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络流传“博时基金数据库泄露,员工工资遭曝光”的消息,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网传信息,博时基金上千名员工的工号、部门、职级、月薪及年终奖等敏感信息,被集中发布在开发者平台GitHub上,发布者ID为“killfunds”,相关信息涉及财务IT及固收投资部等多个核心及中后台部门,甚至详细列出了部分员工的年终奖具体数额。
从网传数据的具体内容来看,博时基金的薪酬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金字塔结构:投研核心岗位人员年薪集中在60万至150万元区间;基金经理助理及中后台支持类岗位人员年薪约30万至50万元;而普通行政岗位人员年薪则在10万至20万元范围内。
此外,网上还流传出该公司固一部多名员工的年终奖明细,最高的是陈某某,年终奖在610.3万元。据公开资料,陈某某是公募基金老将,在博时基金任职超17年。不过记者查询公开信息发现,该基金经理在2023年9月就已从博时基金离职,目前在另一家大型公募任职,现任固收投决会委员/投资总监/基金经理。
针对上述网传信息,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博时基金进行求证,截至发稿,公司尚未对此事作出正式回应。不过,一位接近博时基金的知情人士向南都·湾财社记者透露,网传数据不实,不符合实际情况,且涉及员工隐私及商业机密,目前博时基金已就此事向警方报案,相关情况正在进一步处理中。
网传文件的部分截图。
公开信息显示,博时基金成立于1998年7月,是是中国内地首批成立的五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总部位于深圳。股东结构方面,目前博时基金共有六家股东,其中招商证券以49%的出资比例为第一大股东。从业务规模看,据Wind数据,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博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达10725.42亿元,在业内排名第六;旗下管理的386只基金产品覆盖股票型、混合型等权益类基金,以及债券型、货币市场基金等多个品类。
此次博时基金疑似薪酬数据泄露事件引发行业高度关注,背后离不开近年来金融行业限薪政策持续深化的行业背景。2022年6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正式颁布《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对基金公司高管、基金经理薪酬结构、薪酬支付、绩效考核、薪酬内控管理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其中明确规定,绩效薪酬的递延支付期限不得少于3年,且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2024年出台的新 “国九条” 进一步针对基金行业薪酬问题作出部署,提出 “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并明确反对 “炫富” 等与行业发展不符的不良风气。在此背景下,金融行业薪酬体系正经历系统性调整。据媒体报道,2025年以来,多家央国企背景券商已进一步明确“高管年薪不超过300万元”的硬性标准;从券商2024年披露的掌门人薪酬来看,中信证券、中金公司等头部券商高管年薪已回落至250万元以内,行业薪酬 “降温” 趋势明显。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罗曼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