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祁驿
10月3日下午,北京海淀区朱各庄路与万寿路交叉口,车评自媒体人陈震驾驶着劳斯莱斯“闪灵”,与一辆比亚迪宋迎面相撞,两车损毁严重,比亚迪车主还因此事故多处骨折受伤。北京交警初步调查后认定,陈震对这起事故负全部责任。更让人意外的是,早在2023年年底,陈震就曾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名下所有豪车只买交强险,省下的十几万保费存成“修车基金”。如今事故赔偿预估超十万,劳斯莱斯自身损失或过百万,交强险那点赔付根本不够用——这波操作,普通人真能学吗?
豪车相撞引争议,“只买交强险”成焦点
提起陈震,不少车友都不陌生,作为深耕车圈多年的自媒体人,他的评测内容曾帮很多人做过购车参考。可这次事故现场的照片一流出,网友们纷纷倒吸凉气:比亚迪车身侧面严重变形,车窗玻璃碎裂;劳斯莱斯“闪灵”的前脸更是撞得面目全非,车头部件散落一地。懂行的维修师傅估算,比亚迪的维修费加上车主的医疗费、误工费,保守估计要十几万;而劳斯莱斯即便能修,费用也得几十万起步,要是没法修复只能卖残值,损失直接破百万。
“这么贵的车,保险肯定能兜底吧?”不少网友一开始都这么想,直到有人翻出陈震2023年年底的那条微博。他当时明确说,他名下所有车辆仅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交强险),不投保任何商业险种。其理由现实而直接:车辆数量多、单台使用频率低,加之对自身驾驶技术的信心,每年节省的十几万元保费被他纳入“修车基金池”,用于处理小剐小蹭。
平安财险的工作人员告诉大河报·豫视频记者,交强险虽是国家强制购买的“兜底险”,但赔付额度实在有限,给对方的医疗费最多赔1.8万元,财产损失(比如修车费)上限仅2000元。
事故发生3天后,陈震在10月6日在社交平台再次回应争议,提出了“双保险”说法:“对方是滴滴网约车,平台有司乘人员保险,我也会全力承担该付的赔偿,不管是治疗费还是车损,都是双保险。”他还提到,已经联系伤者家属道歉,会让律师全程配合后续处理。可这份回应没打消大家的疑虑,反而催生了新问题:“既然有双保险,被撞的无责方为啥还要自己报保险?”
郑州一家网约车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滴滴的司乘险是“只保人不保车”的专属意外险,虽然能赔付司机的医疗费(单人保额最高120万元),但修车费、司机停运期间每天300-500元的营收损失,根本不在保障范围内。这意味着,被撞网约车的修车费用和司机因停工减少的收入,仍需陈震个人兜底。
此前发文的比亚迪车主家属,如今账号已关闭,相关微博也被删除,北京京都律师事务所还宣称代理了这起案件,陈震回应“律师会全力配合”。
豪车不买商险常见吗?险企、车主这么说
陈震的操作让不少人好奇:豪车车主都不爱买商业险吗?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联系了几家保险公司的车险专员,得到的答案出人意料——不是车主不想买,是保险公司“不敢卖”。
“像劳斯莱斯‘闪灵’这种高端豪车,尤其是二手的,车损险基本是‘要么拒保,要么天价’。”某大型险企的车险负责人王先生解释,这类车型太小众,保险公司没有足够的事故数据做风险定价,而且车险业务本身大多处于亏损状态,没必要再冒这个险。“万一出次大事故,修车费可能比车价还高,我们赔不起啊。”
一位开保时捷的车主田先生跟记者吐槽:“我三辆车,每年商业险加起来快十万,要是只买交强险,确实能省不少,而且保险公司要么拒保车损险,要么报价惊人。”他说,身边的豪车车主里,确实有人会尝试只买交强险,“一年车损险保费接近车辆价值的10%,不如自担风险。”而且越贵的车,越有可能是只买交强险,“说实话几百万上千万的车开在路上,被剐蹭追尾的可能性,远远大于主动出事故。”田先生说,不好说有多少豪车没买商业险,但他身边的车主基本都是这样的。
还有一部分豪车车主故意不买商业险,早在2017年10月16日,湖北宜昌也发生了一起因“不买商业险”引发的插曲:一辆价值百万的路虎越野车在高速公路上因失控翻倒,车损初步估算超10万元,可司机却迟迟不肯报警。交警介入调查后才揭开真相——这位车主不是没钱买保险,而是为了婉拒朋友频繁借车,故意不买商业险,想靠“没保险不敢借”这招断了别人的念头。
普通人学得起?这些坑千万别踩
看到陈震只买交强险,有些普通车主动了心思:“我车不值钱,技术也不错,是不是也能省了商险?”对此,多位保险业人士给出否定答案:“普通人既没有多车分散使用的前提,也缺乏应对大额赔偿的财力支撑。”资深保险顾问王磊指出,“一旦发生重大事故,仅靠交强险保障就像用塑料袋挡暴雨。”
假设一名普通车主未购买商业险,在负全责的事故中导致他人重伤,可能面临怎样的局面?以郑州为例,若将一名劳动年龄的伤者撞至一级伤残,仅残疾赔偿金一项就可能超过91万元(按2024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994.2元×20年×1.0伤残系数计算)。这尚未计入医疗费、护理费等开支。若伤者不幸身故,还需承担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且责任人可能涉嫌交通肇事罪,需额外支付谅解金以争取缓刑。
更现实的问题是,当事故对方同样缺乏足额保险时,维权将陷入僵局。保险专家举例:如果你的车辆被无保险方撞损,对方拒不赔偿,你只能通过诉讼追讨。即便胜诉,若对方无财产可执行,修好的车也会因无人结账被扣在修理厂。而购买了车损险的车主,则可启动“代位求偿”机制,由自家保险公司先行赔付后追讨,快速取回车辆。
车险该咋买?这三项是“必选项”
既然商险不能省,那到底该怎么买才划算?其实核心就三个“必买项”:车损险+300万三者险+至少20万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别多花冤枉钱,也别漏了关键保障。
先说说车损险,它主要管“自己全责时修自己的车”,还能附带“代位求偿”功能,刚才提到的“对方耍无赖”问题,靠它就能解决。有人觉得“我车不值钱,不用买”,可车损险的保费跟车价挂钩,老车一年几百块,换个安心真的值。
再看三者险,为啥建议买300万额度?因为交通事故的“大头”赔偿是人伤。就像之前算的,一线城市撞成植物人就可能赔160万,要是撞多个人,额度不够就得自己补。而且三者险还能赔对方的车衣、随车物品等财产损失,只要对方能提供发票,保险公司就认——这些细节,要是额度不够,都得自己扛。
还有医保外医疗费用责任,这是三者险的附加险,必须买。因为三者险只赔医保范围内的费用,可交通事故里的外科、骨科治疗,很容易用到医保外的进口药、特殊器械,没这个附加险,这部分钱就得自己掏。要是对方起诉,诉讼费也得自己承担,又费钱又费心。
至于车上人员责任险、驾乘险,性价比其实不高,保额一般就几万块,不如给家人和自己买份一年几百块的意外险,保额能到几十万,保障更全。买保险也不用纠结渠道,只要是正规保险公司,在当地有定损理赔人员,同样保障下选最便宜的就行,没必要盯着“大公司”不放。
陈震的“只买交强险”,看似是“会算账”,实则是有“底气”——他能兜底,豪车买商险也确实难。可普通人没这条件,别想着省那几千块保费,万一出事,可能要赔进去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积蓄。老话说“行船走马三分险”,开车在路上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保险不是“浪费钱”,而是给家人和自己的“安全网”。
国庆中秋长假马上就要过完,大家出门开车都得绷紧“谨慎”这根弦,更要把保险买到位。毕竟,比起省下来的那点保费,平平安安、不用为赔偿发愁,才是最实在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