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王”京东物流:既要又要还要 卷王服装供应链 卷王生鲜牛肉
创始人
2025-11-05 00:03:28


在10月31日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全力打造一张更具韧性的“超级供应链”。一周前,京东已经为这一宏大构想布下先手棋——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这无疑是中国物流史上前所未有的计划。问题是,京东物流的账面上够钱吗?

“卷王”京东物流:既要又要还要

杨雪

刘强东过去一个半月露了两次脸。

一次是在“京东品酒会”的直播间,他亲自下厨,炒制了一道宿迁名菜“黄狗猪头肉”。另一次则是在几天前的韩国APEC峰会期间,有人拍到刘强东和他妻子章泽天并排而坐,二人均低头看着手机。刘强东神情专注严肃,眉头紧锁。随后他在朋友圈自嘲:“这张照片让我从此在老婆面前没有了自信。”


图源网络

就在这次APEC峰会上,刘强东发表讲话,京东将全力打造一张更具韧性的“超级供应链”,构建扎根于中国、以亚太为支点、辐射全球的稳定高效的供应链网络,降低断链风险。

一周前,京东已经为这一宏大构想布下先手棋。10月24日,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要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全面投入物流供应链全链路场景。


图源网络

这无疑是中国物流史上前所未有的计划。当这串数字出现在公告中,引发市场惊叹之余,也不禁引起疑问:这场大采购要耗费多少钱?是否会拖累京东物流的财务表现?

采购百万机器人,花得起吗?

为估算京东物流计划里所提到的机器人、无人车和无人机的投资成本,YOUNG财经查阅了多个海内外ToB采购平台和资讯网站。

据Qviro平台,适用于物流行业的自主移动机器人,初始购买价格从小型机的1万美元(折合约7万元人民币)到大型、更复杂机型的10万美元(折合约72万元人民币)不等。以一台含导航与基本控制的主流AMR/分拣机器人为例,价格起码在8万元人民币。

无人车用于京东物流的末端配送场景。此前有报道指出,新石器公司是京东的主要外部采购方。目前,新石器的主流无人车型(如X3和X6)的裸车价格控制在4-5万人民币的区间。

无人机方面,针对末端配送和中载支线级两个场景,多旋翼物流无人机可分为两大类。用于末端配送(如外卖、短途“最后一公里”快递、园区内部配送)的小型无人机,价格一般在10万元以下。如大疆曾发布过其首款运载无人机,售价89999元起。而针对支线物流、山区物资运输或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要用到定制化工业级机型,价格将会更高。

根据上述市场报价,按照所计划的“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进行保守估算,京东物流五年内的投资成本将不低于2900亿人民币。


YOUNG财经根据公开数据整理

按IFRS会计处理标准与京东物流的年报披露口径,大额采购一般会资本化为固定资产,在财报上,可能体现在折旧摊销成本的增加(短期压缩会计利润)以及持续的现金流出。

从账面上看,截至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手握173.17亿元现金,远远未能覆盖这笔支出。

至于京东物流的母公司——京东集团(持有京东物流63.31%的股权),截至今年上半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及短期投资总计人民币2234亿元。即便考虑每年现金流增长与集团支持,京东也难以独立承担这笔巨额投入。

“既要又要还要”

2021年京东物流在港交所上市时,有人问刘强东,京东物流未来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刘强东回答,是“我们会不会被技术抛弃,会不会因为没有跟上技术发展导致丧失机会”。同年,京东物流的研发支出同比增长36.9%。

2022年-2024年,京东物流在科研路上继续加码,三年累计研发投入超100亿元,比号称“物流界科技狂人”的顺丰还高出不少(近三年70亿元)。其中,2024年研发费用达35.71亿元,占营收1.95%,位列物流行业第一。

目前,京东物流已经落地了一系列科研成果,例如AI大模型“超脑2.0”实现千万级变量2小时内求解,驱动一线效率提升20%;自研的“狼族”机器人军团规模化落地,包括智狼货到人系统、天狼系统、L4级无人轻卡和飞狼无人机等,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5000项。


京东物流的无人轻卡,图源网络

京东物流仓储网络几乎覆盖全国所有的县区,已经是中国最大的仓储物流网络之一,为什么还要“卷”技术、大举布局无人化智能仓储?

京东物流的成本构成显示,员工薪酬和外包成本是京东物流总成本中占比最高的两项,2025年中报显示这一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比重达到77.4%,高于顺丰等同行。而无人化仓储通过自动化设备替代重复性劳动,将降低人力依赖,并实现降本增效。

在大手笔采购和自研智能设备的同时,通过梳理近两年京东物流的大动作发现,该公司还有另外的扩张计划。

2024年,京东物流发布了“全球织网计划”,把目光望向海外,海外仓、国际航线及国际快递服务能力建设三条线并行。截至今年6月30日,京东物流的海外仓已覆盖全球23个国家和地区。

在2025年中期业绩会上,公司提出更激进的目标:全年自营海外仓面积翻倍——这意味着,京东物流短期内仍将面临海外扩张带来的资金消耗压力。

与此同时,京东物流今年以来开始在即时配送上大举布局。

今年6月,京东物流启动了大规模全职骑手招募计划,参与京东外卖的配送服务。中报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京东物流拥有含全职骑手在内的超66万名自有配送人员,其中外卖全职骑手超15万人,覆盖全国90%以上的县区。

这一投入已经体现在2025年的中报上。数据显示,2025年第二季度员工薪酬和外包成本出现大幅增长。参与仓储管理、分拣、拣配、打包、运输、配送及客服等运营员工的员工薪酬福利开支上半年同比增16.98%,外包成本增19.2%。


图源网络

10月8日,京东物流又花2.7亿美元从母公司京东集团手中获得了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业务。分析指出,收购后,京东物流将实现传统的“仓储-干线”配送网络与达达的“即时配送”网络无缝衔接,构建覆盖从仓库到家门口的完整链路。

一边加码在无人化智能仓储的研发投入和投资,另一边又要兼顾海外扩张和即时配送的布局——三条战线并行,为什么京东物流要这么“卷”?

以利润换战略的“豪赌”

刘强东曾表示:“京东集团所有的业务,只围绕着供应链展开,跟供应链无关的事情,我从来不碰。”在京东的棋盘上,“物流”的角色早已变了。

如今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互联网流量红利、模式创新的光环正在褪去;而AI、大模型、生物医药等硬科技正在成为新的估值标准。

面对这样的转折点,各大科技公司走出了不同的路径:阿里巴巴与腾讯凭借多年的积累,已在云计算和AI等领域开出“第二增长曲线”。就连一度被视为掉队的百度公司,也凭借在AI上的押注,重新赢得了市场关注。

相比之下,京东在这些“最靓丽”的科技风口上显得较为沉默。无论是从投入的广度和深度来看,都难以与阿里、腾讯相比。而当我们回到京东集团的基本盘——电商,其所面临的挑战也同样严峻:线上电商增速放缓已成定局;基于内容推荐和直播带货模式的抖音电商,对京东传统的“货架电商”形成了直接冲击。

因此,京东面临的是这样一个两难局面:如果全面押注AI等新风口,可能会削弱其电商核心竞争力;若继续陷入价格战、品类竞争,又难以形成真正差异化优势。

在此背景下,京东集团扬长避短,发挥在物流与仓储网络上的强项,主攻供应链基础设施,似乎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

再加上,京东物流开始“自我造血”——京东物流自2012年成立以来连续11年一直在亏损,2023年终于实现扭亏为盈;并在2024年业绩猛增,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86.8%至79亿元。京东物流从“成本中心”到“利润引擎”的蜕变,印证了其自建物流的供应链业务所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从京东近一年的动态来看,集团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战略转型,其核心是从一家传统的、以自营电商为核心的公司,转向一个更加开放、技术驱动、并具备全球视野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


YOUNG财经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这一转型的背后,京东物流的战略意义凸显——无论是兴建海外仓、布局即时配送物流网络、还是研发智能无人设备,似乎都为整个集团的新方向铺路搭桥:

京东集团要构建更繁荣的开放平台,引入更多第三方商家,通过高效物流吸引和留住第三方商家的京东物流,成为了集团开放生态的基石。2025年上半年,京东物流服务的外部一体化供应链客户数量超7万名,其中,外部客户收入占比已近7成。

此外,京东集团寄希望于通过七鲜超市、京东便利店等业务争夺“即时零售”新战场,京东物流及旗下的达达集团就承担起构建即时履约能力的重任;刘强东希望在“在海外再造一个京东”的宏图,也高度依赖京东物流在前期的基础设施布局;京东集团正全面转向技术驱动,而京东物流是其AI技术最重要、最前沿的应用场景......

理想很丰满。不过,对于京东物流——这家营收只有集团营收占比15%的子公司来说,在集团这场前景未卜的战略转型明朗之前,或许不得不牺牲短期利润。

2025年上半年,因业务扩张和战略投入,京东物流的利润增长有所放缓——上半年经调整净利为33.39亿元,同比增长7.1%;期内,二季度归母净利润62亿元,和去年同期的126亿元相比直接减半。

同时,中报显示,京东物流的造血能力也出现变差迹象。京东物流上半年的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65.69亿元,同比下降11.02%。反映盈利质量的净利润现金比率,从2024年的3.35(即经营现金流207.9亿/净利润62.0亿),降到2025年上半年的2.2,同比也较2024年上半年的2.85有显著下降。

在让利扩张的同时,营收端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野村报告指出,京东物流货运交付业务面临宏观疲软及竞争加剧等不利因素,中通快递等其他快递公司加入逆向物流市场竞争,将压抑公司的速递业务增长。另外,该投行指出,京东零售去年8月下调电商免运费门槛,受去年下半年包裹量高基数影响,今年下半年业绩增长率可能趋于平缓。

从16年前力排众议自建物流,到现在豪掷千亿押注智能仓储,刘强东似乎正在发起他职业生涯中的“第二次豪赌”。

这场转型的代价不小。除了账面利润可能的侵蚀,对于京东物流来说,更大的风险是“顾此失彼”。如何让传统物流、智能仓储、即时配送与海外业务实现高效协同,对组织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黑猫投诉数据显示,过去30天京东物流收到了1154条投诉——起码从目前来看,京东物流的用户并未十分满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进博会抢“鲜”探馆:网红机器人... 11月5日,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将正式开幕,记者今日提前探馆。目前,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内所有展...
20年不涨价的国货美妆,在拼多... 又一年双十一购物节开启,美妆产品仍旧是最为拥挤的赛道之一,在众多价格不菲的护肤品中,一款二十多年没涨...
“卷王”京东物流:既要又要还要... 在10月31日举行的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刘强东宣布,京东将全力打造一张更具韧性的“超级供应链”...
产品结构调整以及降本减费“双管... 中经记者 尹丽梅 张硕 北京报道一汽解放(000800.SZ)今年第三季度的经营业绩出现了明显的回暖...
中概股下挫,黄金、白银跳水,加... 11月4日,美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截至北京时间23:10,道琼斯指数跌0.32%,标普500指数跌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