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何以能致远(文化中国行·人文观察)
创始人
2025-07-27 22:13:59

  安徽亳州蒙城县图书馆,读者正在阅读书籍。

  胡卫国摄(人民视觉)

  浙江金华婺城区白龙桥镇金奥社区,小朋友们在职工书屋看书。

  潘秋亚摄(人民视觉)

  湖南高速公路服务区阅读室“悦行书屋”里,司乘人员正在阅览书籍。

  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摄

  书籍是文明的载体,阅读是文脉的赓续。

  新时代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倡导下,全民阅读蔚然成风。数千年从未中断的中华文明,在新时代焕发新的荣光。

  7月25日至28日,第三十三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重庆举办,线上线下共展出各类出版物100余万种,浓浓书香弥漫山城。

  最是书香能致远。书香,从来不只是纸页间的墨韵,更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呼吸与文明回响。这浸润人心的书香,如何播撒至每个角落?“全民”二字背后,究竟承载着怎样的时代命题?

  阅读为何要从个人兴趣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从过去的书香世家,讲到现在提倡建设书香校园、书香社会,饱含期待:“书香是一种氛围。”

  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化全民阅读活动”。

  阅读,为何如此重要?

  从孔子韦编三绝,到宋代书院兴盛,再到明代藏书家“天下好书,当与天下读书人共读之”……回溯历史,中华民族的“读书基因”从未断裂。但随着快节奏的经济发展,消费主义与碎片化信息不断侵占深度阅读空间。阅读,开始从个人兴趣爱好,上升为备受关注的公共议题。

  阅读事关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当下,我国人口红利仍在延续。如何持续将人口数量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读书,是重要途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4》显示,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居世界第十位。而排名靠前的美国、瑞士、日本等国家,人均纸质书阅读量同样处于世界前列。“知识就是力量”“知识改变命运”,背后更是一个国家的前途与未来。

  阅读事关人民文明素养提升。文明是现代化国家的显著标志。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往往具备更高的文化素养、更强的道德观念和更开阔的思维视野。从2012年到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76.3%上升至82.1%,稳步攀升的阅读率,为国民素质提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阅读事关领导干部作风与能力建设。领导干部要多读书,从经典著作中汲取智慧,从历史典籍中借鉴经验,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文化要繁荣、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都离不开读书带来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力量。

  正因如此,国家高度重视全民阅读工作。

  今年全国两会,“全民阅读”连续第十二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5月,“制定全民阅读促进条例”纳入《国务院2025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新时代以来,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公共图书馆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20多个省(区、市)陆续制定了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等地方性法规,形成“国家立法+地方配套”的制度网络。阅读,正在被时代赋予更宏大的意义,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支点。

  “研究显示,全民阅读政策通过完善设施、营造氛围、开展活动等措施,有效激发了原本没有阅读习惯的成年居民接触书籍、开启阅读之旅。”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教授李武说。

  在政策推动下,各类阅读活动如繁花般竞相绽放。从全民阅读大会到书博会、图博会,从各地读书月、读书节到阅读竞赛活动、读书讲座活动,每年有数亿人次参与各类阅读活动……第二十二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对于全民阅读品牌活动的参与度近70%,有效促进了居民阅读。

  当阅读成为多数人的习惯,会给全社会带来怎样的变化?

  坐落于北京王府井大街的商务印书馆涵芬楼书店,挂着两副对联,一副写着“数百年旧家无非积德,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另一副写着“涵宇内大智慧,与吾邦共芬芳”。涵养书香,就是涵养一个人的德行、一个民族的品格、一个时代的气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自古提倡阅读,讲究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传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塑造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品格。

  不久前,第四季《北大红楼读书会》第五期开讲,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原副馆长李国荣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早期档案秘密保存背后的传奇故事。2022年4月以来,北大红楼读书会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带领读者在北大红楼重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红色刊物,并邀请各领域权威专家,以全新视角对红色经典进行新时代解读。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王俊深受触动:“我们年轻人要将这些精神传承下去,让信仰之火永不熄灭。”

  阅读,正是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构筑民族精神大厦的重要途径。

  “《我与地坛》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每一句都刚好写进我的心坎儿里”……近年来,大批年轻人重读苏轼、鲁迅、史铁生等。当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压力增大,阅读提供了精神缓冲带。史铁生写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你能创造这过程的美好与精彩,生命的价值就在于你能够镇静而又激动地欣赏这过程的美丽与悲壮。”有读者在社交平台分享感悟:“我读出了一种大难后超脱人生的豁达,我也想拼一把。”

  从更广视角看,阅读不仅是个人成长的阶梯,也能为城市发展、区域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工作日地铁上,手机屏幕里亮着的是各类电子读物;午休时分,白领们走入有声书吧扫码听书;周末,书吧里咖啡香随着书页翻飞,活动区进行名家作品读书会……这样的场景,是深圳人的生活常态。

  2024年,深圳成年居民年阅读量达22本,图书馆科技类书籍外借量不断上涨。“通过全民阅读推广,深圳市民的文化水平、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城市阅读与学习的成效直接作用于城市建设,充分体现在深圳经济特区40多年来的飞速发展上。”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说。

  一个阅读氛围浓厚的社会,往往拥有更理性的公共讨论、更包容的文化心态、更持续的创新能力。当阅读成为社会共识,便能够转化为“社会软实力”。

  江苏淮安淮阴区长江路街道三朱村农家书屋,每到傍晚,书屋便会慢慢热闹起来,“红色故事会”、“乡风文明三句半”演出等活动成为老年人的乐园。大家通过在书中读到的故事,自编自演文艺节目,不时赢得满堂喝彩。三朱村党总支书记张建瑞笑着说:“书屋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特色种植户24家,调解家庭矛盾成功率提升至90%以上。”

  我们距离实现真正的全民阅读还有多远?

  晨光熹微,新疆塔城地区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图书馆馆长胡尔西和同事已把封装的4箱书搬上马背,他们要骑马把书送到正在夏牧场忙碌的牧民手中。

  塔城地区地域广袤,牧民居住比较分散,很难便捷地享受到基层文化生活资源。为了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2024年,塔城地区图书馆启动了“马背图书馆”项目,借助各县市图书馆的力量,根据实际需求把书送到牧民身边。

  目前,我国已有58万余家农家书屋、17.7万家职工书屋,10万余家实体书店、3000多家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社区书屋、共享书架等新型空间不断涌现,全体人民阅读更便捷。

  我们在大步前行,但仍有漫漫长路。

  2024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9.9%,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9本,成年国民对个人总体阅读情况仅有30%表示满意。

  “数字化时代,社会节奏快,静下心来、耐着性子坐着读本书不容易。”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阅读要和传统阅读结合起来,守住我们的内核和素养。”

  数字化阅读正重塑我国成年人的阅读习惯,有近八成的人通过手机进行阅读。“碎片化”难以避免,但不变的是人们对优质文化内容的追求。

  每晚8点,上海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生邹赜韬准时刷新“天一夜读”视频号。视频只有一两分钟,内容却是精挑细选。从文化名人、教授学者,到大国工匠、快递小哥,都可以成为领读员。让邹赜韬印象最深的是“快递小哥”李洋,分享《活着》里老人、老牛进入垂暮却坚强的生命状态,“那朴素声音里带着一天奔波于大街小巷后的疲惫,瞬间就有了画面感。”

  “一两分钟,一本好书最打动人心的部分呈现出来,是把书读‘薄’。被勾起阅读兴趣后,很多人去细读全书,走向更深的阅读世界,这又把书读‘厚’了!”邹赜韬说。

  实现全民阅读,一个都不能少。“实践中,不同人群面临的阅读障碍不同,如未成年人缺乏自主性、老年人存在数字困境、视障群体存在识读能力问题。”李武表示,因此,要更加聚焦“精准支持”。

  技术的迭代,带动了新型阅读方式的盛行,同时释放了更多阅读的公平、便捷。

  辽宁沈阳,浑南九中的语文课堂上,学生借AI软件与名著主人公“对话”,深化对文本的理解;中国盲文出版社研发盲用智能听书机,视障人士可通过语音交互获取网络阅读资源;安徽黄山奕棋镇打造“有声图书馆”,2000余小时的音频中涵盖文学、养生等多类老年人喜爱的主题,扫码即可免费收听,提升老年读者阅读体验。

  科技赋能,让阅读带给更多人幸福。未来,每一名读者将能够从视觉、听觉、触觉乃至更多维度感受阅读的魅力。

  站在文明传承的维度回望,从甲骨文的刻痕到活字印刷的墨香,从线装书的雅致到电子书的便捷,阅读载体在变,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探索从未停歇。全民阅读的深意,正在于让每个个体都能在文字中遇见更好的自己,让整个民族在阅读中积蓄前行的力量。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夏日丰收季:特色农业结硕果 乡...   央视网消息:眼下,在江西省彭泽县太平关乡,鲜嫩的莲蓬也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丰收采摘季。近年来,当地依...
书香何以能致远(文化中国行·人...   安徽亳州蒙城县图书馆,读者正在阅读书籍。  胡卫国摄(人民视觉)  浙江金华婺城区白龙桥镇金奥社...
我国上半年节约物流总费用超13...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7月27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今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成本进一步...
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涉嫌刑事犯罪等...   中新网7月27日电 少林寺官网7月27日发布关于少林寺住持释永信的情况通报,详情如下:  少林寺...
申遗成功一周年!中国最牛的ci...   一年前的今天,2024年7月2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申报的“北京中轴...
辉煌60年·我们的家园丨民族团...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任丽君):西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的地方,在历史长河中,民...
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丨走进彩虹布...   中新网新疆新闻7月26日电(吕路萍)7月25日,“石榴花开 籽籽同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网络...
权威数读|6月份:规上工业企业...   国家统计局27日发布数据显示,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降幅较5月份有所收窄,以装备工业为...
6组关键词看我国现代商贸流通体...   来源:国新办发布会  图片来源:新华社  设计/编辑:郝帅
68.1%、40.9%、72....   央视网消息:国家统计局7月27日发布,6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保持增长,企业利润降幅...
东盟青年眼中的中国—东盟教育交...   “这是一趟收获满满、意义深刻的旅程。”继2024年受邀参加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惊鸿一瞥”后,新...
欧洲头条丨大众承压 美加关税拖...   利润骤降近四成、重组成本高企、全球供应链承压——这是大众集团刚刚公布的2025年上半年财报所揭示...
年中经济观察丨粮食住进“好房子...   今年上半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172亿元,同比增长3.7%,夏粮稳产丰收,为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法润三晋 e法同行|法治润苗擘...   中国青年网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田昕禾)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承载着家庭的希望,更关乎社会的未来...
李子柒回归,外国网友哭了 文 | 价值星球Planet,作者 | 归去来,编辑 | 计然李子柒回来了。11月12日下午4时30...
北京地铁一老太逼人让座不成直接...   7月24日,北京地铁上老人要求挤一挤腾出座位并表示:这是公家场所不是你家!被拒绝后强行坐下。(编...
中央委员王受文,有新职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网站“领导之窗”栏目近日更新显示,王受文已任全国工商联专职副主席。王受文 资...
成都这场火炬传递到底藏了多少故...   昨天(26日)上午  第十二届世界运动会火炬  在成都、德阳、眉山依次传递  这是世运会历史上首...
假扮熊猫“粉丝”造谣敛财——揭...   “大熊猫不该进行野化放归”“电击取精危害巨大”“大熊猫繁育机构进行‘活体实验’”……近年来,一些...
饿了么前CEO确认被抓!上海警...   日前,上海警方通报了一起上海互联网企业高管收受商业贿赂的案件,抓获受贿、行贿犯罪嫌疑人七名,涉案...
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在巴西圣保...   以“中拉命运共同体与人权事业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中拉人权圆桌会25日在巴西圣保罗举办。来自中国与...
秉持诚意和原则,推动中美经贸相...   中美新一轮经贸会谈即将在瑞典举行。这是继瑞士日内瓦经贸会谈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英国伦敦经贸会谈确...
郝光耀,履新   据“铜川党办”微信公众号消息,7月26日上午,铜川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宣布省委决定:郝光耀...
傅华会见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记者 董意行)新华社社长傅华26日在北京会见国际奥委会副主席、萨马兰奇体...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从颜值到产值,...   近日  央视新闻记者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青海省主题采访团  探寻青海乡村的花海产业密码  十多年...
海报丨从一组海报看流动中国彰显...   摄影:连漪 杨青 杜鹏辉 王光辉 俞方平  海报:孟丽静  策划:吴蓉 周大庆 郑悦
焦点访谈丨人享其行、物畅其流 ...   这些年,我们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生活里的中国速度,有时是坐在时速300多公里的高铁上,有时是在家中...
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 降低育...   7月2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有关举措。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涉及千家万户、...
数说中国经济半年报   中国经济交出一份来之不易的“期中成绩单”。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