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7月18日报道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7月16日报道,在青藏高原之上,中国同美国合作建成了一台技术尖端的望远镜,用来探测宇宙诞生之初的时空涟漪,助力全球探究万物起源的工作。
据中国媒体报道,这台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望远镜位于偏远的西藏阿里地区,海拔5250米。该望远镜的建设耗时8年,全球16家机构参与其中,其中包括美国斯坦福大学。
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已大幅缩减中美联合研究项目之际,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牵头的这一项目是中美在基础科学领域少数仍在推进的合作范例之一。
报道称,在这一领域,另外两大主要观测站均由美国牵头建设,分别位于南极和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
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介绍,随着阿里望远镜的建成,全球现已有三大主要观测站点,而阿里是唯一位于北半球的站点。
据介绍,该项目有望推动国内相关技术的发展,比如低温超导探测器和低温读出电子学。这些技术对探测宇宙中最微弱的信号至关重要。
科学家认为,在宇宙大爆炸后的瞬间,宇宙经历了一场名为“宇宙暴胀”的快速膨胀。这一过程让引力波在时空中像涟漪一样传播,但这些引力波极其微弱。
据报道,2015年首次探测到的引力波由黑洞合并等事件引发。
这类信号极易受到大气中水汽的干扰,因此相关实验必须在地球上最晴朗、最干燥的地方进行。这样的地点屈指可数:南极洲、阿塔卡马沙漠、格陵兰岛以及青藏高原。
报道称,2016年12月,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偏振望远镜在西藏阿里地区启动建设。那里空气稀薄干燥,部分原因是喜马拉雅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湿润气流。
这台望远镜内部的光学系统和结构部件被冷却至接近绝对零度,以捕捉微弱信号。探测器捕捉到的信号由“超导量子干涉器件”进行读取。
该望远镜投入运行后,将与南半球的观测站形成互补,为搜寻原初引力波提供支持。
报道指出,截至目前,研究团队已完成从北京对阿里望远镜的远程操控及数据传输测试。同时,望远镜成功捕捉到月球和木星的150吉赫兹频段的清晰辐射图像,标志着其观测能力首次得到成功验证。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表示,下一步将通过增加更多探测器模块对系统进行升级。二期望远镜可能会建在海拔更高的地点,大约在6000米左右。
他表示,凭借阿里项目,中国在原初引力波搜寻领域正迈向国际舞台。(编译/涂颀)
阿里原初引力波观测站(新华社发)