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顶级富豪的世界里,家族信托长久以来被视为财富的“诺亚方舟”和“最后防线”。它像一个结构精密的金融保险箱,理论上可以将个人资产与企业风险、债务纠纷彻底隔离。
然而,2025年9月,香港高等法院的一纸判决,击碎了许家印精心构建的海外资产“安全屋”。法院不仅授权清盘人接管许家印名下资产,还将其通过离岸家族信托持有的财产一并纳入接管范围,同时也引发了一场席卷全球的资产追索风暴。相关话题冲上热搜第一。
2019年,恒大危机尚未全面爆发,许家印夫妇已悄悄在美国搭建起23亿美元的家族信托架构。
资金来自两人2009年至2022年间从恒大分得的500多亿元人民币红利,通过离岸公司层层转移后注入信托,指定两个儿子为受益人。为确保财富传承,信托设计得颇为精细:长子许智健只能领取收益、动不了本金,本金则留给孙辈;这一安排意在确保长子及其后代“衣食无忧”,同时保持家族财富的长期稳健传承。
次子许滕鹤并未获得同等信托安排。2023年,他因恒大财富事件被内地部门带走调查。而长子许智健虽有离岸信托“防火墙”,却仍被香港清盘人起诉并冻结全球资产。
法官指出,许家印虽名义上把资产转入信托,却保留了投资决策、更换受益人等核心控制权,受托人沦为“傀儡”。恒大早在2017年就埋下财务黑洞,许家印明知公司危机四伏,仍在2019年危机爆发前突击转移资产,这明显属于“欺诈性资产转移”。
香港法院“击穿”许家印家族信托,首先是“实质重于形式”,只要委托人能实际控制资产,就不算真正的独立信托;其次是“反欺诈原则”,债务人不能一边欠着巨额债务,一边用信托为家人保留财富;最后是“债权人保护优先”,在大规模债务危机中,法律更倾向于维护被欠薪、欠房款的普通债权人权益。
判决生效后,清盘人团队启动“全球资产追索行动”,国际司法协助冻结许家印及其关联方在12个国家和地区的77亿美元资产,包括伦敦市中心的33套豪宅、纽约曼哈顿的写字楼以及多艘豪华游艇。
清盘人正式向美国特拉华州法院提交申请,要求依据“欺诈性转移”条款撤销那笔23亿美元家族信托,该案已进入证据交换阶段。
按照美国信托法,一旦合法设立信托,信托财产法律所有权转移至受托人名下,原则上独立于委托人债务。香港法院的裁决无疑对该信托形成巨大压力。清盘人可能会寻求美国法院的协助,以欺诈转让为由挑战信托的有效性。
许家印的美国信托是否会被攻破,目前取决于美国法院对香港清盘人提交证据的认可程度。
来源 | 锦观新闻、凤凰网财经、中国新闻周刊
主编 | 彭丹
编辑 | 蒋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