亿美元。
这次判决最令人瞩目的焦点,是连许家印的家族信托也被穿透了。
这不仅意味着许家印人财两空,也给所有的富豪都敲响了警钟,所谓的海外信托绝对安全,其实是个伪命题,真要碰到了高压线,什么保险箱都不好使。
为什么说这件事的影响非常大呢?
因为信托可以说是富豪圈里的理财神器,很多富豪都把它当成了最后一道护身符。
比如传媒大王默多克,他通过设立家族信托,把所有的财产都隔离了起来,让我们的邓姐邓文迪跟他离婚时,几乎分文未得,仅仅分到了两套房子。
还有贾跃亭,他当年跑路美国时,屁股上追着一堆讨债的,于是他就设立了一份信托,把法拉第未来的股份放进去,然后跟债主们画饼,说法拉第未来的未来有多牛,我把你们设置成这份信托的受益人,咱们的债务就一笔勾销。
经过一番忽悠,贾跃亭就这样神奇化债20亿美元,而他自己还有别的信托收益,至今仍然在吃香的喝辣的。
还有前阵子的宗庆后家族信托事件,老宗就是想用信托给几个私生子一份保障,结果却被大公主截胡了。
富豪们之所以如此钟爱信托,是因为信托最大的功能就是风险隔离,理论上讲,你一旦把财产交给了信托,这些财产就像不是你的了,信托机构会按照你们的事先约定,把财产返给受益人,但里面的原始本金谁也动不了。
所以很多富豪都喜欢用信托给自己留一条后路,假如以后破产了或者犯事儿了,还有信托返的钱可以花,仍然可以维持奢侈的生活方式。
许家印也是这么干的,早在2017年,恒大还如日中天的时候,许家印就开始转移财产了。
他通过一家叫鑫鑫BVI的离岸公司,以分红的形式转移恒大的利润,光2017年就转走了60亿美元。
也就是这一年,他在香港设立了家族信托,约定要放23亿美元进去,他的两个儿子许智健和许腾鹤被设成了受益人。
许家印的这份信托文件中规定,本金不可变更、不可撤销、不可追缴,只能领取利息,后来又增加了一条,说只有在许家印去世后才可以动用本金。
按照许家印的想法,只要钱进了信托,就算以后恒大倒了,自己出事了,家里人也能靠这23亿美元衣食无忧,继续享受奢靡的生活。
结果千算万算,这笔信托还是出事了。
这笔信托之所以被穿透,关键的原因就一条,香港法律讲究实质重于形式,香港高院找到了这份信托的漏洞。
首先,许家印设立信托的目的不单纯,有躲避债务的动机。
法院认定,恒大早在2017年,就开始了系统性的财务造假,同时却仍然在搞巨额分红,许家印作为恒大的负责人,对此心知肚明,他明知道恒大随时都有可能暴雷,却把巨额财产转移进了信托,就是为了提前圈占财产,损害债权人的利益。
所以这种不怀好意设立的信托,法院不予认可。
其次,这笔钱的来源也不干净。
这23亿美元,并不是源于许家印自己的合法收入,而是他利用恒大老板的身份,通过关联交易、违规挪用等手段,从恒大套出来的。
从本质上看,这些钱都是供应商的货款和老百姓的购房款,许家印凭什么拿它来设立信托?
各种因素叠加,香港高院直接判定,许家印的这份信托违法,这23亿美元也得拿出来还债。
这次判决,其实并不是信托工具本身失效了,而是确认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法律原则,信托不能作为欺诈债权人的工具。
这也给其它的富豪都提了个醒,设立信托可以,但要确保自己的钱是干净的,目的也不能是为了欺诈别人。
更绝的是,这次判决其实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突破。
香港高院这次认定,许家印离婚缺乏真实情感破裂的基础,具有显著的避债动机,跟信托都是同一套财产保护策略的不同步骤。
直白点说,离婚和设立信托一样,都是许家印的逃债策略。
其实在这之前,大家都知道许家印是技术性离婚,但因为缺乏法律依据,对丁玉梅拿走的大部分财产都没有办法。
但现在不一样了,有了这个认定,就意味丁玉梅通过离婚拿走的钱都是非法的,这些钱都得追回来。
许家印本以为离婚以后,自己扛着所有的债务,丁玉梅就可以带着孩子逍遥法外了,丁玉梅本来就带走了不少钱,还有信托的钱又上了一重保险,这样自己的家人就绝对安全了。
可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海外信托被穿透,丁玉梅吃进去的也得吐出来,许家印的所有谋划都变成了一个笑话。
这也不仅意味着一个家族的覆灭,更是给所有的富豪都提了个醒,靠违法得来的财富,终究会连本带利都还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