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剁手前必看!这份网络购物提示帮你避坑~
创始人
2025-10-26 20:09:57

“双十一”电商购物节火热开启,网络消费迎来高峰,直播带货等新型营销模式更是成为消费热点。为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规避购物陷阱和消费风险,特发布网络购物消费提示。

一、选择正规平台,

核实商家资质

建议消费者尽量选择经营规模和商品交易量大、信誉等级高和消费评价好的电商平台,要认真查看商家的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资质信息。购买商品时要从信誉度、成交记录、评价详情等多方面对网店进行比对,选择合适的商家。

二、明晰优惠规则,

防范消费陷阱

先提价后打折是一些商家惯用的伎俩,消费者要尽量选择熟悉的商品下单。针对购物平台推出的“全年最低”“抢购”“狂欢节”等各种花样繁多的促销预售活动,消费者在购买前要了解清楚活动的详细情况,保留活动细则、礼品清单、订单等相关截图,以防商家事后私自取消订单、修改活动详情,致使消费者利益受损。

三、理性看待宣传,

按需购物消费质

参与直播带货、社交电商等新型购物模式时,警惕主播利用“全网最低价”“限量秒杀”“最后X件”等话术营造的紧迫氛围,保持冷静,按需购买;切勿通过私人链接、二维码或其他方式进行线下交易或直接转账,确保资金安全。

四、仔细查验商品,

保留消费凭证

收到商品时,建议当场查验,核对商品型号、规格、数量等是否与订单一致,外观有无破损。如发现问题,应拒收商品或拍照留存证据,并及时与商家、平台沟通。注意保留购物凭证、聊天记录、电子支付记录、商品宣传页面等证据,便于后续维权。

五、知晓退换规定,

依法维护权益

了解并熟悉“七日无理由退货”等法律法规赋予的权利及适用范围。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与商家、平台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可拨打12345热线或通过全国12315平台进行投诉举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我们郑重提醒网络经营者,特别是直播带货商家及主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法律法规,落实主体责任,真实、准确、全面地披露商品和服务信息,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严格履行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义务;规范促销行为,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和谐稳定的网络消费环境。

来源:网络交易监督管理科

初审:吕 靖

复审:任文明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招行高管分工微调:首席风险官变...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黄子潇 深圳报道10月31日晚间,招商银行发布两则董事会公告,涉及两位高管的角...
我国最大750千伏超高压环网工...   10月30日,在西北网调的指挥下,随着且末750千伏变电站成功带电运行,和田—民丰—且末—若羌7...
晓数点|一周个股动向:最牛股已... 本周(10月27日至31日)A股整体冲高回落,沪指前半周突破4000点,连续创10年来新高。截至周五...
抱紧中海油“大腿”,祺龙海洋靠... 来自中海油的收入占比达93%作者|杨果果编辑|刘钦文在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深海作业中,一根看似普通的钢...
狂揽140亿,浙江闯出叉车巨头... 三季报“出炉”,有人负重前行,有人轻盈领跑。截至2025年10月30日,从已公布的2025年三季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