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说起汽车产业,让人最大的感觉就是各种冰火两重天,一方面是各种新能源车企的遥遥领先,但是另一方面却是传统车企的各种不景气,就在最近知名汽车零部件产业巨头博世宣布要追加裁员,甚至喊出了要为节约每一分钱而战的口号,这样的博世到底意味着什么?我们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一、为节约每一分钱而战的博世
据财联社的报道,德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Bosch)表示,未来五年将裁减1.3万个岗位。与此同时,博世正在大力押注人工智能(AI)技术,以提升生产力。
博世声称,公司计划在2030年底之前分阶段裁减员工,主要集中在博世移动出行业务部门。
博世董事会成员、劳资事务总监Stefan Grosch表示:“我们必须紧急着手提升出行业务板块的竞争力,并持续进行结构性的成本削减。这对我们来说非常痛苦,但遗憾的是已经别无选择。”
此次裁员计划是在2024年公布的裁员方案之外追加的。也就是说,加上2024年已公布的9000人裁员计划(其中4500人已完成离职手续),博世累计裁员规模将达2.2万人。
截至去年12月31日,博世全球员工总数约41.79万人,其中逾20万人在移动出行业务部门工作。
博世坦言,裁员与业务重组的背后是移动出行业务每年约25亿欧元(约合29亿美元)的成本缺口。公司将这一缺口归因于市场环境紧张、竞争加剧,以及新技术在市场渗透方面遇到困难。
该公司此前也表示,在需求疲软、贸易壁垒加剧的艰难环境下,公司将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为每一分钱而战”。
二、汽车巨头博世追加裁员到底意味着什么?
近来,博世大规模追加裁员的消息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行业乃至整个制造业引发了强烈的震动,我们到底该怎么看这件事呢?
首先,博世大规模裁员实属意料之中。近年来,汽车产业的竞争已步入白热化阶段。曾经凭借深厚技术积累和品牌优势称霸市场的欧洲传统汽车巨头,如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随着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以及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求发生了显著变化。这些变化使得传统燃油车的市场份额逐渐萎缩,而欧洲车企在转型速度上相对滞后,导致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下降。
作为汽车零部件领域的“卖水者”,博世与整车厂商紧密相连,当整车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时,必然会传导至零部件供应商。失去了下游客户的稳定订单支撑,博世遭受到了最根本的冲击,营收增长乏力,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裁员成为其应对困境的一种无奈之举。
其次,世界经济波动与贸易摩擦加剧了行业的困境。最近几年,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蹒跚不稳,各国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增加。与此同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零部件产业首当其冲。
一方面,原材料价格波动剧烈,增加了生产成本。另一方面,关税壁垒的存在影响了产品的跨境流通,削弱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博世作为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其供应链遍布全球各地,受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的影响尤为明显。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它不得不采取裁员等措施来降低成本,以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
第三,对于博世而言,裁员是降本增效的必要手段。在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在行业中立足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通过裁员减少人力成本支出,可以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技术研发、产品创新等关键环节,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此外,精简人员结构也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打破原有的路径依赖的束缚,使决策更加迅速和灵活。
第四,从长期来看,汽车零部件产业正处于大规模洗牌的阶段。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趋势。在这一过程中,传统的零部件企业面临着被淘汰的风险,同时也孕育着新的机遇。博世这样的传统巨头必须积极转型,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增长点。比如说,加大对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研发力度,拓展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车联网等领域的业务布局。只有不断创新和变革,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这也是当前最考验博世的事情,能不能做到只能看博世后面的表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