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大运河更有大看点。近日,2025“把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网络主题采访采风活动走进淮安,沿着里运河文化长廊的蜿蜒脉络,深入板闸遗址公园的历史肌理,在声与画的交织、古与今的碰撞中,解锁这座“运河之都”的辉煌过往与鲜活当下。
淮安地处淮河与大运河交汇之处,是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而原属于老淮安县的板闸镇因闸设关,因关兴镇,曾出现“板闸人家水一湾,人家生计仗淮关”的盛况。如今,依托明朝古板闸遗址建成的板闸遗址公园,正让这段历史“活”起来。
作为全国唯一一处木板衬底且保存完好的水闸遗址,板闸遗址贯穿了明清两代,见证了大运河的风雨沧桑。遗址展馆以“闸——关——镇”为逻辑主线,再现“因运建闸、因闸设关,因关兴镇”的历史场景,包括又见板闸、春秋纪事、古闸风云、淮上雄关、凤里传奇、瞬间即永恒和遗址觅踪七大主题展厅,系统展示板闸地区的历史发展过程,揭示板闸及所在段大运河的历史作用和价值意义。
“通过投影沙盘、微缩模型、沉浸式影片等多种互动体验方式,展现六百年前的板闸盛景,让游客在数字光影与古运人文的交织中,一览‘运河之都’曾经的市井风华。”淮安水工科技公司董事长方建新介绍。自2024年7月全面开放以来,不仅吸引了众多游客,多样化的互动项目更让孩子们在趣味中感知运河文化。
而另一处静静矗立的清江大闸则作为“活着的遗产”,以里运河文化长廊的形式继续述说着“南船北马”的漕运往事。夜间,乘游船徜徉于画卷中,听讲解员讲述这河两岸一物一景的故事,古运河的喧嚣市井仿佛就在眼前;登岸漫步于万事大集、花街,非遗手作的精巧、年轻创业者的活力、特色小吃的香气交织,又将人拉回充满烟火气的现代生活。
作为集淮安地方文化与古运河水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里运河文化长廊不仅是观景地,也是文化枢纽。景区常态化运营的“万事大集”,景区常态化运营“万事大集”提供美观轻便的档口给非遗传承人、年轻创业者、手工业者等群体,在带动文化交流、促进创业、吸纳就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益。
更值得一提的是,景区以“造节”激发活力,通过举办飞凤巡游、拜月大典、升旗仪式、国乐快闪、汉服巡游、跨年音乐会、国风音乐节等各类活动,不断提升运河文化传播力和市场热度。陈瑄广场引进全家福大舞台,让市民、达人和普通百姓都能上台展示、互动分享;结合北上、苏超等热点设置了打卡点,焕新幸运咖、老花街、开蚌等业态,增添了氛围、丰富了内容。
眼下,以“千舟出闸,运河扬帆”为概念意向的水工科技馆正在加紧建设。该馆不仅是淮安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标志性工程,更是全国首个以“水工”为主题的科技馆。未来,这里将通过科普展览、互动体验、教育交流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系统呈现中国水利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让游客在探索中感受水工文化的魅力,推动水工科技的传承与创新。(记者 檀美玲)
下一篇:全力应对台风“桦加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