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何以中秋丨团圆馍、中秋墨 探寻千年文化传承密码
创始人
2025-10-06 09:43:35

  玉露生凉,丹桂飘香。6日是中秋佳节,这个假期,国潮街区顾客盈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更是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对话——古老的中秋“玩月”传统,正以全新的方式激活今日的“月光经济”。

  中秋前夕,陕西西安的大唐不夜城迎来客流高峰。在这条国潮街区上,身着汉服的游客络绎不绝,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唐诗吟诵会”,大家在“举杯邀明月”的意境中感受唐代中秋风雅。

  据史料记载,唐代文人在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晚上普遍有“玩月”传统,也就是赏月活动。《全唐诗》中记载与中秋直接相关的诗就有80余首。

  当现代街区的流光溢彩遇见千年之前的唐诗月光,一场跨越时空的中秋对话正在上演。唐诗不仅描绘了中秋美景,更成为今天复原盛唐气象、激活夜间经济的文化密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隋唐长安城研究中心主任 崔凯:现在我们的位置就是唐代的杏园、曲江池、芙蓉园一带,这一带在当时就是唐人中秋之夜进行“玩月”之地。当时白居易在江州为官的时候,他作了一首诗,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就是点出了我们现在这个位置。从今天留下来的这些唐诗当中,表达不同诗人感情的同时,它还描述了城市建筑空间,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真实生动的长安城市图景。

  为了让历史“可触可感”,崔凯及其科研团队历经14年,依据这些诗词描述“复原”古代建筑,绘制出了唐长安城古今对照图,将诗词中的“玩月地”标注于现代街区,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城市肌理。

  如今,非遗戏曲、民乐快闪、国潮歌舞等传统文化元素正在融入夜间消费场景,焕新“月光经济”。这个十一中秋假期,古老的“玩月”习俗在以全新的方式延续,成为历史文脉与国潮新风的文化交响。

  团圆馍里话团圆

  舌尖上的文化传承

  每个月都有月圆之夜,为何中秋的月亮格外动人?月饼这种中秋特有美食的演变背后,是中华民族对团圆与丰收的永恒追求。中秋将至,让我们一同探寻舌尖上的文化密码。

  中秋节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四季中的秋季之仲,除了象征团圆之意,更承载了人们对丰收、幸福的祈盼。

  陕西民俗专家 王智:中秋节和秋分很接近,另外和中国古代一个感恩土地庆祝丰收的秋社日有关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业文明农耕为基础的国度,中秋节就是秋天过了一半,这时候恰恰是谷物成熟丰收再播种这一重要的时期,这时候丰收了就要感恩土地。中国人要遵守自然规律,中秋节就在这种自然条件下就催生了。

  中国人讲究“月儿圆,人团圆”,这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文化情怀,也是跨越时间不绝如缕的文化乡愁。自古以来,人们把这份乡愁寄寓在了月饼之中,把它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在民间,也有着大量关于月饼的记载。

  陕西民俗专家 王智:关中民间老百姓自古传说最古老的那个月饼,它有个名字叫团圆馍,这个团圆馍一般是有一个最大的,再有几个小的,象征着一家老少。里头还有月牙状的,还有圆状的。家里有几口人就把它切几块,如果远方游子还在外地,把这一块给他留上,用红绫子包上挂上等他回来吃,处处体现了团圆。

  团圆馍,这个比月饼更早的中秋符号,承载着千年文化密码。它由白面制作,馅料为核桃、花生、芝麻,表面点缀着雪蒿装饰的月宫桂树。这种食物,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是文化基因的传承。

  随着时代变迁,花样繁多的月饼逐渐取代了团圆馍,但那份藏着同样团圆心愿的传统文化记忆却始终留在人们的舌尖上。

  传统文化生生不息

  历史脉搏跃动时代

  当传统与现代相遇,当文化与生活共生,中秋佳节到来之际,各地更多传统习俗以不同方式诠释着中秋文化,让传统文化成为滋养文化自信的活水源头。

  眼下,在安徽黄山的老街上,为今年中秋节定制的两款“中秋墨”深受游客们的欢迎。制墨师傅将传统徽墨创新为月饼造型。“中秋团圆”“花好月圆”的描金字样彰显非遗质感,缠枝纹、回纹承载着吉祥寓意,展现了传统文化的韵味。

  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的不仅有中秋墨,在阜阳水街,一场火把节活动正热闹举行。这一中秋祈福习俗源自元代,多个火把依次亮起,如火龙蜿蜒穿行于市,古老的仪式成了现代中秋的别样体验。

  阜阳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 李兴武:火把节的来历,距今已经将近800年时间了,每逢中秋佳节来临,人们为了庆祝丰收,为了祈求平安,为了家人的团聚,好多人就聚集在一块,利用田间的稻草麦秸、红薯梗,缠成火把,游走在大街小巷,互相祝福,共度中秋团圆。

  月光与火光交相辉映,延续着千年的中秋祈愿。当月光洒向四川绵阳的罗浮山,古琴与洞箫合奏的《水调歌头》,拉开了一场穿越千年的古今对话。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 鲁炜中:古琴素有“圣人之器”的美誉,其音色清越圆润,恰好符合中秋赏月时追求的空明心境。唐代名琴“秋籁”的音色被形容为“微妙而细腻,圆润而绵长”,正是对中秋月夜最佳的音乐诠释。

  在当地古街非遗市集里,与中秋相关的非遗技艺吸引着众人的目光。剪纸艺人红纸翻飞,“兔娃献月饼”作品线条细腻;葫芦烙画传承人以火为墨,嫦娥奔月场景在巴掌大的葫芦上跃然呈现。

  这个中秋,人们从古人的诗文墨迹里,从古琴的悠扬音韵中,从非遗手艺人的手指间,触摸中秋文化的历史脉搏,感受传统文化的非遗魅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农业大省秋雨夺粮 力保秋粮颗粒...   央广网新乡10月5日消息 河南用不到全国1/16的耕地,产出全国近1/4的粮食。今年9月以来,河...
边游边购边尝美食 浙江义乌“世...   浙江义乌以义乌国际商贸城而闻名,此外,义乌还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个假期,义乌迎来了来自国内外的...
文化中国行·何以中秋丨团圆馍、...   玉露生凉,丹桂飘香。6日是中秋佳节,这个假期,国潮街区顾客盈门,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场文旅盛宴,更...
联播一瞬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广...   国庆假期以来,广州南站日均开行列车1022列,日均到发旅客79.2万人次,是全国到发旅客最多的车...
“向更多国家分享中国的优秀文化...   一碗羊肉臊子面、一段三峡记忆、一片江南风光——中国的美好,不只让人驻足,更让人扎根。许多外国朋友...
星空有约丨准备观赏!今年中秋满...   新华社天津10月5日电 一年又中秋,赏月正当时。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中秋的月亮印证了...
哈啰单车,最后一搏 文 | 金角财经,作者 | Chong Lei没落的共享单车行业,正在上演最后一出豪门联姻。最近,哈...
赚疯的腾讯,为AI不惜“月光” 文 | 谭宵寒,作者 | 赵晋杰,编辑 | 王靖腾讯公布了去年四季度财报,纯粹从财务数据看,本季财报...
福建宁德一景点停车场电车自燃 ...   福建宁德一景点停车场电车自燃,现场浓烟滚滚,多车被波及,目击者:风太大,至少烧了8辆车。(陈三多...
两个菜总价661元 男子国庆海...   男子国庆海边旅游疑遭“海鲜刺客”,炒蛏子和螃蟹两个菜总价661元,问价格的时候不说,让我们先吃,...
央视中秋晚会官宣主持人阵容,谢...   央视中秋晚会官宣主持人阵容,谢娜激动发文:不敢相信,我要去主持央视中秋晚会啦!(编辑:杨杨)
特稿丨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   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 特稿|让开放的阳光温暖世界经济——从国际展会看中国机遇  新华社记者宿亮...
@新能源车主 长距离出行,这份...   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呈现出行总量大、热点多、拥堵缓行路段多点分布的特点。高速公路主要通道、城市周边及...
决胜“十四五” 打好收官战丨驭...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5日电 题:驭风集光 控水架网——新疆全力打造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见闻  新...
“智”绘新丰景丨数字深耕田园地...   央广网潍坊10月4日消息 金秋时节,在潍坊寿光市田柳镇现代农业创新创业园区,种植户崔纪升的西红柿...
出入境游双向火爆 中国与世界的...   这是一场中国与世界的双向奔赴。  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显示,国庆中秋假期日均出入境旅客将突破200...
红色游、文化游、“沉浸游”……...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红色旅游持续升温。在安徽合肥,重新开放后的渡江战役纪念馆成为众多游客的...
祝福新疆更美好丨触摸千年技艺 ...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王新红  国庆中秋假期,新疆各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气息满溢,千年技艺以多元形态...
“传统文化+沉浸体验”点燃假日...   央视网消息:10月3日,全国多地景区继续迎来客流高峰。各地依托独特自然风光和深厚人文底蕴,打造多...
“转折之城”遵义掀起“双节”红...   新华社贵阳10月4日电(记者骆飞)清晨,阳光洒在遵义会议会址的青砖灰瓦上,更显庄重。国庆、中秋“...
乐见非遗|画中行   这个国庆,用新疆的“多巴胺”色卡,点亮你的假期。一起走进如画新疆。
【中外对话】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   投洽会、服贸会接连召开,又有英国新任商贸大臣访华、重启中英七年间首次贸易对话……今年9月,“国际...
出行体验更美好 “十四五”交通...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五年,33条国家高速公路主线基本贯通,我国高速公路里程达19.1...
全国铁路连续4天日发送旅客超1...   新华社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樊曦)记者4日从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10月3日,全国铁路...
9月29日至10月4日中国铁路...   中新社北京10月5日电 (记者 刘文文)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5日公布数据,假期运输(9月29...
获米哈游、腾讯投资,这款产品一... 文 | DataEye整天嚷嚷着封心锁爱的年轻人,居然都去赛博世界恋爱了?早在2020年,纽约时报调...
泰山迎来2025年第700万名...   新华社济南10月4日电(记者 滕军伟)10月4日上午,泰山景区在天外村广场举行“登泰山·迎百万·...
泰山迎来2025年第700万名...   新华社济南10月4日电(记者 滕军伟)10月4日上午,泰山景区在天外村广场举行“登泰山·迎百万·...
79岁知名男演员被曝在景区打工...   近日  有网友在杭州一景区  偶遇“唐僧”罗家英  已过79岁的罗家英看起来状态不错  听到游客...
乔布斯去世14周年,库克发文缅...   10月5日,苹果现任 CEO 库克 @TimCook 发博,缅怀苹果公司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