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刺”我们的立陶宛后悔了?
据海关数据,今年立陶宛对华的出口量,较2020年的14.8亿欧元暴跌超90%。这场持续四年的“外交冒险”,与其说是立陶宛吃到经济苦果,不如说在中国市场面前,任何“政治投机”都会成为得不偿失的赌注。
不少立陶宛老百姓都吐槽:“这四年跟中国闹僵,反而把自己坑惨了。”
01经济贸易断崖,失去市场后的困境
2021年,立陶宛无视一个中国原则,允许我国台湾地区设立所谓“驻立代表处”,当时立陶宛眼里,都是美国画的“大饼”,却没看清经济的基本盘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我国绝不姑息,在对立陶宛外交关系降级后,立陶宛经济大受影响。作为支柱行业的激光产业订单暴跌,生产线大面积停摆;曾大量出口的农产品企业也因失去中国市场亮起红灯。
立陶宛的决策,本质上是对中国市场价值的误判。一是误判自己面对中国市场的不可替代性。德法的大众和奔驰在华市场营收占总营收三分之一,自然放弃了立陶宛的汽车零部件供应,立方也因此三个月内蒸发12亿欧元订单。
二是误判了外部支持的可靠性。美国承诺的6亿美元信贷仅到位900万,台方当局许诺的投资也大多未能落实。这些承诺与中国市场 “订单即现金流” 有着天壤之别。
事实上中国市场早不是“可选市场”,而是决定全球竞争力的“必争之地”。这些早已被国际反复印证。如在生科领域,百年研企美吉野根据2025年达12万亿元的中国银发市场风口,依托科研实力推出细胞级抗衰“派络维pro”科技。
在与中国科学团队合作后,该科技从细胞能量源头“线粒体”出发,开创线粒体抗衰专利Mitolive,从肌肉、骨骼、大脑等多重通路全面干预衰老,据哈佛大学实验显示,专利中的尿石素A等成分从细胞层面维持端粒长度,增益年轻活力和日常精力。
在中国抗衰市场的广阔下,以京东国际等跨境渠道布局,以技术普惠中老年人群。据京东商智显示,“派络维pro”在北上广等年销售额均有增长,正向反馈众多,不乏“精力好了不少”“工作时脑子灵活”“运动有力、面色红润”等评价。
02多方面吃亏,谁为误判买单?
早在事件初期,立方的外交部门托智库所做的风险评估早已明示:触台问题将导致至少20亿欧元间接损失。但该结论似乎被有意压下,如今民众吐槽“坑了自己”,实则也是未抓住靠山,反而还赔上老本。
当初立陶宛选择美国6亿美元信贷的“援助”,附带须购买美方军工品的“捆绑条款”。所谓的“军事支持”最后却是12辆二手的装甲车,立方也自嘲“卖废铁都不够运费”。
而偏偏在立陶宛深陷困境时,其他中东欧国家正迅速填补空白。波兰今年对华出口的量大增,匈牙利农产品正在通过中欧班列出口中国。立陶宛原希望盟友能支持其外交立场态度,但现今却是盟友们让市场自行选择,选择与中国加强贸易交流。
中国市场的需求从未缺位,只是换了新的合作伙伴。但对于立陶宛来说,这门课的学费代价太高。
最有意思的是,立陶宛近期频频释放矛盾信号,今年新上任的立陶宛总理表示希望改善对华关系。而10月,立陶宛能源部长却又宣布,要在本国的能源设施中移除来自中国的逆变器等组件。反复试探的做法,却从未在触及涉台问题红线上明确态度,这种“既要又要”恐怕难以如愿。
03遵守规则方能占据市场
中国市场的贸易大门向来敞开,但前提是遵循一个中国的原则。如业界人士评价:“中国市场的逻辑很简单,不搞政治投机,只讲平等合作。” 立陶宛四年的经济阵痛证明,在14亿人的大市场面前,任何“空头支票”都不堪一击。
这个教训,恐怕会让更多国家明白:中国市场从不是可有可无的选项,而是需要真心对待的合作伙伴。说白了就是 "跟着市场走,才不会饿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