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前几天,我看到一个在文旅局工作的朋友A君转发了一段赛事视频。
球员在草地上飞奔,观众在看台上挥舞旗帜,原来是蒙超(内蒙古自治区男子足球超级联赛)要踢到决赛了。
我正准备划走,旁边推荐又跳出一个湘超现场,一边是球迷嘶吼,另一边是夜市炸串。
再往下滑,赣超、蒙超、渝超、豫超、粤超、鲁超……仿佛一夜之间,全国人民都下场踢球了。
从形式到内容,这些半民间半官方的比赛,几乎场场爆满。
以重庆为例,揭幕战涌入2万多人,5.6元票价开售即秒空,后续巴南主场超2.1万人,云阳官方通报13883人,万人看球成了周末新常态。
我一边看这些数据,一边陷入了沉思。
因为差不多这个时候,旅游行业也到了今年快收官的阶段。
黄金周刚结束,酒店价格回落,航班客座下滑,景区静悄悄,各大OTA首页都开始主推温泉、周边休闲,曾经被寄望拉满的暑期、十一,实际并没有那么爆,甚至不少地方出现了旺季亏损。
但足球却在升温。而且热得出奇地整齐。
湖南、四川、江西、内蒙古都在九月集中开赛,全部打出文旅+足球、周末经济、全民联动的口号,比赛不光有直播、有解说,旁边还配套了夜市、展会、演出,有些城市连交警都开设了球迷专属通道。
山东淄博的齐鲁超联赛还没开始,就在新闻稿里安排了140家企业参展非遗集市,文旅局、商务局、体育局、街道办一个都不落。
从帐篷音乐节到非遗夜游节,从变装局长到争做下一座淄博,现在则是各省轮番上场踢球,这和我们熟悉的那个文旅造节模式越来越像了。
唯一的区别是,这次,大家真的一起上场踢球了。
球员在场上冲刺,球迷在看台呐喊,餐饮摊在场外煎炸,市领导在主席台讲话,抖音博主在赛场边抢拍,文旅宣传在公众号上发布图文,评论区的主基调是一致的:“足球让城市热了起来。”
我忍不住去翻了一下时间线,从川超到湘超,从赣超到渝超,几乎是连轴转,像是商量好的一样,每周都有一个省份开赛,每一场都配着夜经济与球市的组合拳。
就连很多旅游淡季最明显的县市,也都靠这波球赛成功赚了一波人气和内容。
只是这次,地方政府没有再围着网红下跪,把一场场足球比赛,硬生生办成了城市文旅经济的救命稻草。
二
后来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是足球?
又为什么在旅游疲软、消费降速、平台内卷的节点,全国这么多地方都把“搞足球”作为文旅突破口?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新,底层逻辑其实很老。
因为在当下的地方发展语境里,似乎越来越难找到一个项目,能同时满足好组织、易动员、带人气、有画面、好数据,还能长期持续这些条件。
足球却恰好都占了。
先看组织门槛,搞一场灯光秀,需要花钱买设备;办一个音乐节,需要请明星;做一个夜游市集,需要精细化招商。
但搞一场市级、县级足球比赛呢?
场地原本就有,球员都是民间爱好者,甚至很多地方的足协、学校、社区都有现成储备,只要动员一下,就能拉起来,而且各省超级联赛并非今天才有,很多只是不温不火而已。
这让足球成为一种低成本、强动员的手段。
再看传播属性,足球天然有规则、有对抗、比分、转折,这比跳广场舞、唱村歌、巡街节要有内容得多,观众也一看就能懂,拍完、剪完发个朋友圈、抖音、小红书自带话题属性。
值得一提的是,苏超今年又给全国带了个好头,那些以往缺乏包装的地方赛事今年就是蹭“苏超热度”都能让当地老百姓心里痒痒。
因为哪怕你不懂球,也会被一个进球瞬间带动情绪,这种情绪强输出是极少数文旅场景能比拟的。
一个镜头、一个呐喊、一个慢动作,就够某地县城刷屏一整晚。
而对地方政府来说,最关键的,还是数据。
足球比赛的数据是最容易展示的。
场均上座多少人,在线直播多少观众,客流高峰集中在哪一天,配套夜市卖出多少串,样样都是年底汇报、证明今年没白干的有力证明。
这在一个全民考核KPI、竞速竞效比拼的时代,是极其有诱惑力的。
更重要的是,足球还有可持续的想象空间。
不像一些一次性项目,球赛可以打主客场,可以分赛区,可以延续半年、甚至跨年。
像川超、赣超、湘超这样的联赛,周期普遍拉长到3个月以上,部分省份明确安排到明年夏天,这就意味着,赛事可以成为一个地方常态化人气入口,不只是短期的爆点烟花。
而且,足球还有故事。
谁进球了,谁逆转了,谁是黑马,谁晋级了总决赛,都能成为再传播的素材池。
你可以把每一场球变成一场直播,把每一个球员变成短视频主角,把每一个小镇赛场变成游客拍照打卡地。
观众有参与感,球员有仪式感,政府有政绩值,显然这是一套极其适合当下文旅生态逻辑的东西,一如去年爆火的马拉松。
三
很多地方都说足球带火了文旅,但真要拆开看,受益最多的,其实往往是赛场周边那几排夜市摊。
炸串、米线、小龙虾,确实忙了起来。
可再往外看一点,很多比赛城市,酒店没怎么涨价,景区没有爆满,文创店照旧冷清,老街也没多热闹几天。
都说文体不分家,但至少目前还是让人遗憾的断链状态。
或许因为球赛带来的流量真的很短,短到只能在场馆周边激活一小圈。
更大的问题是,比赛结束后,这些人很快就消失了。
没留下过夜消费,也没延伸到白天文旅,就像一个舞台搭在了城里,观众看完散场,没有人真正进入城市生活的内部,更像一场小城内部的大型自嗨。
球场热,但城还没热,往深一层看,是导流链条断了。
原因很简单,观众们的目标太明确,他们真的就是来看场家乡足球而已,而本地的文旅配套,也没有做足准备去承接这批流量。
有的地方酒店价格没调整,服务也没升级;也有的地方赛场周边没有交通接驳,还有的地方球场和景点压根不在一个区,动线断裂、资源割裂。
而想让足球真正带动文旅,不能只靠比赛本身。
球场要和城市联动,赛事要和住宿打通,赛程要和路线挂钩,直播要能植入周边资源,文旅局则要从一开始就进入赛事设计。
足球与夜市只是入口,真正的价值,在于把人带进城市深处。
让一场球,不只是城市的现场声浪,还能变成游客的完整体验。
就像马拉松能带动全城路线经济,音乐节带动短途过夜消费,足球也完全可以成为一个长链式文旅流量引擎。
只是现在,大多数地方还停在踢得很热的阶段,但如果这套接力能跑起来,那省级足球联赛或许真的可以成为地方文旅的长期入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旅界 (ID:tourismzonenews),作者:theodore熙少
上一篇:大疆「摔跤」,影石「拱火」 大疆摔倒摄像头不动了怎么办 大疆摔了摄像头抖动
下一篇:美参议员就谷歌与特朗普达成2200万美元和解协议质询谷歌、YouTube 美参议员质询波音 美共和党议员回应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