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陶炜 南京报道
今年以来风电行业猛增的装机量,给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10月22日,中材科技(002080.SZ)发布三季报,称2025年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234.84%,主要受益于风电叶片销量增长及玻璃纤维产品涨价。同一日,康达新材(002669.SZ)则表示,前三季度净利润8000万—9000万元,实现扭亏为盈,风电叶片用胶粘剂业务是核心驱动力。
““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的景气度本身就是上升的,尤其是今年还有个抢装的概念在里面。明年不一定还会像今年这么好,我们也看到有些预测说明年可能会有回落。但从长期来看,对我们产品的需求应该还是稳定的。”康达新材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风电产业链企业频传喜报
近一段时间以来,风电产业链上的相关上市公司频频发布出亮眼的三季报,产业链上各个环节都有不俗表现。
10月22日,制作风电叶片的中材科技发布三季报,2025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3.69亿元,同比增长33.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234.84%。究其原因,主要是受益于风电叶片销量增长及玻璃纤维产品涨价。
“国家现在对风电比较支持,整机商的需求旺盛。我们是做风电叶片的,是给风电整机商做零部件。风电行业的需求大,我们也会受益。”中材科技证券事务部工作人员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从公开数据看,风电行业的上半年装机数据确实非常亮眼。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51.4GW,同比增长98.9%,其中海上风电2.5GW(同比+200%)、陆上风电48.9GW(同比+95.5%)。而从招标量来看,也是在持续攀升。上半年风机招标量达71.9GW,同比增长8.77%,其中陆风招标66.9GW(同比+10.2%),海风招标5GW(同比-7.4%)。
在几乎翻番的风电装机面前,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有不错的业绩表现。向风电提供胶粘剂的康达新材出现了扭亏为盈的业绩表现。“风电叶片之间是用胶粘接起来的,我们就是做中间的那个结构胶的,还有一些树脂类也是供风电使用。风电行业的用量增长,那我们的产品肯定用量也会有所增长。”康达新材的工作人员对本报记者说。
“我们的玻纤里用于给风电供货的产品大概能占到20%到25%。”中国巨石的工作人员告诉《华夏时报》记者。该公司10月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前三季度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9.04亿元,同比增长19.53%;归母净利润25.68亿元,同比增长67.51%。
抢装潮后或有收缩,但长期向好
亮眼的业绩是否能有持续性?从各个上市公司的表态来看,对于明年的业绩表现,多数公司持谨慎态度。但他们无一例外地对风电行业的长期表现有信心。
“风电行业本身就会有一定的波动性。前阵子的话,其实也有一些文章和预测出来,说明年的景气度可能有所下降。因为风电这块他有一个抢装的概念。但就我们整体来说,我们应该还是比较稳定的,可能会受影响,但不会特别大。”康达新材的工作人员说。
“去年三四季度开始,风电这块行情开始回暖,现在算是在周期的高位。明年我们预计会下来一些,但是也不会出现断崖式下滑。”上述中国巨石的工作人员表示。
“长期肯定是没问题的。不管是从国际上还是从我们国内来看,清洁能源肯定是长期受支持的。但具体到行业内的竞争格局,企业的盈利情况,这个肯定不能完全根据政策来,肯定还是跟企业自身有关。”中材科技的工作人员如此表示。
从各家的表态来看,尽管对于2026年的风电行业景气度,都有抢装潮后可能暂时回落的担心。但对于长期的看好,几乎是一致的。实际上,风电行业在“十五五”期间的高速发展依然是大概率事件。就在前几天,《风能北京宣言2.0》正式发布,提出“十五五”期间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2亿千瓦,其中海上风电年新增装机容量不低于1500万千瓦,确保2030年中国风电累计装机容量达到13亿千瓦,到2035年累计装机不少于20亿千瓦,到2060年累计装机达到50亿千瓦。此次发布的2.0,相较2020年发布的《风能北京宣言》,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加。
“风电行业景气度上升的内在逻辑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支持持续加码,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后,风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层面和地方政策的有力推动,包括大型风电基地规划和建设加速;二是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风机大型化趋势明显,单机功率提升带动发电效率提高,同时制造成本持续优化,使得风电项目投资回报率更具吸引力;三是市场需求旺盛,在能源转型背景下,电力企业加大风电项目投资,海外市场出口也保持增长势头。关于景气度可持续性,从长期看,风电行业发展前景乐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年均新增装机将保持较高水平。短期可能受原材料价格波动、电网消纳等因素影响,但整体向上趋势明确。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盈利前景有所分化。上游零部件制造如叶片、塔筒等受益于需求增长,但面临原材料成本压力,具备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的企业盈利更稳定。中游整机制造竞争激烈,价格压力较大,但龙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和海外市场拓展有望保持较好盈利。下游风电场运营收益相对稳定,长期购电协议保障收入,但受资源条件和政策影响较大。整体看,产业链中技术领先、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产业观察家洪仕宾对《华夏时报》记者说。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