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后台好多朋友问我,说七部门一起发了个《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又是算力又是人工智能的,到底跟咱们A股投资者有关系没?别急,帮主我做了20年财经记者,又一直专做中长线投资,今天就用大白话跟你掰扯清楚——这可不是普通的政策文件,里面藏着未来三四年的主线机会,看懂了能少走不少弯路。
先跟大家说个实在的,很多人一听“服务型制造”就犯懵,觉得这词太专业。其实简单得很,以前工厂是“只卖硬疙瘩”,比如卖机床就只给你个机器,后续咋样不管;现在不一样了,得“软硬一起送”,卖机床的同时,还能远程帮你监控机器运行、做保养,甚至根据你的需求定制整条生产线——这就是服务型制造,把“卖产品”变成了“卖产品+服务”,既帮企业提效率,也让自己的生意更稳。
这次七部门联合发文,从工信部到人社部、商务部,覆盖面这么广,就说明这事儿不是“一阵风”。方案里明确说了,到2028年要完成20项标准制定、打造50个领军品牌、建设100个创新高地——这些数字不是随便写的,是给行业画了条清晰的成长线。对咱们中长线投资者来说,这就是“找好公司”的指南针:那些能把“制造+服务”做扎实的企业,会拿到更多政策支持,市场份额也会往它们身上集中,业绩自然有支撑。
大家最关心的肯定是,这政策能利好哪些板块?别光盯着“人工智能”“算力”这些热词,得看背后的真需求。方案里提了“按需布局算力基础设施”,意思是以后工厂搞智能化改造,得有足够的算力支撑,那能给制造业提供算力服务的公司,就不是炒概念,是真有订单能落地;还有“推动AI与服务型制造融合”,比如用AI帮工厂优化生产流程、做质量检测,这些能拿出实际解决方案的AI企业,比那些只讲故事的靠谱多了。
另外还有个“共享制造”也值得留意,比如建共享工厂、开放检验检测资源。以前小厂子想买台高端检测设备,动辄几百万,舍不得;现在可以找共享平台,按次付费用设备,成本降了不少。那运营这些共享平台的企业,生意不就越来越多了?这也是实实在在的增长逻辑,不是虚的。
我一直跟大家说,中长线投资别追短期热点,要看“政策扶、需求真、业绩实”的领域。这次的方案从2025年覆盖到2028年,是长期规划,涉及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本来就是咱们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这些领域的企业,只要能踏踏实实做业务,不是靠概念炒作,业绩会慢慢释放,股价也会跟着走稳。
当然了,也不是说沾边的股都能买。还是老规矩,得看公司基本面:有没有真的在服务型制造上布局?有没有实际的订单和营收支撑?别光看名字带“制造”“科技”就冲。后续我也会持续跟踪这个领域的优质企业,有好的标的会再跟大家细聊。
总之,这次七部门的新政,不是给咱们画饼,是指了个明路。咱们做中长线的,就跟着政策扶持的“真需求”走,比瞎追热点靠谱多了。你们要是对里面的某个方向还有疑问,比如想知道“算力基础设施”具体看哪些细分领域,也可以在评论区说,咱们下次再细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