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度递表,轩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轩竹生物”)终于圆梦资本市场。
10月15日,轩竹生物在港交所主板敲锣上市,上市首日轩竹生物股价即高开153.97%,报29.46港元/股。截至10月20日收盘,轩竹生物市值已超过160亿元。
作为一家深耕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型企业,轩竹生物曾在2022年9月向科创板发起冲刺,但在去年5月撤回A股上市申请,并在半年后首次递交港交所上市申请,直至此番登陆港交所。
值得关注的是,在轩竹生物实控人团队中,出现了一位青岛籍企业家的身影——四环医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四环医药”)创始人、董事会主席车冯升。在2024年华润百富榜中,车冯升以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1019位。
此番轩竹生物登陆港股,也是这位青岛籍富豪继四环医药之后,收获的又一个港股IPO。
二度闯关资本市场
官网显示,轩竹生物成立于2008年,是一家以创新为驱动、具有全球视野的中国生物制药公司,布局消化系统疾病、肿瘤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三大核心治疗领域,现有3款商业化产品并拥有超过10项在研项目。
在消化系统疾病领域,轩竹生物拥有已获批上市的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PPI抑制剂安奈拉唑钠肠溶片,可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以及反流性食管炎;在肿瘤领域,治疗乳腺癌的新型CDK4/6抑制剂吡洛西利片,是国内同类品种中唯一获批单药治疗晚期后线乳腺癌适应症的创新药。
可以看到,在轩竹生物身上有很明显的创新属性,而这则要追溯到企业前身山东轩竹对于自主研发的重视。
2008年,当大多数中国药企还在仿制药领域布局时,山东轩竹便已开始着手搭建小分子药物研发平台,其创新能力也被彼时急于提升创新药研发能力的四环医药看重,并在同年完成对其多数权益的收购。
2012年,四环医药完成对山东轩竹其余股权的收购,至此山东轩竹成为四环医药全资附属公司,主要专注于研发创新药。
2018年,在收购山东轩竹股权十年之际,四环医药决定让其独立运营。在外界看来,四环医药这一举动是为了进一步激发创新药业务的潜在价值。
需要注意的是,独立前山东轩竹重点关注小分子药物研发,业务重心也倾注于此,而为使其独立后能够站稳脚跟,四环医药通过收购轩竹生物北京、重组康明百奥实以及技术转让等操作,先后将大分子业务和管线装入其中,进一步完善轩竹生物的业务布局与创新能力。
从母公司四环医药拆分出来后,轩竹生物的创新属性迅速获得资本市场青睐。2020年,轩竹生物完成超9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国投招商,完成融资后,轩竹生物估值已超30亿元;次年,轩竹生物又完成了由阳光人寿领投,倚锋资本、中冀投资、太金资本、国投泰康、海创母基金、中银资本等知名投资机构跟投的超6亿元B轮融资,投后企业估值已逼近70亿元。
与轩竹生物估值一路攀升形成对比的是,四环医药受制于仿制药业务下滑,业绩一度承压,彼时其市值仅49亿港币。
在此背景下,四环医药开始谋划推动轩竹生物登陆资本市场,试图达到“反向输血”的效果。
事实上,此番登陆港股,并非轩竹生物首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2022年,四环医药计划将轩竹生物推向科创板,并计划募资24.7亿元,但在历经两轮问询后,轩竹生物最终在2024年5月撤回IPO申请,随后又在同年11月转战港交所递表,并在今年9月通过港交所聆讯。
其之所以选择转道港交所,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港交所推出的18A规则。据了解,港交所18A规则允许未通过主板财务资格测试的生物科技公司上市,自2018年推出以来,已助力近80家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成为中国创新药企融资的重要渠道。
此番圆梦港交所,标志着轩竹生物在资本市场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上市仪式上,轩竹生物董事长徐艳君也透露了公司下一步发展计划:以上市为契机,坚守“创新驱动、助推中国新药发展,服务人类健康”的使命,为患者、股东和投资者持续创造更大价值。
截至10月20日收盘,轩竹生物总市值达176.1亿港币,约合人民币160.9亿元,股价报34.00港元,几近发行价11.6港元的3倍。
实控人团队现青岛籍富豪
车冯升
从股东结构看,轩竹生物控股股东包括四环医药及其关联方。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四环医药透过其间接全资附属公司轩竹医药及海南四环在轩竹生物全部已发行股本中拥有约56.47%的权益,系轩竹生物控股股东,车冯升为实控人。
另据招股书,车冯升、郭维城、孟宪慧及张炯龙(通过各自全资拥有的实体一致行动)被视为间接持有四环医药已发行股本约55.91%的投票权,其他主要股东包括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机构投资者。
根据猎云网旗下自媒体“直通IPO”的报道显示,车冯升是山东青岛人,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车冯升以50亿元人民币财富位列第1019位,此前在轩竹生物冲刺科创板披露的招股书曾提到,车冯升为塞浦路斯国籍。
公开报道显示,车冯升在西安市第四军医大学取得本科和硕士学历,毕业后当了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医生,拥有逾八年医生/神经科医生执业经验。
作为一名青岛籍企业家,车冯升最早是在海南发家的。1993年,车冯升辞去医生工作,在深圳一家医药公司做起医药销售,并在8年后开始创业,创办海南四环医药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药品研发、制造及销售,公司产品覆盖心脑血管、中枢神经系统、新陈代谢、肿瘤及抗感染领域。
2006年4月,四环医药在百慕大注册成立,并于次年3月在新加坡成功上市。不过,其在新加坡资本市场的表现不及预期,最终在2009年完成私有化,从新加坡退市。
次年,四环医药转战港交所并成功敲锣上市。值得关注的是,在上市首日,四环医药股价就上涨近30%,被称为当年香港资本市场的新股“冻资王”。
在港股上市的前四年,四环医药表现颇为亮眼,股价一股上涨,在2014年10月达到股价最高峰,为6.026港元,且经营数据也稳步增长,在2013年实现营收47.39亿元,净利润则从2010年的5.22亿元,翻倍增长至2013年的13亿元。
得益于资本市场的亮眼发挥,车冯升本人财富积累也水涨船高。在“201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车冯升以153亿元人民币资产,排名第47位,成为海南首富,相较此前一年第156名的排名,提升了超过100个位次。
但好景不长,此后企业发展势头有所减慢,不仅股价走低,截至10月20日收盘,四环医药股价仅1.47港元,且经营状况也出现波动,并在2022年录得上市以来首次净亏损,净利为-19.15亿元。
受此影响,车冯升个人财富表现也显著下滑,在2024年胡润百富榜中,他以50亿元财富位列第1019位,较十年前资产缩水明显。
而深究四环医药持续下滑的表现,主因是受仿制药业务在集采下利润空间大幅收窄影响,对此车冯升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着手谋划公司业绩第二增长曲线——医美业务。
早在2014年,四环医药就曾与韩国生物制药公司Hugel公司签署《独家代理协议》,2021年2月4日,Hugel注射用A型“肉毒素”乐提葆正式上市,成为第四个获准在中国上市的A型肉毒素。
2025年中报显示,医美产品在四环医药主营业务中收入占比达51.06%,比重已经超过半数。
得益于医美业务的强势增长,在今年半年报中,四环医药营收和净利均强势反弹。其中,营收增速在此前连续三次半年报中录得负增长后,终于实现正增长,达到11.46亿元,同比增长20.69%;净利则同比由亏转盈,达到1.026亿元,同比大增406.97%。
眼下,随着轩竹生物成功分拆上市,这位青岛籍富豪收获了自己的又一个港股IPO,但与此前面临局面类似的是,在登陆港股的高光时刻之后,如何能让企业保持持久的竞争力,则是摆在车冯升面前一个很现实的挑战。
根据招股书显示,2023年、2024年及2025年第一季度,轩竹生物分别实现收入2.9万元、3009.4万元及255.9万元;同期,公司分别亏损3.01亿元、5.56亿元及0.65亿元,不到两年半的时间里,累计亏损已超9亿元。
轩竹生物的亏损,主要来自于研发活动产生的成本,2023年至2025年前3月,轩竹生物研究及开发开支分别为2.39亿元、1.86亿元、5300万元,占各年度期间经营开支总额的70.9%、32.2%、77.6%。
在此背景下,港股上市所募集的资金将为轩竹生物提供关键的资金支持。公开报道显示,轩竹生物此次共募集资金净额约7.01亿港币,根据公司规划,其中45%将用于核心产品的研究及开发,20%用于增强商业化及市场营销能力,14%用于关键产品研发,11%用于其他候选药物研发,剩余10%用于营运资金。
对于车冯升和他的轩竹生物而言,资本运作终归只是一种手段,企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下去的关键,还是在于研发与市场的双轮驱动。
要知道,目前轩竹生物共拥有超过十种在研药物资产,涵盖多个治疗领域,这种多元化布局固然有助于分散风险,但如果主要产品商业化不及预期,公司可能面临持续的资金压力。
再者,梳理车冯升从商以来的经历可以发现,作为一名青岛籍企业家,他与这座城市却几乎没有任何交集。
不过,在青岛将生命健康产业列为“10+1”创新型产业体系中要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并提出打造“中国康湾”的背景下,双方完全有达成合作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