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个中国产品卖这么贵?”这句质疑,曾是仝立新和他的品牌“优贝(RoyalBaby)”在海外市场面对的常态。
他的儿童自行车在海外市场卖到700多元,高档产品价格超过2000元,打破了不少人对“中国制造”根深蒂固的廉价印象。
16年前,他决定进入儿童自行车行业。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版图中,儿童自行车是一个极度传统,甚至略显沉闷的赛道。大多数人对它的印象,是固化的生产流程、低价竞争和“玩具”的定位,鲜有颠覆者。
然而,仝立新却成为了这个行业里 “异类”。他创立了 “优贝(RoyalBaby)”品牌,用16年的时间,将这个不起眼的品类,不仅在国内做到了行业TOP1,还蝉联美国亚马逊“BestSeller”榜首10年。
在欧美市场,那些动辄拥有百年历史的品牌,其名字本身就是品质与信赖的代名词,是几代人童年记忆的一部分。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有刻板印象,他说,未来自己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偏见,将“中国制造”做成一个深入人心的“世界级中国品牌”。
被逼出来的“厂长”
2009年是电商发展的早期阶段,草莽英雄辈出。这一年,仝立新在北京注册了新公司,推出了儿童自行车品牌,中文名“优贝”,英文名“RoyalBaby”。
那时的他已不再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他曾在国企端过铁饭碗,也创办过一家贸易公司,有多年的商业历练。在投身儿童自行车之前,他的团队试水过纺织品、化妆品等,都小有成绩。
在创业过程中,他很快意识到一个瓶颈:“如果我们不能控制供应链,想把事业做大就只是一厢情愿。”
选择儿童自行车是经过了冷静的分析。“这个行业极度传统,竞争层次很低。市面上的产品基本上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什么创新。即便是一些老牌子,也大多采取贴牌模式,对童车业务缺乏真正的研发投入。”
行业技术含量偏低、消费者痛点明显,这是一个值得尝试的理想战场。加上考虑到自己有供应链合作资源,他和团队决定进入这一行业。“我们有可能掌控整个供应链,而不是只做其中一段,避免了未来做大时受制于人。”
创业之初,他与那些为国际大牌代工的江浙工厂合作。然而,大半年的磨合下来,矛盾在一线车间里频繁爆发,结果让他深感无奈,。
品牌从一开始就定位中高端,要求烤漆必须经过三到四道工序,层层涂装,以达到理想的色泽和质感。但在工厂老师傅看来,漆面出现一些细微瑕疵是“正常现象”,不应该被划为“不合格品”。“品管甚至和工厂老板吵起来,对方会说:‘你要求太高了!我们做了这么多年都是这样,你们是不是不懂行?’”
包装也是双方拉锯的焦点。为了实现“让家长也能轻松地组装起来”的目标,他们提出“95%包装”,要求出厂前几乎所有部件都已预装调试完毕,消费者到手只需拧上几颗螺丝。这个设计提升了用户体验,却也打乱了工厂追求计件效率的生产节奏。工人们的效率降低,怨声四起,矛盾越来越多。
“被逼的。”无奈之下,仝立新决定自己建厂。他找到了一个朋友一起投资建厂。2010年,两人抱着一种“背水一战”的决心,在宁波成立了工厂。
拿下国内Top1
最初几年,他们经历过南方雨季的洪水,一发洪水就要担心工厂的材料安全,也承受过自建工厂的巨大资金压力。但幸运的是,掌控供应链后,产品力提升,品牌迅速在线上市场得到了回报。
仝立新回忆,在那个还没有天猫的淘宝时代,如果你在线上搜索“儿童自行车”,首页上几乎一半都是“优贝”的产品。凭借着“95%预装”和获得专利的“永不折弯的辅助轮”等创新设计,品牌迅速俘获了那些“在线下买不到好产品”的家长。
当时,淘宝上90%以上的儿童自行车售价集中在430元以下,而“优贝”的定价基本在500元以上,却依然供不应求。
线上成功后,他迅速布局线下经销商渠道。到2013年,“全国一线城市的优质母婴店、自行车行里,几乎都能看到‘优贝’的身影“。在电商野蛮生长的“好年头”,“优贝”一年能卖出约40万台车,稳坐国内中高端儿童自行车市场的头把交椅。
然而,商业世界的规则总在改变。
2013年,就在“优贝”国内业务迅速发展之时,仝立新察觉到了危机。在线上,电商生态正在发生剧变,各种商家进入市场,市场上产品鱼龙混杂,品牌的线上销量受到冲击,并且,合作的网络经销商也受影响,甚至很多经销商都关店了。
那几年,加上中国新生儿人口出现下降趋势,他决定必须出海,拓展全球渠道,挖掘新的增长机会。
蝉联海外榜首10年
带着在国内市场验证过的成功产品和供应链基础,2015年,“优贝”开启了国际化道路。但在欧美市场,品牌面临着与百年老牌的正面竞争,如美国的“Schwinn(舒赢恩)”,英国的“Raleigh(雷利)”,以及德国的“Puky”,奥地利的 “Woom”等现代品牌的竞争。
消费者愿意为这些品牌的历史和口碑支付高昂的溢价,但对一个来自中国的品牌,认知需要时间来建立。最大的阻碍,就是海外市场对“中国品牌”的刻板印象。
“为什么一个中国产品卖这么贵?”这是他们听到最多的质疑。“在欧美市场,‘优贝’的定位是中档偏上,而在其他发展中地区,它几乎是最贵的产品。”他记得英国的一位经销商,在展会上连续看了“优贝”三次,才犹豫着下了第一笔订单。
对于各种质疑,仝立新的应对方式是回归产品本身。他有一个雷打不动的习惯:每天花大量时间去看国内外电商平台上的用户评价。“电商最大的好处就是能直接听到用户的声音。”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真实反馈,成了“优贝”产品迭代的素材。
有一年圣诞节前,一位美国客户在评论区抱怨,快递员中午送货时,包装箱上醒目的自行车图案,让他精心准备的圣诞惊喜提前“剧透”了。在经销商看来,这或许是无理取闹,但仝立新却认为,这是团队的疏忽。“作为礼品,产品应该有神秘感。”此后,品牌在圣诞季的包装都做了特殊处理。
与此同时,他带着团队跑遍了世界各地的专业展会,在80多个国家注册了“RoyalBaby”的商标,在全球范围内招募品牌代理。
市场终究是需要好产品的。2015年,他们首次登顶美国亚马逊,拿下了品类销冠。在和那个犹豫下单的英国的经销商合作后不久,这位经销商懊悔地说:“要是早点做你们的产品,我的生意早就做大了。”
他有一个客户是欧洲最大的玩具渠道商之一,其老板多年前就在展会上对“优贝”的产品“两眼放光”,但始终因为价格望而却步。直到几年后双方终于达成合作。如今,这家渠道商每年都在增加“优贝”的SKU,生意越做越大。
产品不断迭代,在全球市场竞争力与之俱增,在之后10年里,品牌稳居平台销量第一。
从制造商到变革者
仝立新介绍,自上世纪70年代美国Huffy公司发明辅助轮以来,这种“四个轮子”的儿童自行车已成为行业标准,长达半个世纪。
2022年,他和团队推出全新的人机工学设计和“易骑EZ”系统,就是要打破这种认知。
“优贝”开始从“产品制造商”迈向“行业变革者”。“我们相信,未来辅助轮将成为一个过时的产品。”他的计划是,用5到10年的时间,在全球市场推广这一理念。“这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种让孩子从滑步车平稳过渡到自行车的全新骑行方式,它让几乎所有学龄前儿童都能轻松、自信地学会骑行”。
创业之初,他看到市面上绝大多数儿童车都被当成“玩具”,车身上挂满了各种廉价、无用的塑料件——挡泥板、后衣架、工具箱、车篮……而品牌从第一款产品开始,就将其定位为“运动器材”。
“你们的车什么都没有,还卖这么贵?”很多经销商初次看到产品时,都充满了困惑。而他的理念是,要让小朋友安全、快乐地去户外运动,减少任何妨碍他们运动的累赘。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团队在研发上重投入。为了解决“孩童刹不住车”这个看似微小却关乎安全的痛点,他和团队花了四五年时间,从零开始研发,最终打造出一款真正能让幼儿用很小的力气就能轻松刹住车的刹车系统。这项技术诞生后,甚至有成人车品牌找上门来,希望将其应用到成人车上。
这种开发,在习惯了“换换颜色、改改车架造型”的行业里,显得格格不入。短期内,消费者很难感知到这些深藏在内部的技术细节,但在他看来,这些投入都值得,早已体现在孩子们的笑脸上。
“很多消费者评价说:‘孩子突然变得特别爱骑车,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出去骑车。’” 公司曾收到一封来自家长的亲笔信。信中写道,他家7岁的孩子有些自闭倾向,做什么事都不自信,尤其羡慕别的小朋友骑车,但自己怎么也学不会。家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买了一台“易骑”自行车。没想到,孩子很快就学会了。
信的结尾,这位妈妈写道:“我看到他和别的小朋友一起骑车时,脸上洋溢着那种快乐和自信,感觉孩子的人生之路都更宽了。”
10多年来,仝立新带着团队,积累了近300项专利,包括专为小手设计的刹车系统、能适应孩子快速成长的车把调节功能等等。目前,他和团队在产品上向上延伸,推出了针对12岁左右青少年的通勤车和名为“菲腾”的专业竞赛系列产品。
在国内,他们进入线下商超,在北京、成都等城市开设了品牌专卖店。在线上,品牌稳居类目第一阵营。在天猫推出的“好评榜”上,品牌不久就冲到了第一;在亚马逊上,“代表着真实用户口碑的“Top Rated”(消费者最佳好评)标签,在他们的类目里,一年多来,只有‘优贝’一家拥有。”
“双11”正在进行,品牌官方旗舰店里已开启了预售,推出了官方立减,半价等福利活动,希望更多人认识品牌。
如今,“优贝”的业务遍及全球90多个国家。16年前,仝立新的使命是“为全世界孩子造车”。现在,他增加了一个“好”字,变成了“为全世界孩子造好车”。
年过五十的仝立新清楚地知道,将“中国制造”真正变成一个深入人心的“世界级中国品牌”,道阻且长。这场关于一辆儿童自行车的全球竞争,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