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炸不断的民族脊梁: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创始人
2025-08-23 21:11:49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炸不断的民族脊梁: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荔枝新闻2025-08-23 07:30

  【编者按】

  在关乎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不分阶层、不分职业,众志成城,共御外敌。从硝烟弥漫的战场到文艺宣传的阵地,从物资保障的后方到秘密情报的战线,万千力量汇聚成不可阻挡的民族洪流。历经岁月洗礼而留存至今的抗战信物,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精神的传递者。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荔枝新闻推出《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系列报道,以“信物”为媒,邀请当代青年与抗战亲历者的后人展开对话,重温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探寻跨越时代的青春信念。

  video

  1937年12月,钱塘江上爆发一声巨响。刹那间,钱塘江大桥钢梁扭曲断裂,桥墩轰然坍塌,浓烟裹着火星弥漫在江面上。茅以升望着江水,内心翻涌着难以言喻的痛楚——这座他耗时900多个日夜、甚至亲手参与打第一根桩的“中国第一桥”,通车仅89天,为了防止日军南进,就这样在他眼前断裂。

  “父亲形容,炸桥就像掐死了自己的孩子。”

  钱塘江大桥全景鸟瞰图

  茅玉麟是茅以升最小的女儿,当年,她还没有出生,但是对于父亲茅以升,她花了一生时间去了解。从钱塘江畔对父亲的回忆,到跨越世纪的精神传承,茅玉麟对话东南大学交通学院茅以升班学生李婧,讲述茅以升用一座钢铁桥,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

  茅以升女儿茅玉麟(左)与青年学生李婧

  天堑难越,誓建中国第一桥

  钱塘江,自古以“险”闻名。上世纪三十年代,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这处天堑,徒唤奈何。江底流沙深达41米,寻常根基无从立足;夏秋狂潮,每秒4米的流速足以吞舟;更有台风肆虐,虎视眈眈。而此前,国外设计师曾放言:“能在钱塘江上造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生!”不到40岁的茅以升,率领一群同样热血的工程师,向不可能发起了挑战。

  “父亲与团队工程师共制作了6套建桥方案,他做了很多钱塘江的水文地理的调研,最后选中一套认为是最好的,用自然界的力量解决自然界的障碍。”茅玉麟说道。他们在绝境中开出生路:首创“射水法”穿透深厚淤泥,用“沉箱法”在激流中浇筑根基,以“浮运法”驾驭庞大桥身……80余项难题被一一攻克,茅以升深知肩上重担:钱塘江大桥的成败,非一人荣辱,实乃中华民族能否挺直脊梁之大事!1934年,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双层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在国人的瞩目与期盼中,破土动工。

  钱塘江大桥奠基仪式上的茅以升(前排中)

  战火迫近,坚守中的生死考验

  桥未成,国难已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会战的硝烟弥漫华东,也笼罩了钱塘江畔的工地。翌日,凄厉的防空警报撕裂长空,日军轰炸机直扑大桥!彼时,茅以升正与工友们在6号桥墩水下的沉箱中研讨。骤然间,电灯尽灭,高压空气或停止输送——一旦断电,江水将瞬间吞噬所有人。生死一线间,他们在冰冷的沉箱中煎熬了漫长的半小时。当警报解除,光明重现,“来到岸上一看,工地上只有一位阀门工人,父亲问刚才怎么回事,工人说飞机又来了,关闭灯是怕被敌人发现。”茅玉麟说,父亲当时非常感动,坚守电闸的工人,未曾离开岗位半步,用生命守护着沉箱内的同胞。

  战火日益迫近,大桥的命运蒙上浓重阴影。茅以升心里思量,“万一杭州失守,这桥不能留给日本人”。可即便炸毁,如果处理不当,敌人仍能修复大桥,快速通车南下。作为大桥的设计者,茅以升最清楚大桥的关键点在哪里。“父亲设计之初,在14号桥墩处,就预留了埋放炸药的方洞。”茅玉麟回忆。这处暗藏的“死穴”,是他最不忍面对却不得不备的“后路”。

  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概观

  痛下决心,亲手炸毁“亲子”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杭州门户洞开。日军铁蹄汹汹,企图跨过钱塘江长驱直入。“此桥,绝不能资敌!”于是,炸毁大桥,阻滞日寇的命令传来。茅以升如遭雷击,心如刀绞。“现在炸桥不可以,因为杭州很多的百姓还没有离开,炸了大桥就等于炸断他们的生路。”茅以升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先布好炸药,兵临城下时再点燃炸药。随后,他一面指挥工兵在大桥最致命处——主跨钢梁衔接点、桥墩承重节点、公铁连接部——精准埋设百余根引信;一面焦灼地守望着,守望着一车车物资和一批批逃难的同胞,通过这钢铁生命线。据许多浙江老人回忆,如果不是这条“生路”,杭州可能也会遭遇一场屠杀。

  12月23日,暮色如铅,离“炸桥令”已过去30余天,日军骑兵部队抵近大桥北端。最后时刻,终究来临,茅以升万箭穿心。

  “轰——!!!” 天崩地裂的巨响过后,开通仅89天的钱塘江大桥,钢梁扭曲断裂,桥墩轰然坍塌,带着满身伤痕,缓缓沉入冰冷的江水中。他悲愤地写下:“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钱塘江大桥炸毁后,日军在江边观望

  守护蓝图,废墟之上盼重生

  硝烟未散,希望未泯。“钱塘江大桥被炸以后,父亲就把所有建桥的资料,包括影片、照片、还有一些书籍等打包成了14个木箱子,随身带着往后方撤离。当时父亲就说:‘抗战必胜,此桥必复’。”茅玉麟回忆。举家后撤时,纵使遭遇大火焚毁了几乎所有家当,茅以升和他的工友们,拼死守护着14箱资料,分寸未损。这沉甸甸的资料,是信念的火种,是复兴的蓝图。

  自忍痛炸桥那一天起,复桥的希望便一直埋藏在茅以升心底。1946年,茅以升带领桥工处的工作人员和精心保护下来的14箱资料回到杭州,开始了钱塘江大桥的修复重建。彼时,时局动荡,经济负担很重,修修停停、时断时续,7年后的1953年,钱塘江大桥才得以完全修复,重新通车,至今仍巍然屹立,并于2006年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钱塘江大桥通车50周年,91岁的茅以升在钱塘江边

  1987年10月,钱塘江大桥通车50周年,茅玉麟回忆当时91岁高龄的父亲,来到了钱塘江边,他拒绝坐轮椅,颤巍巍地扶住桥栏,久久凝望着奔流不息的江水说不出话来……江风拂过他饱经沧桑的面容,他说:“每来一次,就少了一位当年的战友……但这桥还在,还在为百姓服务。想到此,心中亦有宽慰。”

  茅以升与女儿茅玉麟

  今天,当我们驱车驶过这座历经战火洗礼的钢铁巨龙,当我们在桥心公园凭栏远眺,钱塘江的波涛仿佛仍在诉说着那段历史。茅以升的远见卓识——最初的双行道设计、预留的步行空间——至今仍便利着万千行人。他不仅用智慧和钢铁在惊涛骇浪中架起了通途,更在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以断桥明志,挺起了中华民族不屈的脊梁!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永远融入了中华民族浩荡前行的精神血脉之中。

  如今的钱塘江大桥

  监制/王智勇统筹/刘娟制片人/沈颖 周诗婕 冯金同 姜弘毅编导/祝亦楠摄像/孙浩瀚 李博睿剪辑/刘香楠视觉包装/孙伟 乔旭 秦宏图 陈嘉骏文稿/吴珂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开学倒计时,“电子依赖”如何破...   暑假期间,孩子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几率大大增加,有的孩子甚至“游戏成瘾”,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刷...
开学倒计时,“电子依赖”如何破...   暑假期间,孩子玩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几率大大增加,有的孩子甚至“游戏成瘾”,把大量时间花费在刷...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炸不断的民...   抗战信物·时空对话|炸不断的民族脊梁:茅以升与钱塘江大桥  荔枝新闻2025-08-23 07:...
好评中国·大国少年|让抗战历史...   8月2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在内地设立的首个“港澳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香港,不曾忘却的抗战记忆|烽火...   1941年12月8日,日军进攻香港。抵抗仅持续18天,驻港英军投降,香港沦陷。三年零八个月的黑暗...
外媒:2025年上合组织峰会将...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将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中国天津举行,这将是中国第五次主办上合组织峰...
“航站楼”搬进了高铁站 空铁联...   目前正值暑运高峰,不少旅客就发现,现在跨区域出行越来越便捷了,铁路飞机可以“无缝衔接”,高铁站毗...
处暑丨暑热渐退 秋意渐浓   离离暑云散  袅袅凉风起  处暑,是夏与秋的温柔过渡  是告别与期待的美妙交织  “处,止也,暑...
中国航展被“机器狼”刷屏,未来...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刚刚开幕,比“机器狗”更加硬核的“机器狼”首次亮相并很快冲上热搜。...
金字塔之巅:上博传奇395天   8月17日24时,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落下帷幕,大展共吸引277万人次观展,...
马杜罗谴责美国企图颠覆委内瑞拉...   新华社加拉加斯8月22日电(记者田睿)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22日在全国代表大会期间举行的一场活动上...
【活力中国调研行】从“靠山吃山...   成片翠竹从山脚漫向云端,野生动物在湿地间嬉戏。草木茂盛、曲径通幽,游客三三两两漫步在湿地公园……...
从《在太行山上》到《游击队歌》...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无数中华儿女为...
市场监管总局公布2025“守护...   2025年,市场监管总局部署开展“守护消费”铁拳行动,聚焦消费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危害健康安全...
应对强降雨:多地紧急转移安置群...   央视网消息:中央气象台8月23日6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未来两天,中国降雨将分为南北两条雨...
300元买电摩事件后续,九号公... 近日,有网友在抖音本地生活以300元下单九号电动摩托车一事引发热议。刚刚,九号公司就这一事件做出官方...
202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比上年...   新华社北京8月23日电(记者王雨萧)记者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25年全国早稻总产量2851.3万...
华北东北等地雨水较多 今年第1...   央视网消息:据中央气象台消息,过去10天,华北、黄淮东部、东北地区东部以及华南、江南西部、西南地...
新疆温宿:稻田“长”出澳洲龙虾...   这两天,在新疆温宿县和浙江金华市联合开展的“水稻—澳洲淡水龙虾综合种养试验”取得成功,首捕当日,...
打通全链条 “中国新特产”从红...   这个夏天,大家吃小龙虾了么?作为夏季的夜宵美味,小龙虾可以说是“人气菜品”了。据统计,2024年...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黄登红:航空...   黄登红,湖南省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教授,2024年全国优秀教师获得者。扎根职教一线24年,黄登红...
填补正史空白 中国专家修撰《...   8月22日拍摄的《西夏通志》。新华社记者 艾福梅 摄  新华社银川8月23日电(记者艾福梅)在2...
通讯|从印尼自贸区到中国自贸港...   新华社印度尼西亚巴淡8月22日电 通讯|从印尼自贸区到中国自贸港——新航线为中印尼经贸合作再添新...
全球瞭望|肯尼亚媒体:中国抗日...   新华社内罗毕8月22日电(记者严钰景)肯尼亚主流媒体《星报》22日刊载记者奥尼扬戈·孔扬戈撰写的...
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570....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国家统计局8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早稻产量达570.3...
有托育机构降价一半以上,“带娃...   多地通过发放托育补贴、托育消费券等方式支持托育发展  有托育机构降价一半以上,“带娃难”能否顺利...
一些骑行团公然招募低龄学员长途...   在绿灯亮起那一刻加速冲出骑行道,在人流与车流间横冲直撞,把家长的叮嘱甩到“九霄云外”;骑着尺寸比...
俄称控制多个定居点 乌称正挫败...   8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称,16日至22日,俄军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