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福新疆更美好丨触摸千年技艺 畅享非遗盛宴——国庆中秋假期新疆文旅市场“非遗含量”飙升
创始人
2025-10-05 19:57:57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国庆中秋假期,新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气息满溢,千年技艺以多元形态融入各族群众假日生活,书写文化传承与文旅消费共荣新篇。

  体验赋能:非遗“绽”在指尖和舌尖

  10月1日,在2025托克逊拌面美食文化旅游宣传系列活动现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拌面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周军展示的拉面技艺赢得游客阵阵掌声。随之登台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白高粱馕制作引来游客争相品尝。

  10月1日,拉面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活动现场展示拉面技艺。李靖海摄

  “亲眼目睹拌面、白高粱馕制作技艺,比单纯观光更有意义。”甘肃游客王琳说。活动同步设置非遗展销区,刺绣、花帽等手工艺品与特色小吃相映成趣,搭配5万元餐饮消费券发放,打造出“舌尖+指尖”的沉浸式消费场景。

  这个假期,亲手做、亲口尝的非遗体验,让游客在参与中触摸文化根脉。

  10月1日,在拜城县“月满天山 非遗华彩”文明集市上,剪纸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现场授艺,中学生艾克然木·艾买提学着老师的动作在红纸上剪出五星与胡杨图案,“自己剪出来很有成就感。”他开心地说。

  在乌鲁木齐市博物馆举办的“指尖传承·非遗系列活动”中,面塑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捏出的五星、胡杨造型栩栩如生。布老虎缝制工坊里,家长带孩子穿针引线制作传统玩偶,市民张婷拿着作品与展柜文物合影。乌鲁木齐市博物馆副馆长李黎介绍,假期里,馆内有5项主题展览与非遗体验联动,日均接待量较平日增长三成。

  “把纸浆变成山河造型,太有趣了!”同日,在阿克苏地区博物馆“纸浆绘山河”研学课上,8岁的马梓轩捧着作品说。当日,30组亲子家庭在这里用彩浆勾勒新疆疆域。

  10月3日,在乌鲁木齐市天山明月城非遗漆扇工坊内,游客邝楚琳将团扇浸入大漆水中,看着色彩随水流晕染出独特纹路,她兴奋不已:“这是独一无二的文化记忆。”

  展演破圈:非遗“燃”在舞台与市井

  当非遗走出工坊、站上舞台,便成为吸引游客的“流量密码”。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从夜市街头到景区广场,非遗展演以接地气的方式融入市井烟火,让文旅消费更具文化氛围。

  10月1日,在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来自陕西神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忠勇杨家鼓”激情上演。刘晓东摄

  10月1日12时,新疆国际大巴扎步行街化身一片沸腾的海洋,来自陕西神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忠勇杨家鼓”在此激情上演,为八方来客献上一场气势磅礴的传统民俗盛宴。

  “没想到在新疆能看到这么震撼的非遗表演,忠勇爱国是我们共同的精神血脉。”山东游客李维喜举着手机给家人同步分享。

  “非遗展演点燃了假日消费热情。新疆国际大巴扎单日接待游客突破20万人次,创近年国庆假期新纪录。”乌鲁木齐天山区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宝建说。

  夜幕下的阿克苏老街夜市,达瓦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在高空绳索上完成蒙眼行走、飞身跳跃,每一个惊险动作都引得观众拍手称绝。“吃烤包子时偶遇非遗表演,是新疆之行最意外的收获。”湖南游客周泽宇举着手机全程记录。

  阿瓦提县启动刀郎文化体验周,在博物馆广场演奏刀郎木卡姆,弹布尔与手鼓的旋律中,群众自发跳起麦西热甫;同步举办的“刀郎美食”大赛上,烤包子、手抓饭制作技艺展示让游客直观感受饮食非遗魅力。山东游客李静说:“不仅有非遗,还能看烟花秀,节庆氛围拉满!”

  文旅共生:非遗“融”于传承与发展

  非遗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既是文化传承的路径,也是消费升级的动力。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博物馆“文物+非遗”跨界联动,景区“自然风光+民俗非遗”场景打造比比皆是,新疆非遗以“融”的姿态推动新疆文旅高质量发展。

  各地博物馆成为“文物与非遗”跨界共鸣的介质。喀什地区博物馆启动“双节盛宴”,游客在“昆仑之魂”主题展了解文物背后的非遗故事后,可直接参与国庆手工艺品制作、中秋立体画创作。该馆同步开放的“我们的节日”临时展览,通过非遗手作与文物展品对照,展现传统节俗传承脉络。

  不久前刚启用的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馆这个假期人气爆棚。10月2日,“丝路上的非遗”展厅里古琴展演与古代乐器展品相互呼应,糖塑、绳结等6大非遗体验课前排起长队,游客亲手制作的文创可直接带走。该馆负责人介绍,展馆日均接待超 1000 人次,非遗体验区参与率达七成。

  国庆中秋假期,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开展了“非遗展示展演”等多元活动,鹰舞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游客起舞,刺绣艺人现场演示技法,丰富了各族群众的节日文化选择。

  “非遗进景区、进街区、进博物馆,已成为全疆假日标配。”自治区文旅厅非遗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庆期间,全疆百余项文旅活动中,非遗活动占比超六成,博物馆非遗体验活动较去年增长四成。

  这个国庆假期,非遗既是文旅消费的“加分项”,也是文化传承的“主载体”。正如游客王晓莉在喀什地区博物馆留言簿上的留言:“触摸得到的技艺,看得见的传承,这就是最动人的国潮。”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特稿|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从国际展会看中国机遇  新华社记者宿亮...
@新能源车主 长距离出行,这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呈现出行总量大、热点多、拥堵缓行路段多点分布的特点。高速公路主要通道、城市周边及...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驭...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5日电 题:驭风集光 控水架网——新疆全力打造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见闻  新...
“智”绘新丰景丨数字深耕田园地...   央广网潍坊10月4日消息 金秋时节,在潍坊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种植户崔纪升的西红柿...
出入境游双向火爆 中国与世界的...   这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
红色游、文化游、“沉浸游”……...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安徽合肥,重新开放后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成为众多游客的...
祝福新疆更美好丨触摸千年技艺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国庆中秋假期,新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气息满溢,千年技艺以多元形态...
“传统文化+沉浸体验”点燃假日...   央视网消息:10月3日,全国多地景区继续迎来客流高峰。各地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打造多...
“转折之城”遵义掀起“双节”红...   新华社贵阳10月4日电(记者骆飞)清晨,阳光洒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青砖灰瓦上,更显庄重。国庆、中秋“...
乐见非遗|画中行   这个国庆,用新疆的“多巴胺”色卡,点亮你的假期。一起走进如画新疆。
【中外对话】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   投洽会、服贸会接连召开,又有英国新任商贸大臣访华、重启中英七年间首次贸易对话……今年9月,“国际...
出行体验更美好 “十四五”交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9.1...
全国铁路连续4天日发送旅客超1...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樊曦)记者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0月3日,全国铁路...
9月29日至10月4日中国铁路...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电 (记者 刘文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5日公布数据,假期运输(9月29...
获米哈游、腾讯投资,这款产品一... 文 | DataEye整天嚷嚷着封心锁爱的年轻人,居然都去赛博世界恋爱了?早在2020年,纽约时报调...
泰山迎来2025年第700万名...   新华社济南10月4日电(记者 滕军伟)10月4日上午,泰山景区在天外村广场举行“登泰山·迎百万·...
泰山迎来2025年第700万名...   新华社济南10月4日电(记者 滕军伟)10月4日上午,泰山景区在天外村广场举行“登泰山·迎百万·...
79岁知名男演员被曝在景区打工...   近日  有网友在杭州一景区  偶遇“唐僧”罗家英  已过79岁的罗家英看起来状态不错  听到游客...
乔布斯去世14周年,库克发文缅...   10月5日,苹果现任 CEO 库克 @TimCook 发博,缅怀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未涂装歼-35A首次亮相!中国...   不久前,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福建舰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训练。其中我国自主...
大量海鲜被冲上岸!海滩上全是海...   “海滩上全是海鲜,  不需要什么技术,  弯下腰捡就行。”  10月3日  一场狂风巨浪结束后 ...
多地需求激增!一男子连接270...   长假期间  不少市民出门游玩  有上门喂养宠物  以及托管宠物需求的人越来越多  9月30日,上...
女子一觉醒来得知爱车被狗啃得面...   10月1日下午5时许,湖南吉首的马女士在家中熟睡时,突然接到一通陌生来电。电话里,一男子焦急告知...
炸锅了!大批游客高喊“退票,退...   这个国庆假期  全国各地多个知名景点  进入“人从众”模式  从老牌景点到小众秘境  还有刚开业...
“员工是我的父母”,河南矿山老...   极目新闻记者 李贤诚 邹斌  10月4日至5日,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简称“河南矿山”)举办...
假日经济活力观察:“出入口经济...   新华社西安10月4日电(记者贺占军、李亚楠)尽管小雨绵绵,国庆中秋假日期间,西安城墙勿幕门旁的早...
首款AI 3D乙游曝光,女性向... 文 | 眸娱现在已经不是网易《世界之外》用AI被全网骂的时候了。当DeepSeek的问世加剧了游戏行...
红石榴点亮高原秋 今年昌西村石榴迎来大丰收。记者 王珊 谢筱纯 摄昌西村村民在采摘自家种植的石榴。记者 王珊 谢筱纯 ...
“发现真实中国的立体、多元、美...   阿根廷籍小伙吴飞得致力于研究与传承上海方言,坦桑尼亚籍留学生王晓乐通过斯瓦希里语视频向非洲观众展...
风吹稻浪、瓜果飘香 希望的田野...   央视网消息:金秋时节,稻谷飘香。在安徽滁州,收割机穿梭田间,农民利用晴好天气抢收水稻,一派繁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