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外卖软件要输身份证号,登录游戏要扫人脸,连小区门禁APP都要上传身份证照片……信息越交越多,隐私泄露风险却如影随形。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烦恼?
别急,“网络身份证”来了!
日前,公安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民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等六部门联合公布《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25年7月15日起施行。
今后,在网购、办理业务等要用到实名信息场景中,可以用“网络身份证”进行核验,使用 “网络代号”和“虚拟身份证”证明身份,不用再把真实信息交给平台。
此次正式启用的“网络身份证”,以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为呈现方式。
那么什么是网号和网证?如何申领?有哪些应用场景?常见问题有哪些?一文了解。
什么是网号和网证?
网号和网证是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一种机制,它将传统身份证信息转化为加密的虚拟凭证,用于网络空间进行身份核验。
其中,网号是指与自然人身份信息一一对应,由字母和数字组成、不含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符号;类似游戏中对应玩家身份的昵称,使用网络代号后,平台只知晓代号,而看不见本人的真实信息。
网证,是指承载网号及自然人非明文身份信息的网络身份认证凭证;和一张动态的二维码身份证相似,使用者打开“国家网证APP”生成二维码,平台扫码即可验证真人身份,全程不暴露身份证号、住址等敏感信息。
用户可通过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申领并使用网号、网证。
如何申领网号和网证?
成年人具体申领需使用支持NFC功能的手机,通过应用商店下载官方“国家网络身份认证”APP(图标为蓝色盾牌带“网”字),进入后点击“立即申领”按钮,按页面指引完成身份核验及口令设置即可。
未成年人同样可以进行申领,但需已申领网络身份信息的监护人进行协助。具体操作步骤如下:登录个人网证APP,找到“未成年人管理”,上传户口本照片证明身份,再输入孩子的姓名和身份证号,帮他生成专属网号和网证。
每次孩子用的时候,家长手机会收到提醒,点击“同意”才能通过。
网号、网证的应用场景有哪些?
目前,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已在部分互联网平台和政务服务、教育考试、文化旅游、医疗卫生、邮政寄递、交通出行等行业领域开展了试点应用。
现目前支持使用场景包括:微信/支付宝部分功能、12306购票、淘宝/京东注册、部分城市政务APP等。
未来,网号、网证将应用于更多场景,像医院挂号就诊、银行开卡开户等均可使用。
常见问题有哪些?
值得注意的是,当互联网平台接入公共服务后,用户选择使用网号、网证登记、核验真实身份信息并通过验证的,互联网平台不得要求用户另行提供明文身份信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或者用户同意提供的除外。
想要申办国家网络身份认证的朋友必须使用在有效期内的实体居民身份证,倘若身份证已过期或不慎遗失,需抓紧前往公安部门换领/补领。
网证采用国产加密算法保护,每次生成的动态二维码仅1分钟有效,即使手机丢失,未输入认证口令也无法登录使用。用户真实身份信息仅存储于国家认证的安全服务器,手机端不保留原始数据。
此外,申领“网络身份证”完全自愿且免费,任何强制申领行为可拨打12377举报。(刘橦洁、梁秋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